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4
書迷正在閱讀:清熙宮渡靖風華、惡毒女配翻身記 卷一、忠仆之妻、男主扭蛋[快穿]、這屆宿主超兇的(快穿)、惡毒女配翻身記 卷二、惡毒女配翻身記 卷四、惡毒女配翻身記 卷三、[黑籃+月刊]今天的他依舊很傲嬌、權傾朝野(互穿)
弟吉人天相,定會平安無事?!?/br> 宋遠橋也知失言,勉強笑笑后忽道:“小師妹帶著青書去見師父,不若我們也去看看,如何?” “正有此意?!庇後穾r笑著點頭,“大哥怕也要大吃一驚了?!?/br> 第56章 秦之好 宋、俞二人來到張三豐住所附近之時,遠遠望到院中情形,果然一驚。 張三豐與瑤光站在旁邊,似是低聲說著什么,而院中持木劍的男童正是宋青書。 宋青書來回走了幾步,顯不是緊張之下隨意行走,步步踏罡而行,雖還未得其中精髓,但已能看出端倪,宋遠橋一望之下竟有些發愣。 宋青書又走了幾步,似是調整好了,揚手出劍,劍勢輕快,雖無風雷之聲,卻別有一種韻律在其中,使人一見心喜,便如聽到絕妙音律一般。 音樂之美,在通天地人心,因其合乎道理,故而動人心弦。 人生而知樂,因生命尚在混沌蒙昧之時便已觸到了這天地宇宙間最根本的道理,只是出生之后反而忘卻,所以有人醒覺之后復而尋之,往而叩問,所以聽到合乎道理的音樂會不自覺地為其所動。 但凡絕妙武功,往往自有節律,如呼吸自然,這一式劍法便是如此,使人乍見之時不覺其厲,反覺其美。 宋青書將這一式“三環套月”的諸般變化都使全了,才呼出一口氣,走回瑤光身邊,靜待對方點評。 瑤光抬頭望向張三豐,笑吟吟地說:“師父,青書這一式劍法如何?” 張三豐笑著捋胡子,“青書年幼,習劍不久,能練到如此,殊為不易?!?/br> 宋青書得到夸獎,心中很是開心,登時笑開了花。 張三豐轉頭看向瑤光,道:“劍法精妙,變幻莫測,這也是你創的劍法吧?名字叫做什么?演給我看?!?/br> 瑤光有心分辨這并非自己所創劍法,但她卻無法拿出證據,更無法說自己曾在何處于何時自何人處習得三才劍法,遲疑片刻后,只得道:“……這一套劍法是‘三才劍法’,方才青書所用是其中第一式‘三環套月’。既然師父開了口,我便將全套劍法演一次?!?/br> 瑤光持劍走到院中,拔劍出鞘,信手舞來。 瑤光所習諸般劍法之中,要說高妙,三才劍法未必能稱第一,但若說她最熟極如流、浸yin透徹卻必數三才劍法第一。昔年山石道人呂純陽創三才劍法,合道家真意于其中,這一套劍法最初本不為江湖武斗爭強,而是為了讓弟子感悟道意所創。 瑤光多年修道,此刻將這一套劍法舞開,初觀時只覺飄渺逍遙、浩然若仙,細看時才覺一招一式已化繁就簡,但一招出而藏諸般變化,一式變而留力不發,因其“藏鋒未盡”故而更難應對,其精深奧妙之處遠非先前宋青書用時可相媲美。 宋青書看得如癡如醉,只覺小師叔果真如劍仙一般。 張三豐笑意點點。 宋遠橋與俞岱巖對視一眼,皆看到了一種熟悉的神色在對方眼中流轉。 待瑤光這套劍法使完,俞岱巖不禁嘆道:“好在這是我們小師妹……” “是啊……” 宋遠橋不禁嘆了口氣,心道自己還有什么可不放心。青書若能學會這套劍法,行走江湖也不是難題了。 “倒也難怪,小師妹不肯在掌指拳法上多下工夫……” 已有這般劍術,又何須分心在其他武功上? 俞岱巖又看了片刻,嘆道:“……若分心學旁的,小師妹也未必能有如此劍術。這一套劍法定能流傳后世?!?/br> 宋遠橋感慨片刻,忽道:“或許師父的‘神門劍’能創成了?!?/br> 俞岱巖一驚,也是面露驚喜之色。 張三豐七八年前便有意創一劍法,每招都旨在刺對手“神門xue”。這“神門xue”在手掌后銳骨之端,中劍之后,手掌再也使不出半點力道,自然便得罷手。這一套劍法無疑體現了張三豐心存仁厚的理念。多年來張三豐數次與弟子們推想,雖成六劍,再往后卻總有艱險之處難以想明白。 武當弟子之中,以俞蓮舟武功最高,諸人雖都習劍,但專精劍術者唯有四人,如今加上瑤光便是五人。早年瑤光不曾參與討論,諸人也不知她劍上已有如此造詣,此刻一見,便自然而然想到此事。 事實上,宋遠橋所料不差。 張三豐見到瑤光這一套劍法后極是盛贊,叮囑她有空時傳授弟子們,而后便拉著她說起了神門劍的要領,瑤光思索片刻,提劍斜挑而上,手腕翻了個小圈,劍尖隨之顫動連點幾下。 這幾次點刺可虛可實,而手腕翻轉那一圈此刻看來似是多余,當真與人拆招時便是已避開了對方劍鋒,端的精妙絕妙。 倘若對面有人,這一下定是已刺中了神門xue。 張三豐老懷大悅,鼓掌大笑道:“好!好!好!” 他連贊三聲好,卻不僅僅是為了瑤光能想出一招,更是為武當一派延續而欣慰。 宋青書還不能識得其中奧妙,但看到太師父這么夸贊,便跟著大聲歡呼起來。 瑤光也不謙虛什么,笑著接受了這般表揚,沖著外頭揚眉一笑,揚聲道:“大師兄、三師兄來了?!?/br> 張三豐也是笑著對兩人點頭。 師徒幾人相聚,又說了好一陣子的話,瑤光領著宋青書先行離開,到了門外卻恰好遇上了殷梨亭和方才趕回武當山的莫聲谷,瑤光還未開口,殷梨亭猛然紅著臉跑了,留下莫聲谷與瑤光對視,最后兩人都放聲大笑起來。 莫聲谷本就少年老成,自十七八歲便開始蓄須,現在雖才弱冠,較殷梨亭還小上五歲,但身材魁梧,滿臉濃髯,乍一看去竟似比殷梨亭年長。他幼年沉默寡言,雖也關心小師妹,卻不知該如何說,往往是做多于說,隨著年齡見長,也漸漸能言善辯起來。 莫聲谷此番下山歷練也有大半年,途中接到俞蓮舟飛鴿傳書,說俞岱巖和小師妹在外似是遇上了麻煩,讓他若是途中方便就立刻趕去。當時莫聲谷離得有些遠,他先是連夜策馬趕去,打探到確有武當派兩人來過,又走了,這才趕回門派,今日才拴好馬就匆匆趕來,半途上遇到的殷梨亭,還沒說上幾句話呢。 瑤光打量莫聲谷片刻,笑道:“七師兄這一次下山時間可有點久了,越發健壯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