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4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六零空間紀事、青山不改[綜武俠]、真是見了鬼了[綜]、我的繼任丈夫、只是因為想你、(紅樓同人)林meimei今天也拯救了世界、喪尸女友進化論、七十年代白富美、對你,情深如故、殘照當樓
下,有多少能將謀臣?所以說啊,人不能太作,不然再好的牌面也能讓他作成一窩蜂,唔,這么說我三媒六聘的夫君似乎不大好呢,不過#妻不嫌夫丑#么?!?/br> 昭陽君把話說的這么損了,成功的讓王允王大人原本就亂如麻的思緒成一團漿糊了,“你到底想說什么?”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王允:“……” 王允不想再遭這老罪了,一不做二不休的站起來就要往外走,不過剛走了兩步就被昭陽君叫住了,沒什么好氣的說:“作甚!” “沒什么,只是想提醒義父您牙齒上沾到茶葉了,在您第一次噴茶后?!?/br> 王允,王允不太想活了,不過在那之前得找個沒人的地方,把牙齒上沾的茶葉弄掉…吧。 …… 關東州郡討伐董卓的盟軍看起來聲勢浩大:袁紹為盟主自號車騎將軍,與河內太守王匡屯兵河內,冀州牧守韓馥留鄴,供給軍糧。豫州刺史孔伷屯兵潁川,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曹cao屯兵酸棗,后來又有袁紹的兄弟袁術屯兵魯陽,各有軍隊數萬。 不過也因為是聯盟軍,即便推舉了袁紹做盟主,可實際上底下是各自為營,內里仍舊是一盤散沙,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得協調好,比如說何時發兵,又該如何攻入洛陽等等,好不容易達成了第一次統籌,洛陽那邊董卓派人馬勸解袁紹等各路軍隊來了。 “將軍何不想想您的叔父,還有袁氏宗族?國相承諾了,只要您解散聯盟軍,不但不會傷害您叔父以及袁氏族人一根毫毛,還會為他們加官進爵。不然——將軍可不想做那令天下人鄙夷的不孝之人罷?” 袁紹果不其然遲疑了,家孝與國孝,恒古以來都是一道難以抉擇的選擇題。 袁紹遲疑不定,他底下的謀臣荀諶沉吟一番道:“將軍,下臣認為董卓這怕是未戰先怯了?!?/br> “這話如何說?” “下臣說句冒犯的話,以著董卓那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殘暴性子,若得知將軍起兵討伐他,暴怒之下怕是容不得袁隗袁公的,再加上為認為袁氏族人會為內應,將他們慳害……可如今董卓竟是未動袁氏分毫,下臣貿然猜測董卓這是想以他們為人質,逼迫將軍解散聯盟。又者,待將軍攻入到洛陽時,也好有談判的籌碼。如若真如下臣猜測,那袁公以及袁氏族人短期內應不會有生命之危?!?/br> 荀諶這番話還真是說到了想要忠孝兩全的袁紹心坎里了,因而這發兵就暫停了下來,再派人去京師打探董卓的動作,以判定荀諶推論正確的可能性有多大。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這決定沒有得到其他盟軍牧守們實質上的抵抗,他們也是各懷異心,都想著保存實力,讓袁紹去做那出頭鳥,說句通俗的那就是#不同床也異夢#。因而袁紹把董卓派來勸解他們解散的使臣們扣下,派人去洛陽打探消息。 殊不知,袁紹派去打探消息的探子還在路上呢,他們這邊的消息就已經經由信鴿被昭陽君派來的使臣們先好幾步傳回洛陽去了。 ——是的,不管在什么時候,線人網絡總是必不可少的,盡管這里的線人也總不只是人類,在非人類中顧青用過螞蟻、貓族,現如今信鴿(鳥類)加入了這一常人所不及的線人網絡套餐中。 咦,這么說來袁紹秉承著#兩國交戰,不殺來使#這約定俗成的原則,還是引狼入室了?為什么一點不覺得意外呢。 袁紹派去洛陽打探的探子那才叫羊入虎xue呢,說句帶點夸張風范的大實話,現如今洛陽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昭陽君的眼睛,甚至說他能夠人為的制造出‘風吹草動’。不然,他都架空董卓數月了,在洛陽城外,怎么董卓暴戾名聲卻是越來越響呢。 所以說,昭陽君想要袁紹的探子打探到什么,他們就只會打探到什么。因而探子們傳回去的最新消息,可正切中了荀諶推測的,甚至比荀諶推測的董卓不戰而怯還不戰而怯:董卓想轄制少帝劉協遷都長安,可這件事還在拉鋸中,蓋因以王允為首的大臣們據理力爭,不愿意再興師動眾,苦勞百姓。原本吧,董卓獨掌大權,哪里還有旁人插嘴的份,可誰讓王允是昭陽君的義父,是董卓的岳父,而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董卓有多愛重昭陽君,再有董卓的手下大將呂布似和董卓不和……當然了,袁氏族人已被董卓派兵圈起來,但并沒有動他們分毫。諸如此類的,都昭顯著董卓一方正處在內憂外患中,而趁著董卓還沒有挾制少帝劉協遷都長安前討伐他,是再合適不過的時機了。 袁紹當下心中大定,再次重整旗鼓,往洛陽行軍。 行至半路,卻遇著了從洛陽九死一生逃出來的幾個袁氏族人,他們個個胳膊上帶著黑紗,見著袁紹就失聲痛哭,原來董卓那老賊早在得知袁紹起兵時,就很是殘虐的綁殺了袁隗和袁氏族人,他們幾人因當時不在京師逃過一劫?!皩④?,您一定要為袁公和我等袁氏族人報仇雪恨??!” “這不可能!” 這起兵時日自然是早在董卓派使臣來勸解前,使臣來勸解前又更是早在這派探子進洛陽查探前,使臣和探子都說袁隗和袁氏族人健在,可這幾個如喪考妣的袁氏族人聲嘶力竭的又不像是作假,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行軍又很順理成章的停了下來。 如果是果決之人,也許在心里做一番#自古忠孝難兩全#,等誅殺了董卓那老賊,我也就為你們報仇了等等的心理建設就直接帶兵殺入洛陽了??稍B他不是啊,好謀無決,少決則失后事,顯然在這里,袁紹又一次掉鏈子了。 好在袁紹周圍還有他原先匯聚起來的能人謀士,再勸,行軍再往洛陽行進,而又行軍一段后,袁紹收到了來自他叔父袁隗的親筆書信。 袁紹:“……” 這時候內心就該崩潰了,到底是生是死就不能給個準話嗎?這不生不死的又是鬧哪樣??!更坑侄子的是,袁隗的親筆書信里竟然寫了董卓的好話,言明董卓現在已知錯就改了,洛陽已然有了新氣象,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所以勸你聯盟軍還是解散了吧,不然到頭來很有可能會兩敗俱傷。 袁紹這一次果斷不信他叔父信里的荒謬言論,董卓能知錯就改,那母豬就能上樹了!可果斷不信歸不信,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故布疑陣?還是董卓那老賊真的怕了?又或者董卓那老賊是在拖延時間,而實際上卻是在洛陽等著他拍馬趕到要將他甕中捉鱉了? 這次袁紹不是一個人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