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
陶康康把飯碗一堆,跟著蹦起來:“我要去看看!” 陶安寧趕忙一把拉住陶康康的胳膊:“把剩下的豆漿喝了!不吃完飯不許去!” 陶康康不情不愿坐回矮凳上,一邊著急忙慌往嘴里塞油條,一邊伸著腦袋看向陽臺。 王祈亮把材料工具攤鋪開,單膝跪地拿尺子量長度,做木工活兒。 陶康康擠在他身邊,不時幫著遞個釘子,跟前跟后圍著王祈亮團團轉。 陶安寧中途從門口望了兩眼。 王祈亮把上衣扒了,打著赤膊,露出胸肌的偉岸輪廓,蹲地的姿勢拉長腰身弧度,褲腰因為動作緊緊卡在胯骨上,勒出一道白痕。 陶安寧看了眼王祈亮鬢角和脖頸上留下的幾道汗水,扭頭回去廚房,燒水打蛋,做了一小盆雞蛋水。 雞蛋水熬好了放進冷水里,等到徹底涼了,再蓋上保鮮膜放進冰箱,掐著時間,把廚房衛生收拾了一下。 王祈亮握著挫用力摩擦鋸好的桌子腿,生怕留下毛邊會刮到陶康康。 桌子椅子需要的板材都拉鋸好,王祈亮拿尺子比量著裁剪波音軟片。 陶安寧端著兩碗鎮好的雞蛋水過去:“休息一會兒吧?!?/br> 王祈亮伸手接過來,低頭一看,有些詫異:“雞蛋湯?”喝了一口,咂了咂嘴:“喲!涼的?還放了糖!” 陶安寧:“雞蛋水,解暑的?!?/br> 王祈亮點頭,兩口灌進嘴里,把碗遞給陶安寧,夸贊:“好喝,再來一碗?” 陶安寧看了他一眼,轉身去廚房,回來時,手里除了雞蛋水還多了一條投洗好的毛巾。 陶安寧把毛巾遞過去:“擦擦?!?/br> 王祈亮胡亂在臉上身上擦抹兩下,毛巾直接隨手搭在脖子上。 等著兩人喝完了,陶安寧收回碗,轉身離開廚房。 四個桌子腿,四個凳子腿收拾利索,王祈亮抬頭伸手:“短釘?!?/br> 陶康康趕忙遞過去。 王祈亮乒乒乓乓拿著錘子一頓敲。 桌子組裝完,拿過凳子依樣炮制,貼著波音軟片的桌椅挨排擺好,新的學習桌就算是打造完成了。 王祈亮伸手一拍桌面,翹著嘴角招呼:“康康,過來試試?!?/br> 陶康康樂顛顛坐到椅子上,胳膊拄著桌面,模擬學習寫字的姿勢,驚呼:“太舒服了!真漂亮??!你太厲害了!”說完,扭頭,對著門口喊:“姑姑!你快來看??!我有新的課桌了!” 第四十五章 五味雜陳 波音軟片是王祈亮親自挑選的,淺綠色圖案上面綴著規則的木質紋路,很清新淡雅。 桌椅挨放在一起,和商場里售賣的款式沒什么區別。 王祈亮手搭在陶康康腦袋后面,捏了捏他脖頸,問:“喜歡么?” 陶康康連連點頭:“喜歡,太喜歡了!” 陶康康回頭問陶安寧:“姑姑,我的課桌漂不漂亮?” 陶安寧挺驚訝的伸手摸了摸光滑嶄新的課桌,夸贊:“漂亮!” 她抬頭看向王祈亮:“挺厲害??!竟然真的做出來了!” 王祈亮露出略顯得意的淺笑,指揮陶康康:“去,把你的課桌收拾出來,我把新的這套給你換上?!?/br> 陶康康歡天喜地把自己的課本和讀物擺放到新的課桌上面,不用人要求,自己主動趴在上面看書。 王祈亮笑著離開臥室去陽臺。 陶安寧說:“我收拾陽臺,你去休息吧?!?/br> 王祈亮輕輕一捋自己鼻子,活動活動肩膀:“沒完事呢,我打算再給康康做個書架?!闭f完繼續蹲下身子擺弄剩下的木料。 王祈亮把剩下能用的板子全利用上了,給陶康康做了個落地式四層書架,他搬著書架出來時,剛好看到陶安寧蹲在廁所門口刷鞋。 陶安寧租住的房子面積不大,廁所也很小,是老式的那種,擠擠湊湊堆放著便池洗手臺,連個雙杠洗衣機都擺不下。 陶安寧蹲在廁所門口,握著刷子很認真的蹭著滿是泡沫的運動鞋。 聽到動靜,陶安寧抬起頭,看到王祈亮抱著的書架,眼睛一亮:“做好了?挺漂亮??!” 王祈亮沒回答,眼睛定定盯著陶安寧為了方便刷洗,套在手上的運動鞋,愣了兩秒,才反應過來,難以置信問道:“我的鞋?” 陶安寧故意晃了晃手腕,抿嘴,彎出兩道梨渦:“挺臭的汗腳,還不知道刷鞋,你不嫌味大???” 王祈亮看著陶安寧,兩人視線一對,他下意識避開了目光,看著掛在陶安寧白凈手腕上,哪怕蓋著泡沫依然灰頭土臉的運動鞋,默默抬高書架,擋住自己半邊臉,被陶安寧擠兌的這臉上有點兒不太自在。 陶安寧斜眼兒看著王祈亮尷尬的樣子,露出一絲挺得意的神色,特別樂。 王祈亮瞅著陶安寧,眼神交錯,心情五味雜陳。。。。。。 那天從陶安寧家離開時,王祈亮是趿拉著拖鞋走的,臨下樓時,對門那個神叨的小老太太又偷摸伸頭瞅他。 王祈亮的眼緩緩瞇起來,從平臺拐彎時,突然站住,回頭看了眼對門深棕色的大鐵門,停頓了一會兒,才不緊不慢的離開了。 五小的孩子們下午半天課,一個個穿著校服把書包往家一扔,成幫結伙在小區里飛奔打鬧,歡聲笑語順著敞開的窗子傳進來,顯得熱鬧極了。 陶安寧把家里的臟衣物投洗干凈,搬著洗衣盆去陽臺晾曬時,就看到陶康康伸著腦袋一臉艷羨的盯著樓下嬉笑打鬧的身影。 陶安寧把洗衣盆放到地上,問:“天氣挺好的,不出去玩會兒么?” 陶康康轉過身子,搖了搖頭:“太曬了,我嫌熱?!闭f完,重新趴回陽臺上,眼巴巴看著下面。 陶安寧看著陶康康孤單的背影,心口被人掐著擰著似的抽抽的疼。 當年陶勇判刑的監獄下來后,陶安寧就帶著陶康康一路從老家追隨了過來,她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帶著個襁褓里的孩子,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周圍鄰居七嘴八舌說什么的都有。 后來陶安寧開始在會館里上班,那些人在背后說的越發難聽,大人們的態度間接影響到了懵懂無知的孩子。 小區里同齡的孩子,就因為陶康康沒有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