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
了失蹤,人還是沒找回來。孫隊長這回很熱心,也是想著阿藏早些找回來,好去店里吃飯,他親自和別處幾個警察局的隊長打招呼,讓他們盡力去找。 高良姜把店里那點兒值錢的東西也都送到了警察局,一方面打通關節,一方面作為懸賞的賞金。有錢能使鬼推磨,懸賞放了出來,每天都不少人去警察局提供線索。高良姜但凡聽到有一絲線索,都追去尋找,最遠連房山也找去了,可是,一丁點兒阿藏的影子都沒找到。 終于,三天后,有人說,好像是看見那么一個和尚打扮的人,跟蹤什么人似的,去了海淀圓明園那邊。 高良姜二話不說,趕了過去。她是騎馬過去的,中午那會兒就到了圓明園。圓明園雖然大,但被燒成了廢墟,四處空曠得很,有些地里甚至種上了麥子和大白菜,一眼就能看個清楚。高良姜過了荷花池,過了迷宮和大水法,又過了一小片土丘,越走越荒涼。她擦著頭上的汗,心中求菩薩,菩薩啊菩薩,不管是死是活,你給我個他的信兒。 或許是菩薩保佑,繞過一棵大楓樹,她看到樹后有一口枯井。 作者有話要說: 啊嗚(露出一個斷更成癮的笑):書名改了也不錯啊,因為后面在高家飯館里做菜的情節會比較少了,要轉移地圖了,雖然我也很喜歡原來的名字(所以這就是不更新封面的理由?)~~如果以后出個志,名字一定要好好考慮?。?!謝謝大家,鞠躬。 特別感謝: 第34章 阿藏3 繞著井口走了一圈, 井底無水也無人,高良姜轉身走了兩步,心頭一動,鬼使神差又走了回來, 跳進了井里。 北方的井和南方不一樣, 南方一般家家戶戶都有井,圓圓小小一個井口在院子里, 取水方便。北方打甜水井不容易, 附近一個村子甚至幾個村子都靠這一口井用水,因此一般是方方正正一個大井口, 上面裝著轆轤, 搖著轆轤把水大桶大桶打上來,再挑回去。 這口井就是典型的北方大井, 井口大,井底也寬闊得很,天色還很亮, 能清楚看到井底正中空無一物,只有些旺盛的野草。高良姜點了隨身的火折子往四周看,一眼就看到了和尚的衲衣,大喜過望!她喊了聲“阿藏”,走過去要把人扶起來,誰料拎起袖子一看,那只是件衣裳。 高良姜仔細翻看地上的衣裳,越看越不對, 這不止是衲衣,還有貼身的中衣、腰帶、褲子、腳上的鞋襪、頭上的帽子、胸前掛的佛珠,就好像是人憑空消失了,金蟬脫殼,只留下了一身的衣服。 這一身的衣服確實是阿藏的,可他遇上了什么事?為什么會落到井了?在這里呆了多久?他脫得赤條精光又去了哪里? 他……還活著嗎? 高良姜心又慌起來,關心則亂,亂則出錯。她盤腿閉目打坐,調節氣息,將全部深思歸結至心臟處——獨家的內功心法。要說高良姜她真不是一般的姑娘,一般的姑娘這會兒都嚇傻了,只要腿還能動,早就爬出去了,高良姜不,不僅不走,她還能冷靜下來,仔細想這里頭是怎么回事。 這里是荒園子,除了蹭地種莊稼的人家,平時沒有人來,因此寂靜得可以,高良姜只能聽到她的心臟撲通撲通有力的跳動聲。 不對,不對。 青天白日的,怎么沒個蟲鳴鳥語呢?就算是冬天,蟲鳥俱無,那也該有風聲,怎么會什么聲音都沒有呢?高良姜猛地一睜眼,許是眼睛適應了黑暗,她看到不遠處的角落里,赫然有一雙通紅的眼睛! 這是什么東西? 高良姜后退數步,那東西轉瞬即到眼前,張開大嘴要咬人。高良姜隨手掄起地上的枯樹枝,砸了上去,那東西“忽”地一下,只覺得一股紅光閃過,沒了身影。 蟲鳴聲又細細碎碎響了起來,遠處偶有烏鴉嘎嘎地叫。 但高良姜知道,這玩意兒沒走?;璋挡幻髦?,眼睛反而沒了作用。 把眼睛閉上。 那種感覺又來了,黑暗中有東西盯著她,虎視眈眈,不懷好意。高良姜把手伸進了懷里,握緊了阿藏的那串佛珠——她也沒有別的兵器,就這個趁手。 來了。 從背后來了。 只等這東西張開了大嘴,貼近了高良姜的后腦勺,她旋風似的一個轉身,一拳頭把佛珠砸了上去:“我去你媽的大西瓜!敢嚇你爺爺!” 怪物“唔”了一聲,不知是被摔的還是讓佛性給照耀的,軟在地上,點著火折子一看,一條紅色的大蜈蚣,有一丈長。蜈蚣只是暫時昏過去,你要讓它歇了三五息,它馬上就能醒過來,變成很生氣的蜈蚣,幾百個爪子能把高良姜劃成rou餡兒。 高良姜繞著蜈蚣轉了一圈,這蜈蚣奇怪,腦袋長了一個大包,就像是有兩個腦袋。這太有意思了,高良姜挺好奇,從井壁上拆了一塊磚,砸蜈蚣腦袋上,就跟砸核桃一樣,一下一下地嗑,沒想到還真砸出一個“核桃仁”出來——一顆巴掌大小的紅珠子,閃著柔和的紅光,把這井底都照亮了。高良姜挺稀奇,撿了起來,她這一撿起來,地上蜈蚣即刻身散神滅,成了一灘爛泥。 這難道是個寶貝?高良姜把紅珠子舉近了看,嘖嘖稱奇,“好寶貝?!币粡埧?,這紅珠子也不知怎么就鉆進了她嗓子了。拳頭那么大紅珠子,高良姜掐著嗓子喊“吃不下——”嗓子眼兒里一涼,東西下去了,胃里沒什么感覺,只覺得四肢百骸一股暖洋洋的熱流,讓人說不出的舒坦。 高良姜抹抹嘴,沒吃出味兒來,還有嗎? 沒了。 笑話,這種東西難道是爛大街的小玩意兒,去義烏十塊錢買一筐的?這是萬金難得的深海血珠——滄海輝月珠!乾隆爺那會兒,有山東漁民在東海蓬萊洲打到了一條鮫人,漁民心底善良,見這也算是半條人命,就把鮫人給放了。鮫人知恩圖報,從深海海底的霸王硨磲中,冒死奪得一顆拳頭大的血珠,送給了漁民作為報答之禮。 海上生明月,巨蚌吞月華,得多少年天地靈氣才有的那么一顆血珠,珍貴無比。 漁民半是害怕,半是獻寶,把血珠獻給了當地的大官。大官也沒見過這樣好的寶貝,想著最上頭那位乃是曠古絕今的大收藏家,就把血珠獻給了皇帝。乾隆很愛這顆血珠,常拿出來把玩,有知道的說,就是這顆血珠給乾隆調養生息,乾隆才活到了八十多歲,皇帝中的老壽星。 乾隆死后,這珠子留在了圓明園的九州清晏中。 英法聯軍攻打進來之時,圓明園里的太監、宮女全都亂成了一團,有個膽大的小宮女,知道九洲清宴大殿里有這顆血珠,冒死跑回來,偷了血珠逃跑,經過這口枯井之時,被樹根絆了一跤,懷里的血珠咕嚕嚕滾進了井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