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
很知禮的留下禮物就離開了,并言若是后續二丫的腿腳有什么不好,可以去鎮上王家米鋪…… 二丫的腳傷并不嚴重,不過‘傷筋動骨’一百天,欣雅還是讓二丫在家里足足養了三個月才允許二丫出來走動。 彼時已經到了八月底,北邊突然傳來北狄南下打草谷,傷了不少百姓的消息。 看來征兵的事兒也不遠了。 正如欣雅所料,九月中,征兵的命令就下來了,一時間家家戶戶哀戚聲一片。二十兩,對于一般的小戶人家真的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很多人家可能一年到頭也就能存下個一二兩銀子。還好,欣雅早有準備,這幾個月繡活也一直沒落下,二十兩銀子倒是拿得出來。只是差役卻一直沒有上門,這讓欣雅很是意外?明明左右都已經通知了,卻獨獨漏了她們家…… “娘……” “大丫?快進來,你一個人來的?女婿沒跟你一起來?” “來了,他去集市賣牛了……一會兒就來……”林家一共三子,除了長子林淮已經成人,剩下兩個兒子卻都還小,加上林父,按照兩丁出一的原則,林家卻也是需要出一個人的,不是林父就是林淮,林家自然是不愿意的。 一家人湊來湊去,還是少了差不多五兩銀子,若是平時這五兩銀子親戚家借一借也就有了,隔一段時間他們也能還上,可是這會兒家家戶戶都缺錢往哪兒去借? 林家厚道,也沒想著打兒媳婦嫁妝的主意,一家人商量來商量去,決定把家里的牛賣了先頂過這陣子…… 大丫把事情這么一說,欣雅連連點頭,林家確實厚道,這門親事當初沒結錯。 下午包袱款款的送走了女兒女婿,欣雅才想起來她穿越以來似乎一直忽略了一件事。 按照兩丁出一的規定,劉二郎已經從劉家分家出來,她們又沒有兒子,應該不算在征兵之列才對,為什么書里劉二郎還會因為出不起銀子,被差役帶走,最終導致了一家人后來悲慘的命運?難道是老宅那邊搗鬼?除了老宅那邊,欣雅實在想不出來還有什么可能? 沒有證據,僅憑臆測,欣雅自然沒辦法給老宅定罪,卻從心里對老宅越發疏遠…… 前線急等著用兵,征兵的事兒自然拖不了多久,不到一個月就結束了。 欣雅他們這個巷子里一共十戶人家,就有好幾戶因為出不起免兵役的銀子不得不出了人。服兵役的人走的那天,巷子里一片哭聲…… 這讓欣雅想起兩句詩,‘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送走了服兵役的壯丁,好一段時間,整個巷子都清冷的很,一直到年底才終于緩過來。 過了年,二丫也13歲了,可以尋摸婚事了。這個年,沒有了服兵役這把刀在頭上懸著,欣雅難得大方,扯了布給全家都做了一身新衣服,可把幾個孩子高興壞了。劉二郎也是整個年都腳步輕快。 等到大年初二閨女帶著女婿回娘家,女婿通報了大丫已經懷孕三個月的喜訊,欣雅兩口子竟然高興的眼圈都紅了?,F在就只等著大丫十月懷胎誕下麟兒,欣雅就可以少替這個大女兒cao點心了。 大丫兩口子回去時,自然又是大包小包的,大丫婆家現在對大丫那是不能再滿意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一家人約好了出去觀花燈,這一天幾個孩子早早就收拾妥當了,外面天色還早,小六小七已經吵吵著要出去。 劉二郎想著今兒帶妻女去酒樓吃頓好的,早幾天前就已經提前去定了位置,這會兒幾個孩子催,兩口子想著也沒事,便夫妻倆一個人抱著一個小的,其他幾個手拉著手一起出去了。 今兒人多,欣雅怕遇到拍花子的,即便不打算讓幾個孩子去擠,她還是特意在幾個孩子腰上都弄了根牽引繩子系在自己的手腕上…… 劉二郎定的酒樓位于鎮子最中心的繁華位置,這個地方視野非常好,即便是不出去也能看到花燈美景。 這會兒時間還早,小攤小販們卻已經出來開始擺攤,幾個小丫頭沒怎么出過門,看著新奇,一路上嘰嘰喳喳的都沒怎么停。直到開始上菜了,才在美食的誘惑下收回目光。 “娘,這里的飯菜好好吃哦”幾個孩子吃的滿嘴流油。 欣雅笑著給幾個孩子擦嘴,心下卻想著能不好吃嗎?就這一頓,就花了800多錢呢,趕得上村里人家兩三個月的家用了。 吃完飯,天色也暗了下來,街上的花燈也已經點起來了??粗鵁艋疠x煌的,頗有幾分‘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美好。 孩子還小,下面人多,欣雅并不敢帶她們下去擠,跟店家叫了一壺清茶,一家人就在酒樓上看起了花燈。幾個孩子時不時的湊一起嘀咕嘀咕哪一個花燈好看,欣雅靠在劉二郎身邊只看著孩子笑…… 第7章 七個女兒 元宵節后,欣雅接了張家的活,張大戶家的一位小姐今年五月里要出門子,請了欣雅幫忙設計繡一件嫁衣。張家給的價格很高,一件嫁衣衣料什么的張家提供,單純的手工費就開到了三十六兩,這在鎮上算是前所未有的事兒了,只是時間上有些緊張。 欣雅對此也很重視,出了正月就開始動針線,每日里也很忙碌,家里幾個孩子,幾個小的那里她還上點心,二丫、三丫那邊難免就忽略了一些。 一直到大丫挺著六七個月的大肚子跟女婿回娘家,她才從大丫口中得知,二丫救了王靖宇五歲小兒子的事兒。 “你打哪兒聽來的?什么時候的事兒???”二丫回來也沒說,家里人看她忙的跟陀螺似的,自然也不會多嘴。 “這都大半個月之前的事兒,我也是聽村里那幫老娘們說才知道的,娘也知道她們消息靈通……好像說是王家小少爺不知道怎么掉河里了,差點淹死,是二丫下去給拎上去的……” 半個月前,欣雅仔細回想,好像確實有一天二丫帶著五丫、六丫、七丫去玩,回來是濕著衣服的…… “不是,這按理來說不是好事兒嗎?二丫救了人,又沒做啥不好的事兒,咋還閑話都傳到村里去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道理,欣雅還是懂的,要是啥好事兒,保準傳的沒這么快。 “說是那個小少爺醒了之后,一直鬧著要見二丫,然后前幾天王家纏不過孩子就把孩子帶出來了,剛好在街上遇到了二丫,那孩子上去就喊娘……” “啥?那后來呢?” “后來閑話不久傳開了嗎?”大丫也很無語,二丫今年也就才十三,王家那小少爺都五歲了,難不成二丫還能八歲肚子里就蹦出來個孩子不成?可是這種帶著些香艷的傳聞原就容易引起那些碎嘴婆子的臆測,這不短短幾天就傳的差不多滿鎮都知道了。 且不提欣雅叫來二丫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