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3
。 葉鳳歌想,若不是傅凜還記得主座上那位是皇帝陛下,只怕早就惱火掀桌了。 待菜色都上齊,內侍們一一退下,延和帝才忽地輕笑出聲。 “趙通倒是沒夸張,”她轉頭對堂下首座的趙玠挑眉,“這家伙根本就與左相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二十年前的左相約莫就是這副樣子?!?/br> 趙玠溫和一笑:“陛下慧眼?!?/br> “年前聽趙通說,傅五公子的相貌與左相極似,朕就是好奇?!边@話是對著傅凜說的,像是在解釋自己召見他的原因。 可在座就沒一個傻的,都知絕不可能只是這么簡單。 葉鳳歌盯著面前的金盤膾鯉,心想畢竟圣諭上只說宣召傅凜,她算是順帶被叫來的,此刻又有趙玠作陪,想必席間會先談談改良戰艦與火炮這類正事,與她沒多大關系。 心念一松,她便陷入沉思,想著想著就開始魂游天外。 當延和帝舉起銀箸后,恭立在葉鳳歌身后的侍女也上前來替她布菜,這才稍稍扯回她的神識。 因她腦子里一直在飛快地轉著,對于入口的御賜膳食有多美味并無知覺,兔子嚼草似地默默咀嚼,兩眼發怔。 延和帝今日設這宴,本意就是要在席間談些正事,自沒什么“食不言”的拘束。 一開始,她與傅凜就改良戰艦與火炮的話題展開了交談,時不時問一問趙玠的意見。 趙玠身為左相,御前對答自是游刃有余;而傅凜在術業專攻的話題上也是從來不吝惜口舌的。 三人就這么你一句我一句的,場面倒是頗為融洽。 直到葉鳳歌隱約聽到主座上的延和帝似乎提到“十香秘譜”這四個字,當即窘得一個激靈回了魂,半口魚rou如鯁在喉,滿面脹得通紅。 坐在她旁側一臂之遙的傅凜余光瞥見她的窘境,唇角微彎,眸中如綴星辰。 傅凜順手在自己的桌案上盛了半碗湯遞過去,待她接下后,才轉頭對延和帝道:“沒錯,是她畫的?!?/br> 原來,延和帝已將話題轉到“中的人像畫片兒是不是葉鳳歌畫的”了。 面紅耳赤的葉鳳歌艱難地咽了一口湯,不敢吱聲,垂著脖子仿佛頭頂壓著千斤重。 就說,好端端一個皇帝陛下,為什么會知道這種書?! 延和帝嗓音里隱隱有笑,語帶調侃:“畫得不錯。尤其國師那一幅,意態風流,頗具□□?!?/br> 就在葉鳳歌手足無措之際,延和帝忽地又道:“清蘆孔宋兩家年前新出的家塾冊子、臨州官學書院山長宋巖的史學開蒙小冊,也都是你畫的?” “回陛下,”葉鳳歌終于驚訝抬眸,口中訥訥應道,“是?!?/br> 這皇帝陛下竟當真什么都知道。 延和帝點點頭,轉臉看向趙玠:“左相之前不是提議,要在各地官學增設啟蒙小塾么?依朕看來,各地的啟蒙冊子也該整齊劃一?!?/br> 如今大縉各地的官學都只針對已有蒙學基礎的學子,這些孩子的啟蒙通常是在各自族學或私學學館內完成的。 這其中的弊病,便是孩子們最初接受的熏陶完全取決于開蒙先生。 這些開蒙先生于學養上參差不齊,且還會面臨來自各大世家豪強的干涉,在選冊授業時自然各有偏向,有些人對孩子們灌輸的東西不免夾雜私心。 幾百年下來,這個問題對大縉的人才傳續已造成了不小的困擾,也是目前延和帝想要扭轉局面的重中之重。 趙玠應下,頓了頓,確認似地詢道:“陛下的意思是,待整頓各地官學、新增開蒙小塾后,所有開蒙冊子全都用上那種配圖?” “正是?!?/br> 傅凜與有榮焉地轉頭笑望葉鳳歌,卻發現葉鳳歌驚得下巴都快掉了。 “陛下……”葉鳳歌使勁清了清嗓子,滿腦子亂成麻,“我那是……” 哄小孩兒玩,瞎畫的??! 延和帝好笑地盯著她看了一會兒,舉箸的那手隨意擺了擺手:“不必妄自菲薄。你給孔宋兩家,還有給宋巖那本史學小冊的配畫,朕都看過了?!?/br> 她接過近侍遞來的湯碗,不疾不徐連飲兩匙,才居高臨下地直視葉鳳歌,神情鄭重。 “是,舉國上下不乏驚才絕艷的畫師畫匠,許多飽學名士也頗擅丹青,可他們和你不一樣,”延和帝伸手取來侍者奉上的巾子在唇上按了按,又隨手遞回去,“若叫他們給孩子的書冊配畫,他們斷斷不會忘記,自己是大人?!?/br> 其實每個人都做過小孩兒,不會不知小孩兒喜歡什么,想要什么。 可許多大人在面對小孩子時,心下不自覺就會端起大人的倨傲,只會考慮到“我要教他們什么”,甚少去將心比心地想一想,“怎么教,才能讓他們高高興興地記牢”。 當大人們不遺余力地傾倒著自己經過幾十年成長才得來的經驗與積淀時,甚少想起年少的自己在面對這些艱深晦澀的說法時,是如何吃力又如何茫然的。 而葉鳳歌為幾本開蒙冊子配的畫,恰恰沒有這種倨傲。 “你的畫不是大人畫給小孩兒的,而是大孩子畫給小孩子的,”延和帝略略頷首,“這很可貴?!?/br> 金口玉言,一錘定音。 此時的葉鳳歌并不知道,百年后自己的名字竟會在后人編修的上占了一席之地,成為前后兩段縉史上唯一一個“從未進過官學、未經任何官考而成為文淵閣大學士;掌舉國官學開蒙小塾書冊擇定、配圖刊印之事近四十年,為云氏大縉最后一次中興奠定了人才儲備基石”的奇觀。 第九十一章 延和帝所設的這一餐“私宴”,整整吃了一個多時辰。 席間沒有絲竹歌舞,沒有觥籌交錯,輕松笑談間就定下了改良戰艦、火炮的大致事宜;又定下了由葉鳳歌以文淵閣榮銜大學士身份,協助左相趙玠及相關官員統籌各州府官學開蒙小塾之事。 宴后,延和帝摒退左右,甚至將趙玠也“請”出了甘泉宮,又恩準渾身不自在的閔肅自己找地方躲閑去,只留傅凜與葉鳳歌二人在跟前。 當三人一前兩后漫步在甘泉宮的花園中時,葉鳳歌與傅凜心照不宣地相視而笑,知道這是要“敘私事”了。 延和帝領著他倆走進園中一座琉璃寶頂八角亭內,亭中石桌上擺著酒壇杯盞、茶果點心,圍桌的石凳上已鋪了錦墊,顯是精心準備過的。 方才在席間,延和帝高座主位,與葉鳳歌隔得遠,有些事她便無法確認。 可此刻大家圍坐在石桌旁,間隔不足半臂,她自就敏銳地嗅到一絲若有似無的熟悉藥香—— 這個方子,傅凜在去年冬日就停了。 既這藥香來自延和帝,她下午初進甘泉宮時那荒唐的念頭就算得到了印證。 偏僻卻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