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1
手,身子前傾,將黎寶璐護在身后笑道:“師父想做什么生意?或許我能幫你想想辦法?!?/br> 見他護短,白一堂就輕哼一聲道:“問你媳婦?!?/br> 黎寶璐就湊到他耳邊嘀咕一陣,小聲道:“其實管理鋪子的掌柜和伙計好找,就算不從舅舅和太子這兩邊要人,我們各地找一下犯官的奴才和一些大商戶賣出來的下人調教一番就能用了,但就是走商的人不好找?!?/br> “既然決定要擴大布料生意,甚至要批發普遍布料,那我們就得需要大量的棉麻,比起從之前的供應商手上進貨,自然是我們自己組建一支商隊親自去原產地進貨更劃算了。那為首之人不僅需要有管理經營之才,還要在三教九流里都混得開,最好要會功夫?!?/br> 南來北往的走商,如果不雇鏢師,那就得自己會武。他們本錢不多,雇一支鏢師是不可能了,花銷太大。 顧景云略一思索便問,“當初替你抄家的那些人還在京城嗎?” 黎寶璐一愣,微微瞪圓了眼睛道:“你想用他們?” 顧景云一笑,“我記得你當初說過,說他們心性并不惡,所以沒把人送官。后來他們替你抄家也并未藏匿財物,他們又會武功,曾經自己就是劫匪,只要識數會算賬,人機靈些,教導他們做生意也沒什么不好?!?/br> 白一堂好奇,“徒弟,你還用過劫匪?嘖嘖嘖,不錯,不錯,不愧是我白一堂的徒弟,這劍走偏鋒的?!?/br> “師父,我用他們也是抄的我自個的家,可沒干壞事?!崩鑼氳磁ゎ^對顧景云道:“他們在保定,當初他們跟我要了保定城中抄來的一棟房子,自己又買了一些地在那邊安頓下來了。我回去后就派人去找他們?!?/br> ☆、368.第368章 反應 重開女學的旨意在第二天朝會時便當朝下達,舉朝震驚,除了昨天有命婦進宮的官員知道些內情,有心理準備外,其他朝臣都被皇帝這突如其來的圣旨打懵了。 有緘默的,也有反對的,贊同者寥寥無幾。 不過皇帝此舉并不在征求他們的意見,而是在通知他們。朝臣見狀心中不免有些擔憂。 這還是新帝登基以來第一次如此強硬的下達一紙詔令,竟問也不問過朝臣的意思。 雖然重開女學與國計民生關系不大,他們也不是特別反對,但皇帝此時的態度卻很令人擔憂。 先帝開始昏聵時便是從不聽朝臣意見開始的。 秦信芳見朝臣情緒起伏頗大,自先帝登基以來還算融洽的君臣關系竟開始緊繃起來,不由出列道:“陛下,臣治家不嚴,以致讓陛下為難,還請陛下降罪?!?/br> 一直袖手旁觀的彭丹見狀垂下眼眸,略一思索便示意正要出列的御史收手,垂首而立。 其他大臣卻有些懵,不知道秦信芳做錯了什么要突然出列請罪,而且,他們不是正在談重開女學之事嗎? 御座上的皇帝卻輕笑道:“這是朕給黎卿的承諾,與先生何干?先生回去可不要責罰她,不然清和該進宮來為他媳婦抱屈了?!?/br> 秦信芳一臉義正言辭的道:“不過是小兒吵架,她卻一本正經的進宮來麻煩陛下,以致陛下為難,這是臣治家不嚴,臣該罰?!?/br> 皇帝抬手止住他,笑道:“朕倒覺得她這個請求不錯,十六年前大楚女學盛行,很是教出了一批自立自強,才華杰出的女才子,她們開創義學,助益公益,也做出了不少的貢獻。此乃對外,而對內,她們相夫教子,穩固后院,居功同樣至偉。但因先蘭貴妃厭惡女學,方才取締女子書院,十六年來,眾卿府中的女兒多自請先生在家教學,這不免有些不便浪費,學的也不全。做學問本就要互相切磋比較才有進步,閉門造車便是有所成也有限?!?/br> “何況女兒家本就難得自在,朕也是為父之人,她們也就在未出嫁前可以自在快樂一些,就當是朕的一片私心吧?!?/br> 朝臣一怔,半響才有人問道:“陛下,公主也要入學嗎?” 皇家子弟在文華殿讀書,先帝時的皇子早已成年,除了個別時候皇帝請大儒前來為皇子們講經筵講外,其余時候都是封存的。 而公主們多由自己的母妃和教養嬤嬤們教養,但先帝早年間,不論是皇子還是公主都是可以出宮去書院上學的。 比如當今,他少時曾匿名到松山書院讀了一年,但松山書院多管家子弟,不小心泄露了身份,這才不得不回文華殿與眾皇子一起讀書。 后秦信芳高中狀元,被皇帝點為翰林侍講,可以到文華殿為眾皇子授課。 后隨著官位高升,他又被點為太子少師,成為太子一人的老師。 而公主們則要自由得多,早年間先帝也寬容,公主們要是不喜歡可以在文華殿后殿上學,要是有興趣可以到松山書院或清溪書院的女學中讀書。 而且她們根本不用隱姓埋名,直接用正名去,最多是小女孩們討好一下她們,對朝政不會有太大影響,皇帝和朝臣也從來不管。 這也是女學備受推崇的原因之一,皇后出自女學,連皇家公主都跑出來上女學,上行下效,百姓自然爭相效仿。 而當今現在只有一個女兒,年方七歲,乃張淑妃所出,因皇帝子嗣少,存活下來的,連公主也才四個,所以對孩子尤為看重,若是公主真的去書院讀書…… 眾臣心里開始各種打算盤了。 不過,這跟秦信芳有什么關系?還有,皇帝口中的黎卿又是誰? 他們怎么不知道朝中還有這樣一位姓黎的官員? 很快他們就知道了,才下朝大家就湊在一起交換信息,不到一刻鐘大部分朝臣便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大多數人瞪大了眼睛,“是顧清和的夫人黎氏?她怎么會摻和在里面?” “什么?陛下給了她三個承諾,只要不涉及國本就全都應允?” “就為了跟一書院先生吵架就要重開女學?簡直是胡鬧!”不過干得好,這樣一來黎氏手上就還有兩個承諾了。這樣想的官員把心理活動按下,心里樂開花,臉上卻依然憤怒。 “難怪秦閣老會請罪,那是他外甥媳婦,又是他教養長大的,如此任性妄為,唉,秦閣老苦啊……” “我倒覺得黎氏此舉明智,陛下的承諾何其重,她拿在手上如燙手山芋,如今丟出去一個也沒什么不好?!?/br> “那是大人謹慎太過了,陛下對秦氏和顧清和恩寵有加,那黎氏又有救駕之功,三個承諾用來干什么不行?再不濟給顧清和謀個高官厚位也行,天大的一個功勞竟換一個重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