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6
的口齒不清的幼弟,悄悄跟楊倓說:“到阿耶書房前,讓三郎掉幾滴淚,可行否?” 這個似乎也可以有。 這才是真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不管怎么說吧,太子府的整體氣氛還是很溫馨美好的,不像有的地方,充斥著各種負面情緒。 比如說一直在等著太子昭倒霉,結果太子昭仍舊沒倒霉的楚地: 楊約跟楊玄感說起外面事情的時候,他自己恐怕都沒發現,他的語氣里往前那種振奮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心有力而氣不足。 楊玄感也被他感染到了,可他現在好像等太子昭倒霉等成了執念,信誓旦旦道:“他再把長城修筑得又快又好又如何,這一次他竟把商賈給攪合了進來,這次士族們如何能忍?他這次絕對是在自尋死路!” 這話兒說的這么鏗鏘有力,也不知道是在說服楊約還是在說服他自己。 楊約只是在心口嘆口氣,沒再說什么。 他們現在就只有等等看士族們的進一步應對之策,而事實上,士族們確實咽不下這口氣,可還沒等他們再想好應對之策呢,淮南丁氏商行就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般的,把洛陽的主街道都給修成了又干凈又平坦的水泥路。 士族們那么擅長壟斷,他們的眼光就少有短淺的時候,自然無師自通的就看到了這水泥的無上價值。 可惜水泥的配方,在太子昭手中。 淮南丁氏商行不一定不知道,可士族們想要動淮南丁氏商行,那也得看看帝楊廣答不答應?要知道因著丁氏商行的投名狀,帝楊廣可對它青睞有加,另外還有太子昭為淮南丁氏商行保駕護航,士族們并不愿意這時候去硬碰硬。 可那么大一塊肥rou,噴香撲鼻的擺在眼前,讓他們干看著,這不是難為他們嗎? 而就在他們蠢蠢欲動時,太子昭放出了風聲,道他欲兜售水泥配方,價高者得。 說好的壟而斷之呢? 士族們這么想倒還不全是口是心非,他們是想要水泥配方不假,可他們這不是跟太子昭的關系不怎樣嗎? 從去年開創科舉制度開始,士族們和太子昭的關系就開始緊張起來,不然也不會有今年他們挖坑,讓太子昭去修筑長城的事啊。后太子昭跳坑是跳坑了,可人家壓根就沒有載一個坑頭,反而是如履平地不說,還在坑里挖到了寶,順便還丟給他們一顆顆老鼠屎,他們哪能咽得下這口氣,最近在朝堂上沒少明里暗里的擠兌人家,不可謂不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現在人家要往外讓利,士族們能不覺得臉上火辣辣嗎? 只火辣辣歸火辣辣,士族們才不想放過這么個得利的好機會呢,身體力行的證明了什么叫“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而顧青只管端坐高臺,看他們粉墨登場,看他們唱做念打。 又在這場水泥配方兜售大戲后的三個月里,從長安到隴西,從隴西到張掖郡的官道就分別由隴西李氏,和宇文閥出錢出力的修了出來——顧青他并沒有把水泥配方兜售給一家,而是按照地域,比如說淮南,淮北,隴西,西南等兜售的,以及同樣是按照地域,所競買到水泥配方的士族還有著要修該地域官道的硬性要求。 可以說朝廷在修官道上所花的錢財寥寥無幾,而且士族們要修官道,可不能像朝廷那般能夠抽丁修路,他們是需要自己出錢雇傭治下民、工的。當然了他們并不是只出不進,要知道除了官道外,能修的路可還是有多的,到時候他們要怎么把利益最大化,那就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了,顧青是不提供“售后服務”的。 士族:咦,總覺得哪里不對? 不得不說,顧青的這一舉措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他和士族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從原本的凜冽寒冬,過渡到了如今的春暖花開。這種情況雖說只是暫時的,可仍舊把楚地的楊玄感氣得小口小口往外吐血,并高喊命運的不公,以及它成功地引起了同樣深諳縱橫道之人的注意。 石之軒在入冬時,從張掖郡經由隴西來到了長安,在意識到如今新官道帶來的可以說是翻天覆地變化的當下,神情越來越高深莫測。 他覺得是時候去見一見望舒了。 第95章 長生訣(11) 石之軒想見望舒,這純屬邪王的個人意愿。 當然了邪王他老人家是可以直接去見望舒, 可這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 便是邪王他老人家‘德高望重’, 這么單方面強迫去見個后輩,似乎不太好。 這樣說就只是想說, 一時半會兒的石之軒并沒有見到望舒,但幸運的是他在見到望舒前,見到了祝長生, 且這里的“見”也是單方面的。 事情是這樣的: 石之軒從張掖郡經隴西來到長安, 因是想要見一見望舒, 所以就在長安稍作停留。 說來長安城本是本朝的舊都城,再加上還有太子昭坐鎮, 又近幾個月來因為水泥配方一事和其相關衍生事件, 導致長安城已從原先的頹廢中再度蘇醒起來, 變得更加繁華。雖說比不上作為新都城的洛陽, 可因為商賈如云,使得四面八方的人士漸漸朝著長安城涌入進來, 甚至于還能在街道上見到從西域來的商隊。 在這種多元化下, 做俠客打扮的江湖中人分毫不顯眼。 殊不知江湖中人不一定都是泛泛之輩, 他們可能出身士族, 更可能還是名門望族。 這里并不專門在影射石之軒, 而是在這群涌入到長安的武林人士中還有其他來自不凡的。比如說從嶺南過來的宋閥中人,宋閥閥主“天刀”宋缺的弟弟“地劍”宋智;再比如說巴蜀獨尊堡的堡主“武林判官”解暉等,這兩人光是看他們的名號, 就知道他們在江湖中的地位,只論起在朝野上的地位更是不差的。 不說身為巴蜀大豪的后者,單就是“地劍”宋智,他所在的宋閥就是所謂的四大門閥之一。而宋閥可以說是占據著嶺南,便是朝廷都沒法涉足,當年隋文帝掃蕩南方時,想以十萬大軍征定嶺南時,“天刀”宋缺率精兵對陣,最終大敗于隋文帝,隋文帝值得采取懷柔政策,冊封宋缺為鎮南公,可以說嶺南雖在本朝的治轄下,可它很大程度來講是宋閥的地界。 這是其他門閥所不能比擬的。 至于他們為何結伴來長安? 癥結仍在那水泥配方上,當初太子昭按照地域兜售水泥配方時,嶺南和巴蜀這一地自是宋閥和獨尊堡“一枝獨秀”,而他們似并不知道此事,又或者在知道此事后不屑于和朝廷牽扯上什么關系,要知道“天刀”宋缺在接收了鎮南公封號后,從沒有上過朝,實際上不過是假裝接受但心里一直都不屑罷。 因而水泥配方兜售出去的地域,并不包括宋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