分卷閱讀535
,轉身就掐著女兒扯到一邊,恨鐵不成鋼的戳著她的額頭道:“你怎么這么缺心眼啊,大庭廣眾之下就打聽起外男來,丟不丟人?” 萬四嘟嘴,“他們看著也沒比我大多少,我哪里知道他們就成親了?不是娘你說要給我找好夫婿的嗎?那顧先生臉白如玉,俊逸瀟灑,氣質儒雅,女兒這才……” 鐘氏一把捂住她的嘴巴,左右看看才低聲斥道:“這是什么地方你就敢胡說?我勸你趁早把這些心思全收了,那顧景云可是已成家立業之人?!?/br> 萬四扯下母親的手,翻了個白眼道:“這還用母親教?他都成親了,我自然不會糾纏他,不過他長得真好看,娘,以后你就照著他給我選,我要找比他更好看的,至少不能比他差?!?/br> 鐘氏覺得心臟負荷過重,差點就要被女兒氣厥過去,要不是在外面她非得揍她不可。 這孩子可真是什么話都敢往外說啊。 同時心里又忍不住慶幸,幸虧女學重開,京城風氣不再像之前那樣拘謹,對女子也較為寬容了些。 不然以女兒這樣的性格還不知道以后要闖多大的禍,吃多大的虧呢。 看來以后找女婿得更慎重些,不過想到女兒的要求鐘氏又頭疼起來。 滿京城里比顧景云還要優秀的能有幾個? 不說他的才華,只他的人品相貌,京城里便沒幾個公子及得上。 鐘氏這樣年紀的人都不由羨慕嫉妒黎寶璐,更別說那些十來歲的小女孩了。 不過片刻,大家就全都知道了剛才出現又消失的少年便是去年名譽京城的顧景云。 他的出現立時如同清風吹過,吹皺一池春水。 女孩們看向黎寶璐的目光都掩飾不住的欣羨和嫉妒,特別是已經十三歲以上,已經漸漸開竅的女孩們,大家看著黎寶璐的目光都猶如實質。 此時,她們并不知黎寶璐有可能成為她們的先生。 而唯一獲得兩個關鍵信息的萬四直到快回到家時才后知后覺的反應過來,她驚叫一聲問道:“娘,你剛才說那顧太太要在書院教書?” “是啊,不過她的年齡擺在那里,應該是教一學級的,”鐘氏蹙眉看她,“你的儀表儀態都學到哪里去了,不要總是一驚一乍的?!?/br> ☆、378.第378章 擔心 萬四抖著嘴唇道:“娘,你說她知道我之前問顧先生代表的意思嗎?” 鐘氏橫了她一眼道:“你當誰都跟你一樣蠢?” 萬四立時萬念俱灰,她哭喪著臉問:“娘,你能給我轉班級嗎?” 鐘氏怒火中燒,“你當書院是我們家開的,知道為了讓你們三姐妹分做一班我們使了多大的勁兒嗎,現在分班都結束了我們找誰給你調?” 說罷又狐疑的看著她道:“好好的為什么要調班?跟你二姐三姐一起不好嗎,你學習差,你二姐還能照應一下你?!?/br> 萬四幾乎要哭出聲來,可黎寶璐是她的先生啊,雖然不知道她教的是什么,但她終究是先生。 師同母,她想要收拾她再簡單不過。萬四可憐巴巴的看著母親,哀求道:“娘,你就給我調班吧,我,我不喜歡詠梅班?!?/br> 萬四實在不敢說黎寶璐上她們班的先生,萬一母親順勢不讓她去上學了怎么辦? 知女莫若母,鐘氏擰著她耳朵問,“說,你到底闖了什么禍?” 萬四“嗷”的一聲大叫,嚎道:“我沒闖禍,真沒闖禍,娘啊,您饒了我吧?!?/br> 黎寶璐放了維貞和她弟弟去玩,趙寧盡職盡責的領著師弟妹們去逛校園,兩天后他們就要來這里上課,每日中午會在書院食堂用飯,稍作休息后繼續下午的課時,一直到酉正(下午六點)才下學回家。 所以今后他們的主要生活范圍便是書院,自然要熟悉一些才好。 黎寶璐則跟著顧景云站在觀景閣二樓,居高臨下的看著清溪書院,看見大門口車水馬龍,往來不斷。 “今年書院要賺瘋啊?!?/br> “不然你以為重開女學的圣旨為何會那么迅速的被貫徹?”顧景云淺笑道:“不說這些富家千金入學能賺一筆,被這些千金吸引來的男生源也能讓他們賺不少?!?/br> “那平民書院呢?” “松山清溪兩大書院積極重開女學,其余書院也會跟風,其實平民書院里的女學收費并不貴,今年之后,大楚的書院文風又要大盛了?!?/br> “這算是盛世之兆吧?” “只要文武能并重,有國士良將為佐,盛世不過是時間問題?!?/br> “所以大楚和韃靼暫時不會起戰事?”黎寶璐扭頭看他。 顧景云嘴角輕挑,“沒錯,現在兩國和談已將成,至少三年內兩國都不會起戰事?!?/br> 這算是好事了。 “溫敦使臣前兒又給家里送來一張帖子,要推掉嗎?” “不,接下吧,明天我不來書院,趁機去見一見那位五王子,畢竟以后他來了書院,大家會時常見面。何況我剛收了他們送來的禮物?!?/br> 上個月顧景云帶著黎寶璐避去棲霞觀,溫敦沒能請到人,他們倒沒有懷疑顧景云是故意避開他們的,只以為事不湊巧。 而重開的談判更加激烈,溫敦每天都有想不盡的問題,做不完的計劃,見不完的人,便暫時把討好顧景云這事拋在了腦后。 等他想起來時雙方已經就大部分條約達成了共識,雖然韃靼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但總比出兵打仗的花費要少。 黑罕四個也被提出來關到了客棧里,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可溫敦心里卻日漸一日的升起強烈的危機感。 和先帝在位時不一樣,當今在慢慢的肅清吏治,君臣不敢說上下一心,卻比先帝在時齊心了好幾倍,至少有許多一心為國為民的大臣走到了朝前,慢慢整頓國務。 而這次京城開學之盛又讓他大開了眼界,雖然能入學的依然是富家子弟,可如果各地的書院有京城十分之一的規模和氣氛,那只怕不出二十年,大楚就又要像乾元帝時一樣凌駕于韃靼之上了。 這是作為韃靼貴族溫敦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況之一。 所以在思索幾日后,溫敦便在和談后提出兩個條件,一是允許他們韃靼的王子和公主來京城入學,二是兩國和親。 韃靼嫁一位公主給皇子。 當今只有三個兒子,除了太子外,其余兩位皇子年紀都還小,所以大臣們一時沒能決定。 而秦信芳則對此表示反對,給皇子娶韃靼的公主為正妃,這可算不上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