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1
書迷正在閱讀:[綜]好感度upup、有話跪下說[綜英美]、[犯罪心理]編外探員、嫁入東宮、風水辯證法、小姐擅戰、盛唐風流日常、病名為愛、念你插翅難飛、同舟
來,一臉喜氣的說道:“老太太,揚州林家來人了?!?/br> 賈母眼前一亮“快讓她們進來?!?/br> ☆、第106章 意想不到 兩個穿著體面的婆子走了進來,在賈母面前跪下“請老太太安,賀老太太壽辰,我家太太拍我們上京來給您賀壽,祝您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兩個婆子一唱一和說得賈母眉開眼笑的“快起來,辛苦你們了,快下去歇口氣吧?!?/br> 兩個婆子呈上禮單,便依言退下了。 賈母沒當面看禮單,直接交給了身邊的丫頭,對著一旁的夫人感嘆道:“算起來我已經近二十年都不成見過敏兒了,她也是心狠的,跟著姑爺去了江南后就沒回來過,也不知道我那外孫外孫女如何了?”說起來賈母比書蘭還不如了,賈敏生的兩個孩子她一面都沒有見過,書蘭好歹林槿是見過的。 “老太太這是大福呀,兒子孫子都有出息不說了,姑爺也有出息,比不得那些一天到晚窩在家里無所事事的?!狈蛉诵Φ?。 賈府的幾位爺們,是不能說有出息的,可對比起那些只知道玩女人的紈绔子弟來說,還真能說得上一句:有出息。不管賈赦賈政官多小多久都沒升職過,可對外也能讓人稱一聲‘官爺’。 所以凡事都最好不要對比,有對比就有倒霉的和幸福的。 說道林家,咱們就不得不提紅樓里的才女林meimei林黛玉童鞋,有了兄長的林黛玉那生活完全不是一個樣。 有了兄長代表著什么? 絕對不僅僅只是代表著未來有依靠那么簡單。 首先有了兄長就代表著林家的血脈得到了傳承,對此林如海的工作興趣和熱情也高了不少,升官發財為幾何?不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鋪上一條康莊大道嘛,沒了兒子繼承這一切那么拼命做什么。 林如海不會未來林家的傳承發愁,也就有更多的時間和賈敏相親相愛,雖然沒多整出來一個孩子,不過一兒一女也讓林如海很是欣慰了。林家獨苗問題不是娶幾個女人能解決得了得。 也因此賈敏這才真正的生活在了蜜罐了,也沒人因為她生不出來兒子表面恭敬背后拼命的說她嫌話。雖然還是有一些不長眼的人,妄圖送林如海紅顏知己,但這絲毫不能影響賈敏的心情。 無論別人怎么折騰,這林家終歸她才是當家太太,她的兒子才是林家的繼承人。 而被賈敏好心情影響了的林黛玉,自然不是原著中那個‘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的苦逼的剛剛死了母親,就拋下父親,被幾個婆子接到賈家的倒霉姑娘。 不管書蘭對賈府如何的洗白,但有一點書蘭是沒法為賈府洗白的。原著里賈敏死了,賈母口口聲聲說獨疼賈敏,可林黛玉到賈府的時候賈府還穿紅戴綠了??v然賈府眾人不必為了賈敏守孝,或許是守過了,這里也太過了。 至于有人說林黛玉剛剛進府的時候,賈母刻待她,衣服屋子什么的都沒有收拾妥當。但書蘭仔細想來,她更傾向于一種其他人都沒有想到的可能,那就是賈母并不是真心來接林黛玉入京的,而是林如海硬要將林黛玉塞給賈家。 從賈母這么多年的行事來看,若賈母真心是去接林黛玉,即便是賈璉沒有去,但一個大管事肯定會派的。但原著中來看,只是幾個三等仆婦就將林黛玉接了回來,實在是太不符合賈母平時的作風了。 為什么說賈母不是真心接林黛玉,原因還是書蘭從陳氏身上想到的。 仔細想來賈母沒有見到林黛玉之前,對她未必沒有怨恨。原因很簡單,因為林黛玉是女孩,若是當年賈敏生下來的不是林黛玉而是一個兒子,那賈敏接下來的人生完全不一樣。 畢竟原著中說了,林如海有一個兒子,頭年死了,染后賈敏就病倒了,第二年就沒了。若林黛玉是一個男孩,那賈敏未必會早亡。 這感情都是處出來的,從原著中看林黛玉的確是一個討人喜的姑娘,可賈母卻一次都沒有見過她??v然大家可以寫信,可那個時候賈母放在賈敏身上的心思肯定比林黛玉多,誰讓賈敏是賈母的親閨女還沒有兒子了,這年頭沒有兒子就是大罪。 自己親自養了十幾年的親閨女和一面也沒有見過的親外孫女相比,賈母會偏心誰,一目了然。所以剛剛開始的是要是賈母對林黛玉有多喜歡,書蘭覺得這事有待估量。 至于書蘭為什么說是林如海硬要將林黛玉塞給賈府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古人講究一個‘父母在不遠游’。而且按照慣例,賈敏死后林家是要給她守孝的,林如海要守孝一年,林黛玉是要守孝三年??v然齊國的守孝制度沒漢朝那么苛刻,但閉門謝客是最基本的。 可林家沒有,非但沒有,林如海還好好的當著巡鹽御史,仍在做官,這里就是一個非常不妙的信號。原著開篇時候賈雨村說的話,他是在林如海剛剛當時巡鹽御史的時候去林家教林黛玉的書,然過了一年后賈敏一疾而終,林黛玉侍湯奉藥守喪盡哀。 也就是說林如海當剛剛當上巡鹽御史的時候兒子沒了,第二年老婆賈敏沒了。 再聯想到張如圭之后對賈雨村的話,說朝廷要起復舊員。 賈雨村怎么丟了官職的? 說他最初的時候考上了進士,然后選入外班。做了幾年升到了知府,雖才干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尋了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大怒,即批革職該部書一到,本府官員無不喜悅。 一句話說話,就是賈雨村做官后雖然有些真材實料,但和上司平級下級都處不好,人有些傲慢自戀,偏偏又是一個貪財暴虐的貨色。這簡直就是犯了官場所有忌諱,結果就被上司參了一本,丟官了。 前面就說了,齊國有科舉,三年一春闈,進士就會多出一百來個。官位什么的一向都是供小于求,沒家世運氣又不好的,說不一定一輩子都會當一個后補官。 那怎么朝廷突然要起復舊員了?而且像賈雨村這樣,以‘擅纂禮儀’為罪名被革職的人都有機會復起了,一般來說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的。 依著書蘭看來,這事只有兩種可能,一就是新皇登基下的特恩令,新皇登基的時候總是要下恩詔,已示自己是仁德之君;二就是朝廷上突然有大量的官員突然沒了,朝廷急需有經驗的人才上崗運轉,若是這種情況,那么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京城有變。 但無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