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73
相,見過樊郡王?!?/br> 郎子衍朝著趙有成點了點頭,秦嘯卻只是冷著臉看了他一眼,然后對著郎子衍說了句告辭之后直接轉頭就走。 那樣子對趙有成滿是不屑相交。 趙有成臉色一黑,看著秦嘯走遠不由心頭大惱。他好歹也是宮中宦官頭領之一,就算是陛下身邊的陳元見了他少說也要給些臉面,可是秦嘯居然這般輕慢于他,他頓時忍不住對著郎子衍憤聲道:“馮丞相,這個樊郡王仗著陛下的寵信,簡直越來越張狂了!” 郎子衍聞言說道:“趙公公多想了,樊郡王本來就是陛下的心腹,是陛下一手扶持的軍中大將。他如果和宮中的人走的太近,陛下絕對容不下他,更別說你是太子殿下身邊的人了。如今宮中到處都是陛下的眼線,他如此對你也屬正常?!?/br> 趙有成聽到郎子衍的話后這才壓住了惱怒之色。 “趙公公這個時辰來找本相,可是有什么事?” 趙有成連忙壓低聲音道:“太子殿下得知陛下今夜召見相爺,想與相爺見個面?!?/br> 郎子衍看了眼趙有成。 他當然知道霍景離為什么想見他,無非是想知道剛才在御書房里正德帝說了些什么,又做了什么安排。 自從南北朝分裂之后,正德帝膝下有能力的皇子死的死,殘的殘,唯一剩下的就是還算過得去眼的霍景離。當時為了安撫人心,穩定朝局,正德帝才立了霍景離為太子,表面上對外宣稱等到太子能夠親政之后就退位讓賢,可實際上卻一直緊抓著大權不愿放松半點。 朝中所有的事情都必須正德帝親掌,而所有的決策也必須正德帝親自過問。 太子之于朝中不過只是個虛名,手中沒有半點實權,正德帝對于霍景離的態度又十分冷淡,這一切都讓這位太子殿下沒有絲毫的安全感。 所以霍景離拼命的抓住一切可以攬權的機會,想盡辦法聯絡朝中大臣,私下里更是培養私軍,對于正德帝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更是一定要知道的一清二楚,因為他怕,怕有一天一覺醒來,他這個僥天之幸得來的太子之位就會突然失去,更怕正德帝會讓他人頭落地。 “相爺?”趙有成見郎子衍沉默,不由開口催促。 郎子衍點點頭:“知道了?!?/br> 趙有成見狀也知道宮里人多眼雜,不便多說,見身后有人朝著這邊望過來,他連忙直起身子提高了聲音笑著道:“眼下天色已暗,外邊又滿是風雪,丞相大人身子貴重可出不得差錯。這里離宮門還有些距離,不如讓小的替您掌燈送相爺一程?!?/br> “那就多謝趙公公了?!?/br> 兩人一個恭謹,一個隨意,在雪夜中提著燈籠朝宮外行去。 夜里,漸停的大雪突然又大了起來,白茫茫的雪色覆蓋了整個皇宮。剛剛服侍了正德帝安寢的陳元站在宮門前,聽著身邊的小太監說起剛才趙有成送丞相出宮的事情,神色莫名。 小太監匯報完畢就直接退下去,而陳元卻是抬頭看著天上不斷飄落的大雪,想起之前御書房中發生正德帝下的圣旨,忍不住嘆了口氣。 周國,要完了。 …… 北周突然調軍,秦嘯從周國和北戎邊境抽調十萬大軍前往岳州,協助大軍平叛南周的事情在某些人眼中做的十分隱秘,可是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卻知道的一清二楚。 一個月后,南楚皇宮。 炭火燒的正旺,整個上陽宮中的窗戶上全被換成了南洋來的飄絮紗,既能擋住初春突然又來的倒春寒,又不會覺得氣悶,而且那薄透如絲的顏色哪怕隔著一扇窗戶也能清晰的看到窗外還沒開謝的梅花。 南楚內亂已平,又快速出兵穩定了四方,雖然朝中之人對于新帝的手段滿心懼怕,可卻擋不住那些期盼安定的百姓對新帝的歌頌。 平亂之后,朝廷開倉放糧,寧氏商行又四處賑災濟民,讓那些原本以為戰亂之后要忍饑挨餓的百姓安穩的熬過了這個冬天。所以整個南楚除了那些個別有心思的人外,年節過的熱鬧非凡,連帶著宮中原本提心吊膽的那些人,也被新帝和并肩王大手一揮賞下的大筆錢財給砸的暈頭轉向,對新帝登基后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宮中朝內難得的沒了異動,而容璟也在這段時間內將朝中大權全數收回手中。 朝中亂臣貶的貶,殺的殺,剛開始還人心惶惶,到了后來,在習慣了容璟的手段之后,剩下的朝臣才發現,新皇雖然行事肆意妄為,有些喜怒無常,可是只要不去碰觸他的逆鱗,不去撩撥他的底線,他也不會真正趕盡殺絕。 而經歷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朝中所有人也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新帝的逆鱗和底線只有一個,那就是——薛柔。 南楚立朝有史以來第一個外姓并肩王。 但凡想要針對薛柔的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上至閣老,下至朝臣,從無留情。而只要不去動她,不去碰觸她的禁忌,新帝在某些方面來說,甚至是個比楚皇更好說話的人。 他不剛愎自用,他不偏聽偏信,他不會因為猜忌而隨意處置他人,如今朝中只要是有真才實干的人,幾乎都能得到應有的位分。 當然,新帝依舊任性。 比如現在。 “陛下,御駕親征是何等大事,豈能說去就去?”方孟緊皺著眉頭,只覺得容璟簡直是兒戲。 先不新帝繼位不久,還沒留下子嗣,萬一兩朝被逼至絕境奮起反撲,新帝出了事情,沒有子嗣承繼,南楚就徹底亂了,更別說容璟出征居然還想要帶著薛柔一起。 容璟走了,薛柔還能想辦法盯著朝綱,可薛柔也走了,這朝中誰來把持?到時候別御駕親征不成,先亂了后方,簡直是得不償失。 容璟懶洋洋的靠在扶手上,并沒有開口,花允蕭卻是不認同道:“方大人,我倒是覺得此時出征正好。眼下南北周朝經歷數月苦戰,兵力消耗了十之三、四,兵困馬乏,我們的人又已經滲透進了周國境內,斷了南周的后方,只要能夠出其不意發兵周國,必定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南周,而北周到時候也不足為慮?!?/br> “說的倒是好聽?!狈矫系裳郏骸澳媳敝艿拇_戰了這么久,可你難道沒聽過哀兵必勝嗎?南北周說到底本是一體,沒有外人插手之時他們的確打的不可開交,恨不得置對方于死地,可是一旦我們出兵,萬一南北周摒棄前嫌聯手作戰,到時候你就能保證一定能勝了周朝?再說就算當真要出兵,也用不著陛下親去,如今陛下尚無子嗣,萬一陛下有個好歹,這朝中該怎么辦?” 方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