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2
雙十的年輕人,還是姓祝的后生給傷到了! 只用了一招! 江湖中何時出現了這樣的人物? 梵清惠也不是沒有想過那是誰易容的,可數來數去和她慈航靜齋有恩怨的諸人中,沒有誰的絕技是劍招。 梵清惠閉上眼睛,不由自主的回想起當日的情景: 那祝長生來她慈航靜齋撒野,又肆意辱罵她慈航靜齋門人,還讓內門弟子接連負于他手,自己若是放任他這般肆無忌憚下去,那她慈航靜齋的威嚴何在? 她不得不出手。 她雖沒有打到劍心通明的境界,可便是心有靈犀的境界,也讓不懼江湖中絕大數人。 當時她先出劍,祝長生再出劍。 她在最開始時覺察不到任何劍氣,可如驚虹掣電般的劍光,她還是看得見的。再然后,梵清惠只覺得那劍光仿佛從天邊而來,等接觸到時她只覺得肩膀一痛,對方已把劍入了劍鞘。 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事! 梵清惠自認自己對上三大宗師之一,都有一戰之力,又怎么會只不過一個照面,她都沒能看清楚對方是怎么出招的,就輸的一塌糊涂呢? 梵清惠睜開眼睛,仍覺得肩膀隱隱作痛。輕蹙娥眉,梵清惠從房中出來,在慈航靜齋門人各色隱晦的目光中,神情自若的來到了藏在慈航殿后山叢林里的藏典塔。藏典塔里藏著各式各樣的典籍,其中就包括慈航靜齋的鎮派寶典,梵清惠自認資質不輸給碧秀心,近年來境界只進入到心有靈犀,而非最后一重境界劍心通明,是自己要兼顧著慈航靜齋內外事務,還要和凈念禪宗虛以委蛇,是以在境界中落了下風。 如今看來她自得心無旁騖才可。 至于那祝長生,他身懷絕世武功,又初入江湖,可別被人引誘進而墜入魔門,成為第二個“邪王”石之軒才好。 說起來石之軒來,江湖中絕大數人可能不知曉,但梵清惠卻是知道他在和自己師妹碧秀心結合前,曾經和陰后祝玉妍有過一段情,為此還導致祝玉妍沒有辦法練就天魔大法的第十八重境界。 那祝玉妍在此后是否對石之軒忘情了,梵清惠并不知曉,可算一算祝長生的年齡,把如今的時間往前推個二十年的話—— 祝長生有沒有可能就是石之軒和祝玉妍的兒子? 梵清惠左思右想都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而她的神思不寧讓她沒意識到放置的密室,有什么和以往不一樣的地方。 好吧,即便梵清惠看個仔細,她也不會發現劍典室有什么異樣。在無聲無息就“復制”走一本寶典上,顧青他還是很有經驗的,就像是先前他就那么從石龍手上“復制”走了,這一次他也沒失手。 誰能想到他來慈航靜齋,在明晃晃的碰瓷下,他其實是沖著來的,而距離他從慈航靜齋“復制”完都過去了數日的這會兒,他早就把消化了完全。 嗯……也是只得女子修煉的至高武學。 先不說連武功都存在性別歧視問題,單就來說顧青他現在的武力值,他那七七四十九天的頓悟還真不是白頓悟的,讓他的武功更上一層樓不說,還讓他在武道上有了更深入的認知(他還是這個世界中才有了對‘武道’的初步認知,以前并不分開修它)。等他哪天再去找個比梵清惠更好的“磨刀石”,再來更進一步檢查下自己的進步。 說來梵清惠是有一二仰慕者的吧,其中一個還是和她只有朝朝暮暮,沒有開花結果的初戀情人——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是宋閥的閥主“天刀”宋缺,目前已另娶他人——說不得他們就會沖冠一怒為紅顏呢? 可惜顧青等了數日,都不曾見梵清惠的藍顏知己找上門來,不可謂不可惜。這時顧青才有那么點后知后覺的發現他好像沒被江湖人當一回事,慈航靜齋祝長生給了梵清惠會心一擊的事,就隨著流言飄啊飄走了。 他這是被小看了? 那可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在假模假樣的感嘆過后,顧青終于回到了他原定的計劃軌道上,即往隋朝的舊都城大興城去找太子楊昭。至于找到他是誘之,還是惑之,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再者說了他不都是沒有做望舒打扮嗎?所以其中有一項是可以劃掉的。 最后,希望這一次不要出什么意外,讓他能順利的抵達大興城。 ——這個嘛,不知道命運它就是個磨人的小妖精嗎? 作者有話要說: 熱騰騰的二更來了,請慢用:D 話說石青璇是石爹的老來得女來著,裴矩(547年-627年),現年是606年,石爹差不多60歲了,嗯……龍精虎猛啊=_= 第89章 長生訣(5) 說來顧青從陰癸派離開入世時,不過是剛來到大業二年。 可他總是“出師不利”, 先是知道了的下落, 就繞道去了一趟揚州, 然后就耽擱了好長一段時間;好不容易從悟道中醒來,結果又傳出了碧秀心的死訊, 再碰上慈航靜齋派內門弟子在信眾中收徒,顧青就擇日不如撞日的一路跟隨其中一人到了位于帝踏峰的慈航靜齋,這期間有耽擱了一段時間。 這左一耽擱右一耽擱的, 大業二年已悠然過了一小半。 這再一再二不再三的, 顧青覺得自己得遵守這一原則, 所以他就起身去大興城。這大興城是隋朝的舊都城,帝楊廣已于去年遷都洛陽, 可舊都城不能這么放置不管, 因此帝楊廣就自己帶著親眷和大臣前往洛陽, 把太子楊昭留下守衛大興城。 只這是大業二年初的事了, 這會兒楊昭已從大興城到洛陽去朝見帝楊廣。 也就是說,顧青他直接去洛陽, 說不定能在楊昭返回大興城前遇到他。 可這件事要是這么簡單就好了, 顧青垂眸心想。 不管顧青現在心里怎么想的, 他還是轉道去了洛陽。途中經過楚地, 聽聞了這一年改任楚國公的楊素病重的消息。 乍一聽這一消息的時候, 顧青僅僅是眨了眨眼。他對楊素的認知,一方面是正史上的記載(這部分記載也不全是客觀就是了),另外一方面在中他雖說在全文開始時就已死了, 可他死后還留下了一個“楊公寶庫”,引得江湖中多少英豪競折腰。 事實上,還不止江湖英豪。 那楊公寶庫被世人所知時,就已經伴隨著得楊公寶庫者得天下的名頭。它的政治意義在某種方面,和慈航靜齋擁有的和氏璧有異曲同工之妙。 既然說到和氏璧,那就不得不多說一句。 顧青既是到了慈航靜齋,翻閱了慈航靜齋的鎮派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