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7
不出聲來。她只能留著淚看著陳后低泣,驀然間陳后轉過了臉來。 那是怎么樣的笑容? 臉上淚痕未干,笑容卻可以消融一切陰影。 這樣明媚熱烈的陳后,梨花帶雨卻笑的比任何人都要充滿陽光的陳后,阿嬌還是第一次見。 陳后盈盈起身,她望向阿嬌笑容親切極了。 她第一次在夢中同阿嬌說話。 輕輕的幾個字,卻如焦雷般響在阿嬌心頭。 “別看,別看?,F在這樣,就很好?!?/br> 她知道許老夫人給了自己帛書! 阿嬌幾乎喊出聲來! 她張著嘴無聲地問著陳后,她卻只是溫柔笑著細細端詳她。 阿嬌見過陳后驕縱,見過她任性,見過她冷冰冰。 但就是沒有見過她這樣溫柔似水地看著一個人。 片刻后,陳后霍然轉身而走。 阿嬌極力想去夠住她,卻求而不得。 她陡然間驚醒,已是白晝。 雪舞已經起身了,大概是去打熱水了。 這屋里只剩下她自己了。 阿嬌坐起來,想到那個夢。她伸手觸及帛書,卻還是沒有勇氣取出來看。 許老夫人勸她不要看,陳后也叫她不要看。 她們都認為現在的狀態對她最好,那么這里面到底藏了什么? 阿嬌不知道,但是她已經不想知道了。 她深吸了口氣,把這一切盡力拋到腦后。 穿衣下榻,洗漱梳妝。而后去用早飯,同許老夫人及郭解一家人告別。 張博達用完早飯后便去了后院套馬,許老夫人做主給他們換了幾匹好馬。 臨行時,許老夫人拉著張博達叮囑了許多才放他上車。 眼看著老人家的淚要涌下來,張博達心間也酸楚起來。 王父的這個師妹,他雖然第一次見,卻知道她待他的心跟王父是一樣的。 王父提起她,總是說論清醒論緣法不如她。 他知道她多次為了呂后同王父爭論,也是她最終說服了王父。 他本該多和許老夫人多親近親近,但天意弄人,他這就要走了。 再見無期。 念及至此,張博達跳下馬車對著許老夫人行了個大禮?!澳埩舨?,博達這便走了?!?/br> 來時的三輛馬車,阿嬌挑出了一車給竹歌做嫁妝。 正好變成兩輛馬車,雪舞駕一輛,張博達便殿后。 馬鞭凌空一揮,他們重新啟程了。 天下很大,阿嬌想到處走走,見見比宮中更遠更藍的天空。 這次,她想去雁門。 漢武大帝,以何豐功偉績得以稱之大帝? 黃口小兒猶知當為挺起了一個民族的脊梁,長驅直入直到把匈奴趕出漠南地區!一雪前恥! 中原的富庶繁華以及綿羊一般的形象,一直是游牧民族難以抵抗的誘惑 秦時,大將蒙恬使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 漢時經高祖白登一圍,無力抵抗鐵騎,只得忍辱負重,許以和親。 但這樣只能換來一時安定,其后只有無窮無盡的蹂躪。 匈奴無數次的攻城屠邑,掠奪財物人口,邊郡之民成年累月如驚弓之鳥。 漢武帝于國于民上沒有對不起任何人,他挑起了一個時代。 阿嬌想到從前的那些邊關軍報,想到叫劉徹氣的徹夜難眠的時候。她很想去邊郡看看,看看這個時代中承受最多苦難的邊民們。(。) ☆、第兩百十三章 烽煙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陽春三月,春風和煦。 一路走來,已經有七八天了。 這天正是正午時分,恰好遇著一處湖泊。便下來飲馬,左右不趕時間也順便歇歇。 阿嬌下了車,看著湖畔一株高大的玉蘭樹。海碗大的玉蘭花大朵大朵地開著,溫潤如玉的大瓣花瓣簇擁著黃色花蕊,淡淡的花香味飄散。 前世的初中母校很愛玉蘭花,學校里種滿了玉蘭花。 她們的教室在二樓,站在走廊上幾乎俯身就可以夠著玉蘭花。 大朵大朵美的叫人說不出話來。 沒有人去摘,因為它們凋落的太快。 早讀時還是花骨朵,午休時就已經盛開了,等到第二天再來就已經枯萎了。 這樣熱烈的美,不等人細細賞玩它們就凋零了。 現在再看到它們,阿嬌覺得充滿了親切感。好似又回到了初中時代,回到了每天俯在走廊上輕輕撫摸著這些玉蘭花的日子。 她想了一會,踮起腳伸手攀下一朵簪在腦后。 清香四溢,見雪舞在旁邊笑也給她簪了一朵。 張博達正在飲馬,見了她們主仆這樣不免笑了。 遠山朦朧邊際邊的遼闊天穹下,乳白的霧氣浮動著。腳下浸泡了雪水松軟濕潤的泥頭,恍若踩在棉花上。水光粼粼間,燕語呢喃。 一行人靜靜立在春風中。 忽地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踏破平靜。 頃刻間,便一陣風從他們面前卷過。 快到他們連馬上人什么模樣都沒有看見,只記得馬匹神駿矯健和馬上人鎧甲幽幽反射的寒光。 是軍中的人! 又是往雁門的方向! 張博達當即便想道是不是邊郡又起了戰火,而阿嬌比他想的更深。 她在想,是不是劉徹已經第二次對朝廷用兵了? 衛青這樣的絕世名將,劉徹不會讓他蒙塵太久。他要清洗大漢立國以來的恥辱,他要用衛青的用兵如神,劈斬震懾朝間的主和派。 距離寸功未建的馬邑之敗,已經過去整整四年了。 這四年想必劉徹勵志革新,他不會輕易認輸。 只是這次比之前次還要承受更重的壓力,第一次對匈奴用兵的無功而返和高祖的大敗都會成為主和派死諫的理由??v使他以天子之威彈壓下去,但如若這次仍然失敗,以后天子將在群臣跟前再也不敢提用兵之事。 阿嬌越想越覺得可能是朝廷要再次對匈奴用兵,她的心間漸漸沉重起來。 他現在該承受多么大的壓力呢?即便是天子,哪怕他已經斬掉了外戚掣肘,也不是能為所欲為的。 因為這決定了整個帝國的命運,一旦錯了,沒有后悔藥可以吃。整個帝國會被他拖進水深火熱,再難翻身。 哪怕他力排眾議,哪怕他一意孤行殺人立威。但到底就連劉徹自己也不知道等待他的是讓人目眩神迷的成功還是翻天覆地的毀滅,但是他還是想試,想建立這份不世功業。 而他不能對任何人吐露這份心憂,他不能軟弱,他要比任何人都充滿信心。 劉徹心頭的壓力有多重,不問可知了。 這天下間也就只有阿嬌能肯定地說一句他一定會成功吧。 阿嬌所猜的不錯,自元光五年冬天成千上萬的漢軍便已經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