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
書迷正在閱讀:清熙宮渡靖風華、惡毒女配翻身記 卷一、忠仆之妻、男主扭蛋[快穿]、這屆宿主超兇的(快穿)、惡毒女配翻身記 卷二、惡毒女配翻身記 卷四、惡毒女配翻身記 卷三、[黑籃+月刊]今天的他依舊很傲嬌、權傾朝野(互穿)
動了她內心的情況。 正因瑤光素日里推崇“道家前輩張良”,此刻見到“儒家張良”才會更加心緒難平。 瑤光盯著眼前的儒衫青年看了一會兒,看著看著就皺起了眉,冷臉甩下一句話。 “不認識?!?/br> 瑤光一句話說完,非常不給面子地直接轉身就走,儼然沒當身后還有個大活人。 張良愣住了。 出身高貴的韓相公子早年生活富裕,國破后投身儒家,接觸的一向都是比較上層的人物。 上層人物的共同特點是,不管內心怎么想,至少面子上都會一團和氣。兼且張良本人容貌昳麗、氣質上佳,見聞廣博、談吐風趣,有心和人相交的時候往往是無往不利,換而言之,他還從沒被人這么當面甩臉…… 張良很困惑,真的很困惑。 按照他在機關城內聽聞的瑤光的事跡,加上他曾親眼目睹的那一場戰斗,他已經自行給“瑤光”建立了一個“早慧機智、冷靜堅毅”的印象,可以說印象十分良好。所以,張良發現瑤光獨自出城后悄悄跟上,一方面是有些好奇她的打算,一方面是擔心她的安危,想找個時機結交一二。 瑤光在機關城內哪怕被懷疑被軟禁都沒有生氣,可見她明理豁達,并非小雞肚腸、目光短淺的人。 既然如此,為什么她聽了自己的名字就直接翻臉走人了? 張良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的臉,不由自主地懷疑自己是不是在不知道的時候被毀容了…… 瑤光可沒心情去管被她甩了臉的人是什么心情,氣呼呼地往前走。 儒家張良,儒家張良,儒家,張良。 哼。 這四個字放在一起真是怎么看怎么礙眼,怎么聽怎么不順耳。 不一會兒,身后就有人追了上來。 大概是因為已經被她揭破行藏,那人完全沒有掩飾的意思了,直接走到了她身旁。 “瑤光道長,在下著實不知何處言行不妥,致使道長心中不快,可否明示?” 瑤光相當冷漠地橫了旁邊的青年一眼,本來她都已經忍了,但是那股怒氣和怨氣憋在心里實在難受,再加上對方主動開口問了,瑤光向來不喜歡給自己找難受,于是非常誠實地回答:“沒什么,聽說張子房是儒家的我就很不舒服?!?/br> 如果這個時代已經有幾千年后那些顏文字的話,張良在這一瞬間一定非常想打出“QAQ?!”。 這還叫“沒什么”?哪里是“沒什么”???這都已經直接上升到對師承的不滿了好嗎?這根本是改都沒法改,又不是哪里說錯了還能修補一下…… 張良只得試探著問:“瑤光道長對儒家有些看法?” 瑤光搖頭。 “沒什么看法,看不順眼而已?!?/br> 張良嘴角抽了抽。 這能是“沒看法”嗎?分明是很有看法,多的一兩句都說不完干脆省略了吧? 他大概……要修訂一下對瑤光這個人的評價了。 當著儒家三當家的面這樣說話,這算是誠實大膽,還是…… 兩人這么沉默地走了一段路之后,瑤光忽然停了下來。 “張先生,若有要事,還請自便?,幑庾詥柹心茏员?,不敢耽誤張先生?!?/br> 張良還在考慮別的事情,愣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瑤光在和他說話,而且這次說的相當友好,甚至可以說有禮又體貼,他回神之后立刻微笑著搖頭。 “子房并無要事在身?!?/br> 瑤光瞥了張良一眼,“我不信?!?/br> 張良被這么句話給噎了一下。 哪怕不信也別說的這么直接啊…… 之前的友善體貼呢? 瑤光平靜地續道:“張先生千里迢迢馳援來此,總不會單純只為了見義勇為。儒家墨家素來不睦,張先生這次遠行多半身負重任。目的達成,不早些回儒家去,在路上耽擱時間,不怕誤事?” 瑤光根本沒想掩飾,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因她素來聰慧,這一番猜測已是八|九不離十。 張良聞言略有些驚訝,再回想先前瑤光的言行,若有所悟,輕笑著回答:“子房的確有所籌謀,但還未到時間緊迫之時?!?/br> 這就是說偏要跟著一起走嗎? 也罷,反正看起來武功不會太差。 瑤光眨眨眼睛,繼續邁步向前,隨口道:“你身上沒有什么案底吧,別連累了我?!?/br> 張良嘴角弱弱地抽了抽。 這話說的真直白…… 如果不是看自己特別不順眼,他大概有些明白了——瑤光大約是“從心所欲、率性而為”,所以想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就說什么,這種“真”并不因對方的身份有所改變,正因為都是“真話”聽起來才會特別讓人不知道該怎么回應。 “瑤光道長多慮?!?/br> 瑤光斜了旁邊的青年一眼。 “對一個千里馳援卻劍都沒出鞘的人,我不得不多慮一點?!?/br> 這句話的意思是,您千里迢迢趕來,卻壓根沒動手,這是做什么?純粹刷存在感嗎?分明早就到了,卻一直“靜觀其變”,恐怕所謀者大。對這種人,怎么能不多心? 張良算是勉強習慣瑤光這種說話風格了,他笑了笑,沒有回答。 話都說到這份上,顯然兩人都不傻,那么明顯是借口的理由就不必說了,真話又并不想說,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瑤光并不是有心挑刺,因此張良沉默之后她也就不說了,全當旁邊是機關傀儡人。 事實上,張良對瑤光的評價雖然不算錯誤,也不是十分的正確,至少瑤光在面對墨家幾位統領時就沒有“真”到這個份上,她如今的態度,倒有三四分是摻雜了怨氣在的。而且,如今和瑤光初到機關城時不同,那時候瑤光一頭霧水,對自己的處境和周圍的情況一無所知,現在她已經有了些底氣,心知張良縱然非友也非敵,無需她拿出多少警惕心來,她多少也就多了一分無忌。 要是再換句話來說,瑤光對張良的態度就是:不服來咬啊。 兩人就這么詭異地沉默著趕路,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城鎮附近。 途中張良不是沒想過緩和一下這種尷尬的氣氛,但是不管他說什么,都只能得到以下幾種回應:冷冷地看一眼、看都不看、雖然搭話了卻讓人簡直接不下去…… 張良情不自禁地去想墨家那群人到底是怎么和這位道家天才交流的? 很快,張良也不再糾結這種疑惑了,因為更令人震驚和疑惑的事情發生了。 兩人等待入城的時候,忽然有一隊騎兵從城中趕了出來,領頭的赫然是蒙恬將軍。 蒙恬將軍率先下馬,一眾騎兵迅速翻身下馬,跪在路邊,蒙恬則走到瑤光身前恭恭敬敬地跪下,雙手捧起一道圣旨。 “末將蒙恬奉上意,恭迎瑤光真人還朝!”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