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3
要指使你去殺步尋一家?” 孔武立沉思了一下,答道:“這里頭的緣故說來話長,請容許我慢慢道來?!?/br> 鐘士卿盯著他浮腫的臉道:“你慢慢說就是?!?/br> 孔武立于是道:“大約十七八年前,令王起了篡位之心,遂打算在朝廷重臣中物色一位有能力又忠心的人來與自己合作,前兵部尚書郭茂文韜武略,處事又沉穩果敢,是最合他意的人選,故他在郭茂出兵驅趕入侵西域邊關的敵人時設計了救郭茂于九死一生中的局。郭茂受了他的救命之恩,總想著找機會回報,便與令王有了往來,日子久了之后兩人的關系便越走越近?!?/br> ………. 備注1:九卿會審,即圓審,由六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及通政司的通政使九人共同審理,一般需要圓審的都是重大案件,包括皇帝指令的案件或已裁決但犯人翻供不服的大案。 備注2:朝審,明代對死刑案件進行復核的制度之一,由皇帝任命的中央三司會同有關公、候、伯爵,在吏部尚書(或戶部尚書)的主持下進行審理,一般于霜降之后舉行,也就是秋后。 ………… 親們,二更來了,寫這章時回看了本書的前三分之一章節,看了之后心潮起伏,久久沒法繼續,所以更新晚了許多,很抱歉!故事越接近尾聲,越發覺還有許多想要表達的東西沒有表達,希望接下來能一步步地將它們都表達出來吧。 新書也在密鑼緊鼓地準備中了,會是一個很不一樣的精彩故事,大約會在本月末發布,敬請期待。 第四百三十八章 眉目 “然后呢?”鐘士卿問。 孔武立又看了看李元和沈祝,答道:“后來郭茂與令王熟了,令王便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了郭茂,希望郭茂能幫助他,郭茂原先不肯,但可能是礙于情面沒有明著拒絕。令王并沒有氣餒,時常以密信的形式跟郭茂談他的理想和治國的謀略,這樣一寫就寫了大約兩年,郭茂終于被他的堅持打動,遂答應幫他。之后,令王開始與他謀劃篡位的事?!?/br> 那么說,郭茂與令王已經合作了十幾年了。 那么,當年沈祝于酒館的樓頂看到郭茂與西涼來的兩人會面的動機就不言而喻了,郭茂指使張昭儀謀害皇上的理由也一目了然了,郭茂當年在執行圍剿西南、西北的叛亂分子的任務時卻遲遲不出兵(他想故意不戰而敗,好給令王一手控制西南、西北的機會,后被太子和宮澤哲派去跟蹤的人識破,為自保才最終出兵圍剿敵人)的原因也很明確了。 鐘士卿翻了翻手頭上的一沓資料,問道:“你與郭茂共事已經有八年了,是嗎?” 孔武立點頭,“是的?!?/br> “這八年里,他指派你去執行的秘密任務有多少?” 孔武立閉眼想了好一會兒才答道:“有二十三次?!?/br> “具體做了什么?殺了多少人?具體殺的是誰?”鐘士卿肅顏問道。 “殺的人太多了,一時間也說不清?!笨孜淞⒌?。 “我給你三天時間,你好好地回憶一下,然后將它們一一寫下來?!辩娛壳涞?。 考慮到孔武立已經跟了郭茂八年,期間執行過的任務達二十三次,確實需要一點時間來回想,所以三天是個比較合理的期限。 孔武立微微點了一下頭,道:“好?!?/br> “兩位有什么異議嗎?”鐘士卿問李元和沈祝。 李元和沈祝皆搖頭。 鐘士卿遂高聲道:“押犯人回大牢?!?/br> 待衙役將孔武立帶走,鐘士卿立即和李元、沈?;氐椒块g里商討。 鐘士卿道:“如今孔武立已招供,步尋一家被殺案就算是有眉目了,然而即便是他親手殺的人,但他由于是受郭茂所指使,所以具體應該怎么定罪還需要三司一起商酌過后才行?!?/br> 按照曣國的法律,故意殺人的主犯是肯定得殺頭的,然而從犯卻未必??孜淞儆诒蝗私趟魵⑷?,且肯主動招供,是有可能免得了死罪的。當然,這種可能較微。 李元道:“他殺人無數,且手段殘忍,也能免死么?” 鐘士卿道:“嚴格來說,他是得殺頭的,然而他肯招供,而且態度挺好,在這種情況下則又可以酌情減輕處理?!?/br> 李元臉色凝重,在心里暗暗道——假若他這樣都不被判死刑那就真是太便宜他了。 但是,曣國有一套完整的司法程序,除了皇上可以越過司法程序直接定一個人死罪之外,其余人皆不能說得了算的,所以,李元即便有這樣的心愿也還得看三司的裁斷。 只有三司會審時一致認為孔武立罪不可赦,才能夠明確地判孔武立死刑。這里頭所需要經過的流程非常之復雜,因此不到判決書下來之前誰也不敢一錘定音。 李元帶著忐忑回了大理寺。 回到大理寺后李元想找大理寺卿文志東聊一聊此事,但后來轉念一想又作罷了。 還是先等刑部這邊審完了再算吧,反正這幾天他和沈祝都會去陪審,因此對于案件的進展是可以很清楚的。 再者,現在就算他跟大理寺卿談此事也未必就能影響得了最終的結果,反而會讓大理寺卿懷疑他此舉的動機。 他很清楚,他的真實身份最好能不公開,但當然,此案要想完滿地結案則免不了得他亮出身份來,但這是后頭的事了,現在還沒到那一步。 傍晚,從大理寺下衙回到住處后李元給聞瑩愫寫了一封密信,在信里,他將孔武立今日招供的內容全跟她講了。 如今,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他們兩兄妹是最在乎這個審判結果的了,他希望和她分享事情的進展。 看了信后,聞瑩愫很開心,也很感欣慰。且先不管審判的結果如何,起碼殺父仇人找到了,案件的前因后果明確了,便可以給死去的父母一個交代了。 于是聞瑩愫給李元回信道:“只要真相大白了就好。即便他最終不判死刑,恐怕也得終生監禁了,所以我們不要太擔心,相信朝廷的判決就是?!?/br> 既然這件事要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來走,就只有放手給三司來管了,他們兄妹兩其實是不便插手太多的。 但當然,這個人殺了他們的父母,還殺了其他不少人,從情感上來說,他們當然都巴不得他被判死刑,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聞瑩愫也有想過請太子出面干涉此案,但一想到太子和皇上之間的關系就又忍住了,她不想太子難做。 那天傍晚,太子一回到東宮便直接來找聞瑩愫,跟她說:“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