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
,她是絕對愿意的。 然而,隨著她漸漸長大,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便越發覺得教中行事冷漠。柳葉與她一起入教,同居一室,幾年來便自然生了姐妹之情。柳葉卻也對教主很虔誠。 她于一次暗殺中喪生,花玲瓏自然很痛心,請求教主命她去尋她遺體,入土為安。 教主漠然不同意。夜葵在旁邊道:“為教主犧牲,為我們的教義犧牲,本身就是無上的光榮,是不需要任何儀式來告慰的?!?/br> 真的是這樣嗎?這些話,她聽了越多,便越不信了。 由于她始終都沒有十分信奉教義,便始終游離在被控制的邊緣。因此,隨著她日漸長大,羽翼漸豐,身手、頭腦均越來越成熟,帶來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教中的人對她的戒備日益濃厚,最終便對她下了“牽絲毒”。 深更半夜,夢中醒來。 花玲瓏知道已經再難入睡了,便干脆在椅子上坐直。 她拿著手指在桌上寫寫畫畫,整理這些天來的思緒。 只是一本普通的藥典,甚至連作者都沒有,對方奪走它到底有什么目的? 她自然想不通。 在花玲瓏看來,只是一本普通的藥典。只是她不知道,此書是另一本書的密碼,解開之后可獲得關鍵信息。那作者也不曾在上表示過這本書的真實用途,因此她并不知情。 她想,好在爹的遺言給她指了一條明路,唐門、唐門掌門。 一直以來她都掛念著這件事,只是苦于沒有方法。 那日唐昭玉問她愿不愿意入唐門,她便碰上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當時,其實她一聽到,心底里已經連連點頭同意。 只不過面上還要裝作需要談判,裝作自己有一番考量,免得答應太快讓他留疑。 如何查探,肯定是從上下手了。 最開始想從唐昭玉身上找突破口。因為他離自己最近,所以調查起來最直接、最方便。 她那日翻找唐昭玉的書閣,又翻看了他書閣的書目名單,沒有這本書。她借口自己有委托,在他面前直接提起了,他的反應很自然。顯然,唐昭玉不知道這件事。況且算起來,當年他才十歲。 敢直接跟他提這本書,也是因為思考過后,覺得畢竟此書不是只有林家人和唐家人知道,武林中也有在找的人,提此書未必就會惹來懷疑。況且,當時自己也不多不少掌握了點唐昭玉的秘密。 說起來,那日她露了破綻。 那日她離開書閣后一直在思索這件事 ,又聽到“去臨安”這個十年未歸的故土,惹得思緒混亂。她一時未曾考慮周全便以“委托”的借口來試探,唐昭玉反應又快,馬上將兩件事聯系到了一起,瞧出自己說的找閑書乃是撒謊。 唐子游在臨安戲院的反應,也是顯然不知此事。 因此,此事如果是唐門所為,說明了唐門內知曉這樁事的人,絕對不多。此事在他們家內部也是機密。 唐昭玉身上探不出什么,就要從父親遺言中最直接的目標,唐平身上下手了。 那日她第一次拜見他,便試探他了。關于如何試探,她也做了一番思考。在唐平面前,顯然不能直接提的名字,畢竟最大的嫌疑人就是他。貿然提及,打草驚蛇,自己也可能陷入險境。 那日他二人談起了藥理,是她故意引導話頭所致。她話里兜兜轉轉,以上的幾條另辟蹊徑的獨到觀點試探他。 這樣,他最多覺得她看過的書與觀點重疊,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起太大的疑心。 然而,觀察他反應,他卻像是對這幾句話聞所未聞。尤其,當她提出那第三條觀點,他思索了好一會兒后連連稱妙,還說要拜讀。這真的不像是早已聽過的反應。 他那日的神情,也不曾流露過一絲掩飾、遲疑,全然是最真的反應。 他的書閣她早已翻過,昨日又親自潛入了他屋內,也是一無所獲。 倒像是他真的不曾參與。 難道警世錄真的不在唐門,滅門案的背后另有其人?此人的身份,竟這么復雜嗎? 不對,這個結論也不必要下的太早。 因為還剩一個人沒有查,便是那最復雜的唐不瑕。 有一點她想不通。爹平生與唐門的人從未打過交道,能知曉對方的身份,應當是從談話中獲得。那一年唐門的掌門正是唐平,為什么爹的遺言里明明說的是他,這個唐平卻完全不像的樣子。爹不是那種糊里糊涂的人。哪怕生命垂危之際,也會頭腦清醒,給她留下最有用的消息。 說起來,其實她也違背了爹的本意。爹的最后幾句話,一再的告訴她不要去碰唐門、不要去尋仇,要她過好自己的日子。 只是這世上,怕是沒有人能超脫成那樣。人,總是要被心結束縛著、驅使著的。 作者有話要說: 喜歡的話,點點收藏,寫個評論可好 ☆、父母之命 如此,過去幾日,相安無事。 一日,唐昭玉進了唐平府,慣例報告自己的管理事宜。 那門房上貼著神荼、郁壘、秦瓊、尉遲恭四張門神像。 那李伯正從唐平書房出來,見了唐昭玉行了個禮道:“公子請進?!?/br> 唐昭玉進去,行了個禮,問候道:“爹,進來身體可還好?” 唐平便煩惱的道:“哎,別提了,總是睡不好,安神藥吃了再多也沒用?!?/br> 說話間,唐不瑕也到了。唐平定的他們報告須得同日來,也好商量。 二兄弟各自說完今日事宜,只聽那唐不瑕開口道:“父親,如今那七絕山上陌生行人甚多,我門下弟子的采藥,時常受到干擾?!?/br> 唐昭玉一聽,便知他這是在向自己發難。 果然,唐平已經進入了唐不瑕設計的思路,問道:“這,是因為采七彩靈芝的人多?” 唐不瑕忙道:“是的,盼父親能將其控制一二?!?/br> 唐平聽了,便去問唐昭玉。 唐昭玉自然明白,其實干擾未必有多少,只是唐不瑕想拿這干擾來做文章。其根本在于,這面巾是唐昭玉的一樁功勞,給唐門帶來了很高的收成。功勞越大的人,越有威脅。唐不瑕自然要對此事進行打壓。 可惜唐昭玉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唐昭玉道:“兄長,小弟在提出七彩靈芝方案的時候,就已經用詳細的方法計算過人流量。你門下的弟子多,七絕山又大,那一天的行人數量,相比起來是一點都不多的。這些皆在我的計算之內。倒是兄長,莫不是弟子們偷懶,將這個當做了找不出良毒的借口,卻要小心才好?!?/br> 如此,能顯示出自己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