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9
樣想的。竇漪房雖然出身貧寒,但是過人的靈性和悟性促使她成為了決不遜于呂后的女性政治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呂后末年大力提拔呂氏子弟才造成了諸呂之亂。而她竇漪房留給劉徹的將會是一個皇權鞏固百姓富足的天下。 天下決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施政也是這樣。她從內心深處來說,不愿意改變如今清靜無為的局面。但是,她更清醒地認識到,天下在變,天下需要新的聲音。 只是還需要等一等,還要再等等。不然,失去的就是幾代人的心血。 劉徹似乎明白了什么。祖母話中的深意還需要他再去深思。他拐回了開始的問題:“孫兒想在上林苑建軍,練軍?!?/br> 太皇太后點點頭,說:“想做,那就去做吧。小打小鬧,都隨你。陛下只需要記得約定好的,哀家在一天,黃老之說就要在一天?!?/br> 劉徹想起來意問道:“祖母,東甌的事您還沒有告訴孫兒您的意思呢?” 太皇太后又笑道:“哀家什么意思不重要了現在,只問陛下一句陛下下定決心了嗎?”她已經算是表過態了。 “孫兒下定決心了?!?/br> “那就去做吧?!?/br> “祖母,調兵還需要您的首肯?!苯K于說到了兵符,劉徹有些緊張又興奮地等待著祖母的回答。 太皇太后竟狡黠地一笑:“哀家說了要給陛下兵符嗎?陛下竟然下定了決心,那就去想辦法,去做吧?!彼鹕沓镩g走去,聲音隨著經久不息的熏香傳來:“哀家同意了嗎?沒有,不同意了嗎?也沒有?!?/br> 得到這樣的答案回了椒房殿的劉徹顯然就一直在出神,怎么洗漱上榻的他都迷迷糊糊。一直在想自己的事,阿嬌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他。東甌的事她沒有印象,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個走向。 不過照外祖母的性子,是不會同意的吧。而且兵符老太太一直緊緊攥在手里,劉徹想碰兵權怎么也得等老太太仙逝了啊。 阿嬌理所應當地以為劉徹是為這個事煩,她腦補了許多劉徹小白花的凄慘形象越想越難過,韓嫣帶給她的微微不快早就忘到腦后了。 她側身熊抱住劉徹,鼓起笑容:“徹兒,不能出兵就不能吧。日子還長著呢!” 這話說的叫劉徹一噎,他沒有解釋反而問阿嬌:“嬌嬌,你說怎么能不動用兵符而出兵?” 她有些不明白這其中的必要性,聽完劉徹的科普和太皇太后的意思。她恍然后又有些鄙視地說:“陛下,為什么一定從長安發兵?當地沒有駐軍嗎?這樣經費不就省了,至于兵符,太皇太后不出來反對,使者又是帶著圣旨去的,還調不到兵嗎?” 她一臉陛下你傻透了的表情,卻一下驚醒了劉徹。是啊,自己為什么一定要圍著兵符打轉,自己大可以說太皇太后認為不需要用到兵符。 他興奮起來,摟住阿嬌在她額頭上印上一吻:“聰明的人反而想的太多啊,嬌嬌你說是吧?”起身披衣就一邊出去,一邊叫春陀去宣朝臣。 阿嬌喜滋滋地接受了大帝好不容易對她智慧的崇拜,她倒在榻上,在被上滾來滾去,覺得自己聰明極了。 突然,她醒悟過來,什么叫聰明人想太多? 說來說去,她是蠢人想的少唄。 哭笑不得地氣了一會,她又想起了外祖母。她原本以為太皇太后會堅定地反對,決不允許劉徹冒出這個苗頭。 雖然沒有說不給兵符,但怎么看都更像是同意了啊。她很不解,但是想來想去,怎么都想不明白。 宣室殿內,被緊急召來的中大夫急匆匆地被春陀引進來。劉徹已經等了他有一會了,他手旁的案子擺著節杖及詔命。 劉徹開門見山地說:“嚴助,朕和太皇太后決意發兵東甌,壯我大漢國威!”他指向節杖及詔命,笑著說:“大軍長途跋涉,費時費力。朕和太皇太后決定任命你為使節去調會稽當地的駐軍?!?/br> 嚴助激動起來:“陛下,臣必定不辱使命?!?/br> 他大禮跪下,雙手虔誠地接過節杖和圣旨。 劉徹看似隨意地叮囑他:“去吧,準備一下,明早就帶著朕給你準備的人出發?!眹乐侔菔?,劉徹又似乎是剛想起來補充道:“調動軍隊要動用兵符,但朕和太皇太后商議下覺得還不需要用到?!?/br> 這個牽強到劉徹都不好意思說出口的理由,嚴助還真信了。原因很簡單,少年心性最是單純。他是劉徹提拔的,絕沒有想到陛下會騙他。 等到黃老之臣被太皇太后拒見的消息傳出時,嚴助正迎著清晨的露水帶著幾十騎精騎上馬。他心中微微的不安一下被驅散了,甚至有點內疚懷疑陛下。 他決計要拿出殿內辯論的勇氣和魄力,為陛下做好這件事,要辦的漂漂亮亮的。 接下來的幾天,劉徹哪都沒去。就待在椒房殿等著消息,阿嬌明明知道他心中急的像火燎了草原一樣,但是看他非要裝出這個沒事人的樣子也只能假裝不知道。 古代通信實在太不便利了,長安和會稽一個在后世的陜西一個在浙江。即便有了結果,飛馬傳書回來也要個幾天幾夜才能得到消息。 劉徹決定再來一次召舉,用阿嬌心里分析的就是覺得還是自己看中的人才最好用,看看嚴助就知道了。 朝中缺乏能用之人是劉徹即位之初就面對的問題,這實在是個歷史遺留問題了。高祖馬背上跑了一生,到了呂后時殺遍功臣就更不要指望她培養人才了。文帝一直忙著補諸呂之亂造成的洞,七王之亂更是叫景帝騰不出手來培養人才。 沒有也沒關系,天下哪時哪刻缺人才了嗎?那就去民間找,再找一批像嚴助這樣能干實事的來。 建元三年九月,漢武帝再次下詔選舉賢能之士,天下再次為之興奮。五湖四海的有智有才之士紛紛趕赴長安,希望得到賞識。 阿嬌原以為劉徹又能忙到跟以前一樣早出晚歸,結果只是每日下午接薦已經叫人篩選過一遍的人。 沒幾天,還真叫劉徹相中幾個,膠倉為文學侍從、吾丘壽王任命為光祿大夫侍中,唯一叫阿嬌熟知的還是詔拜為郎的東方朔。 不過跟電視劇大漢天子中把東方朔塑造成漢武帝最器重的智囊不同的是,劉徹似乎并不是太重視他,雖然他也承認東方朔的確才思敏捷、頗有才華。 真正叫劉徹高興起來的是還是枚皋,他自稱是辭賦家枚乘之子,叫劉徹喜出望外。當場命他作賦,沒想到枚皋還真不負其父之名。當場立就,才華驚艷。 他同阿嬌贊了又贊,興奮地告訴她:“原來枚乘去世后,朕還惋惜失去了這樣才華橫溢又有見識的人才?!泵冻嗽谭钸^吳王劉濞,七國之亂中上書堅決反對吳王造反。 這樣既有才華又忠君愛國的人,兒子竟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