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1
給累病了。 他看著銅鏡前由著宮人俯身撫平袍邊的陛下,輕手輕腳地退出去找海棠說話。 ***** 元光六年,注定會是漢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 這一年,衛青初為將便火燒龍城,終于掃開七十年間的陰霾。而勝利的捷報會就此源源不斷地傳入長安城中,漢匈將攻守易勢,漢人將真真正正地站起來! 這一年,縱馬漠北的霍去病初見漢武帝。 這一年,漢武帝元后陳阿嬌再度有孕。 還是這一年,建元二年就出使西域,背負著漢武帝殷切希望的張騫,終于來到了月氏國。 張騫一行趁著龍城被燒,騎馬逃出了匈奴。經車師后折向西南,進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過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直達大宛。 兩千多年的后世,人們坐在吉普車上望著這一望無垠的沙漠戈壁尚且叫苦不迭,更何況是這時? 這注定是一次艱難困苦的行程,過茫茫戈壁沙漠時,黃沙漫天,酷熱難擋;過高山陡壁時,又是冰天雪地,寒風刺骨。一路走來,人煙罕至,一路上的補給全靠匈奴人出身善于騎射的甘父射殺鳥獸來充饑。 張騫同甘父倒沒什么,怎么都能把自己對付過去。倒是他們的妻子和孩子委實太受罪了,兩個孩子都還小,跟著他們一塊風餐露宿,挨餓受凍,卻一句叫苦的話都沒有。兩人的妻子更是盡量把東西讓給他們和孩子吃,張騫無數次在黑夜里默默地流淚,他對不起妻兒的實在太多。 所幸在半年的艱難跋涉后,他們終于到了大宛國。異域風情撲面而來,衣衫襤褸的張騫、甘夫,各牽著一匹馬馱著各自的妻兒。一行人好奇地打量著眼前的一切,尤其是兩個疲倦至極的孩子聽著熱瓦甫熱烈動人的彈奏,望著許多從未見過的東西都變得活潑起來,回頭嘰嘰喳喳地問起阿娘都是什么。 后世常見的葡萄、苜蓿、胡桃、石榴、胡麻、胡豆、胡瓜、大蒜、胡蘿卜,他們見都沒有見過,一行人都摸不準到底是水果還是蔬菜。再往前走,各種精美的毛織品、駱駝、獅子、駝鳥……都看的他們眼花繚亂。 兩個孩子望著集市上的水果和rou串一直咽口水,但誰也沒有嚷嚷著要吃。 他們都知道,大人手中沒有錢。 張騫自然早注意到了兩個孩子的懂事,他心酸不已。也不說話,一路沉默著到了大宛國皇城前,被守衛攔住后,從懷里摸出日夜撫摸的漢室皇家符節,高舉在手上,宏聲道:“我是大漢使節!我要見你們的國王!” 清寒的陽光下,純金打造的符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它蒙塵太久了,也該見見陽光了! 張騫高持著符節,威風凜凜,身后的妻子同孩子望著他目光里都滿是驕傲。 漢朝,大宛人自然也聽說過。 傳聞中的漢朝,是大國,還是富庶安逸的大國。 城門門的守衛當即便一層層地把漢使來訪的消息傳遞上去,半個時辰后,城門大開。衣衫破舊的張騫領著一行人,恍如身上穿著漢朝最好的綢緞,昂首闊步地走在輝煌的王宮中。 大宛國王印證了張騫手中的符節后,隆重地款待了他們。一行人終于痛痛快快地沐浴,而后更衣穿上大宛的服飾,兩個孩子也終于吃了頓飽飯。 張騫當晚便向大宛國王說明了自己的使命,并承諾若能得大宛護送至大月氏,他日回漢朝后,漢朝的皇帝必定會重重酬謝大宛。大宛王早就從商人嘴里聽說。東方的漢朝是個神秘廣闊又無比富庶的國度。 他的王后同公主更是對云彩般的絲綢向往已久,只是苦于中間隔著匈奴一直沒能同漢朝來往過。 張騫一行人的到來,讓大宛國王高興不已。 不就是護送這幾個人去大月氏嗎?也要不了多少兵力,大月氏和他們又是友邦,不會有什么危險。大宛國王當即就爽快地答應了張謙的要求,舉杯向張騫道:“漢使一路辛苦,在大宛稍作休整。本王就派遣士兵和向導及翻譯,把你們送至大月氏。漢使以為如何?” 張騫亦舉杯道:“如此甚好,煩勞國王?!币谎鲱^把杯中酒一飲而盡,亮杯向大宛國王。朗聲笑道,“先干為敬,先干為敬?!?/br> 大宛國王見了也一飲而盡,“痛快,來——漢使用菜,用菜——” 一時間,賓主皆歡。 酒過三巡后,趁著氣氛正好。大宛國王又提出通商,愿以大宛特產去交換大漢的絲綢瓷器。張騫自然求之不得,當即笑道:“我們的皇帝陛下一定會非常高興與貴國通商,永世交好?!?/br> 燈火下,張騫的笑臉格外燦爛,尾音更是意有所指。 大宛國王先是一楞,反應過后哈哈大笑,高興道:“自然,自然。大宛愿和大漢永世交好!” 張騫又在大宛國王的熱情挽留下住了兩天,實在按捺不住對大月氏的向往,堅持告辭。 大宛國王便派了兩百騎兵相送,又用了兩天才把他們送到大宛同大月氏的邊境。 這天,是個晴天。 湛藍無云的碧空下,覆滿白雪的草原叫人格外心情敞亮。 觸目所及都是雪,寒風刮在臉上猶如刀子。 張騫勒住馬良久地望著遠處,他知道那里就是他找尋了十年的大月氏。 十年!整整十年了!他終于找到了! 他鼻子一陣陣地發酸,緩緩地下馬。望向漢朝的方向,撩起身前袍角,轟然一聲在冰雪上虔誠地跪下。從懷中雙手捧出漢室皇家符節,高舉過頭,歇斯底里地吶喊道:“陛下!陛下!臣總算不辱使命,找到月氏國了!陛下!您聽到了嗎?” 張騫的吶喊聲在廣袤無垠的冰原上傳出去老遠,但回答的他的只有風聲。 他身后的甘父和妻兒都在馬上聽著他的嘶吼聲,情不自禁地落下淚。十年了,人生能有幾個十年? 大宛騎兵們充滿敬重地望著這個長久深深叩拜在冰天雪地的漢使,他揚起臉時滿是淚水,但卻沒有一個人嗤笑他。 國使,當如此!生不改志,死不辜望! 元光六年,張騫一行終于抵達大月氏! 他騎在馬上由大月氏騎兵護送進王宮時,千頭萬緒俱涌上心頭。 啟程時百余人的隊伍,到這時就只剩下他和甘父了。但又多了他們的妻兒,他們在路上也有了家。 十年間,陛下想必無數次盼望著他能帶回和大月氏結盟的好消息,以便能前后夾擊匈奴。 陛下在漫長的等待中,終于開始了反擊。而且,陛下勝了! 而他也終于到達大月氏,下一步就是說服大月氏結盟! 張騫仰天望天,在心中喃喃道:愿天佑我大漢! 愿天佑我大漢! (。) ☆、第三百章 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