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8
而且都還沒有給顧青拒絕的機會,顧青會高興才怪呢。 這般的顧青才會悶悶不樂,就連在他回汴梁城后趙禎封他為安樂侯,他都沒怎么覺得多安樂。 可不安樂歸不安樂,既是趙禎下了圣旨,那顧青就得跑一趟皇宮去謝主隆恩。等顧青穿戴好安樂侯的服飾,來到皇宮文德殿時,在殿外意外的見到了八賢王。 說來在“貍貓換太子”案告破前,官家趙禎對外都是真宗從八賢王家中過繼的嗣子,只在趙禎登基后,八賢王為了避嫌也有不和劉太后爭鋒的原因,就很少在朝堂上露面??伤谧谑抑械牡匚槐揪筒坏?,本人又很有賢名,朝堂上有數位朝臣都經由八賢王推薦,又便是在民間人氣也不低,這般一來人人都發自內心的尊稱他一聲“八賢王”。 顧青近前行禮:“王爺?!?/br> “元英不必多禮。說來我還未當面恭喜安樂侯,想來我這聲恭喜不算晚吧?”八賢王語氣里帶著顯而易見的親切,再者他雖比比官家大二十五歲,但人家保養得好,又是天潢貴胄的,端起范兒來那叫一個雍容,也就是氣質非凡,這般親切待人起來,就非常容易叫人有好感,進而心折八賢王的氣度,道一聲:‘不愧是八賢王’。 “當然不晚,事實上您是除了我爹外的第一個?!鳖櫱嘀逼鹕韥?,他這一身侯爺朝服穿上身上,更顯得人如芝蘭玉樹,加上他本就是未語先帶三分笑的,如此一來更讓人望之心喜。又不等八賢王再說什么,顧青就繼續用拉家常般的口吻道,“我爹還說官家給我的封號十分好,安樂安樂,生時平安死時喜樂,我也這般覺得?!?/br> 八賢王:“……??”官家不是這個意思吧?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得有點晚了,今天還有二更。 順便發個角色備選表: 1.楊廣的兒子小胖太子楊昭 2.石之軒的兒子石青璇 3.李淵的兒子李建成 4.其他…… ——就是跟“兒子”過不去了= = 第77章 七五(15) 近來朝堂上不怎么安寧,主要還是官家不再顧忌嫡母劉太后, 欲將劉太后的勢力連根拔起。 本來劉太后的勢力, 這幾年隨著官家親政就被大幅度削弱了, 可并沒有像現在這樣被官家所不容。 稍微有點眼色都聯想到重九節后傳出來的“小道消息”,即劉太后陷害先皇妃子, 本來還有朝臣以為這是官家捏住的一個小辮子,甭管這個小辮子看起來不如何,可能給官家一個正大光明發難的理由就行??纱蟛糠殖级紱]想到, 劉太后陷害先皇妃子的事最終證明它是有像戲文里唱的那樣, 一波三折, 高潮迭起。 用貍貓換下李妃生的皇兒就算了,后宮中爭斗從來就沒少過; 李妃所生的皇兒被忠心內侍帶出去也就算了, 即便是內侍也是有上進心的, 比方說想爭一個從龍之功什么的; 這李妃所生的皇兒兜兜轉轉的, 還是成為官家, 也可以說成是這位皇子本就是得天庇佑,無論如何都是要成為九五之尊的; 可這么多年竟還讓官家發現了這件事, 最終還找回了當年被陷害, 而流落民間的生母李妃什么的, 就太讓人看不過去了吧。 說好的斬草要除根呢? 咳。 反正呢, 朝臣們更多的還是感慨這樁事怎么就那么曲折, 而且還讓人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烧嫦啻蟀缀?,劉太后倒臺是真,樹倒猢猻散也是真, 朝臣們也徹底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官家如今已大權在握,不會有誰再能撼動到他的地位了。 又有罰也有獎,當年忠心護主的陳林被提拔為都堂,寇珠,余忠和秦鳳都得了追封,還有這幾年奉養李妃的范宗華也得到了嘉獎。 以及作為最先撞破這件事,并且還使巧記讓郭槐和劉太后吐露真言的“錦毛鼠”白玉堂,他被封為正四品御前帶刀侍衛,供職于大理寺。這和展昭的封賞相當,不過還有一點不同的便是鳴鴻刀,它搖身一變變成了御刀,在趙禎那兒過了明路后作為獎賞賜給了白玉堂。 最后就是顧青,他被封為安樂侯。 說來就顧青的功績,封為安樂侯似乎也就如此,可考慮到龐太師在官職外的爵位是穎國公,作為兒子的顧青不好越過他爹去,因而趙禎就只有封他為安樂侯。另外再看的話就知道他這次的封賞是很“充實”的,因本朝的規矩,食邑一千戶上為侯,公爵的食邑在兩千戶以上,不過食邑數字只是虛的,唯食實封才是實實在在可享有朝廷發放俸祿的,顧青的食實封是一千戶,是食實封中最高的一等。 雖然總共沒多少銀子。 但不管怎么說吧,被封安樂侯對顧青來說還是錦上添花的。 待入得文德殿,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趙禎就揮手叫內侍們退下,然后狀似輕描淡寫的問顧青:“元英不喜歡‘安樂’這個封號?” 顧青可不擔這罪名:“臣什么時候說過這樣以下犯上的話?” 趙禎回道:“你不是和八皇叔說‘生時平安死時喜樂’?” 顧青態度誠摯道:“臣以為這是對‘安樂’這一詞最好的解讀,更有臣生時平安,到死時覺得并無遺憾,這不正應承著臣生在好的時代,有著賢明的君主,清明的朝堂,安居樂業的百姓嗎?” “嗯嗯?!壁w禎聽著覺得倍兒受用,說實在的能從他家小舅子嘴里聽到幾句真心實意的奉承話,那可真是比登天還難。雖然這番話里就只有提到他半句,可九州安泰,百姓安居樂業不也是他這個賢明的君主統領出來的嗎。 顧青在眼皮底下輕輕翻了個白眼。 趙禎得意完后,又想起顧青在陳州府遇到的案件。說來這也是他的一個習慣了,每逢顧青從外面回來,他總是要問一問他破的案件,像這一次顧青想瞞也沒辦法瞞,畢竟要給鳴鴻刀這把和軒轅劍同出一宗的名刀過明路。只這次趙禎首先關注的并不是具體案件的破獲過程,而是,“元英,你看你這次并非因案件外使,卻仍舊碰上了案件,讓朕不免覺得你走到哪兒案件就跟到哪兒。你以前也是,就連出個門去酒樓吃飯,都還能遇到小到偷盜,大到有人被害的案件,你說說你這是什么體質?” “陛下是不是誤會了什么,”顧青云淡風輕道,“不是臣走到哪兒案件就跟到哪兒,而是案件本就在那兒,只是臣善于觀察,并發現它們而已?!?/br> “那朕怎么就發現不了呢?”趙禎不服輸的說道,說完他自己就后悔了,他這不是自取其辱嗎?所以不等顧青一針見血的指出來,趙禎就清了清嗓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轉移了話題:“皇娘昨兒跟朕夸起你,說你年少有為不說,還天資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