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7
帶孩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她們沒有婆婆,也沒有別的人能帶呢,總得到孩子一歲多,可以送到托兒所才行,她自己才能放心上班。 她請假全職帶孩子,加上家里還有個聰明勤快的小姑子福妞,田大花的日子可就太幸福了。孩子睡覺姚青竹也不閑著,等田大花下班回到家,飯菜就差不多了,家里也收拾干凈了,基本上坐下來端碗就吃,簡直不要太舒坦。 姚青竹專職帶了一年的孩子,也幸虧是國營工廠,工資雖然被扣了不少,可工作還在呀,軍屬總得照顧,別的也不影響。 等到小東東一歲多,剛過完春節,姚青竹就把他送進了托兒所。小平安已經上了幼兒園,于是妯娌兩個每天趕早把孩子往托兒所和幼兒園一送,放心上班。偶爾妯娌倆忙了顧不上送去,要遲到了,那就索性不管了,于是有些戰士便有幸看到這么一副畫面:姜政委軍容整齊,腰桿筆挺,一手抱著小侄子,一手領著小兒子,連哄帶騙地送他們去幼兒園(托兒所)。 也就是小東東送到托兒所沒多久,剛開春,人民公社化開始了,各地紛紛成立人民公社,辦食堂,放衛星,田大花送小平安去幼兒園,幼兒園的圍墻上畫著大幅的壁畫,其中一副,兩個人趕著兩頭毛驢拉的大車,大車上一個巨大的蘿卜,旁邊寫著一行大大的毛筆字,剛開始學認字的小平安就伸出肥嫩的小手指,一個字一個字指著讓mama念給他聽: 一個蘿卜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 第64章 隱憂 這樣的壁畫可不止蘿卜。 一個大紅薯上坐著三五個農民聊天, 山一樣的南瓜上胖娃娃們在玩?!锎蠡ê軗男∑桨惨菃査?,mama,這南瓜怎么這么大呀, 我們家南瓜為什么小小的, 她該怎么跟小平安講? 好在孩子的小腦袋本來就很奇特, 小平安除了一個個指著讓mama教他認字, 別的也沒問, 似乎南瓜紅薯本來就該這么大。 部隊家屬大院的情況倒是沒多大變化,除了買糧食要帶一個“城鎮居民糧油供應證”,買東西不光要錢, 還要有票,糧票布票油票副食票, 地方上有擁軍政策,部隊也有自己的后勤供應,部隊家屬大院的各種票倒也夠用了。 中秋節,姜茂松和田大花回老家去上墳。每年的清明和中秋, 他們家都會特意回來上墳, 過年更不用說,最近兩年過年都在老家。這一天, 石頭和福妞要上學, 姜守良要上班, 家里還有平安和東東兩個小娃娃,姚青竹留下來照管奶奶和兩個小娃,下了班要去幼兒園和托兒所接, 所以今年就只有田大花和姜茂松回來了。 進了村,沒遇到多少人,似乎閑在村里的都是些老人和小孩子。墻壁上滿目都是紅漆刷的標語,人定勝天,人民公社萬歲……姜家村,如今叫做姜家生產隊了,四叔從村長變成了生產隊長。 他們進了自家的宅院,先簡單收拾一下,便帶上祭品去村西山上上墳,上完墳回來,四叔已經在他們家門口等著了。 “茂松啊,我聽說你們回來了?!彼氖謇线h打招呼。 田大花便開門請四叔屋里坐,四叔坐下后就問姜茂松:“茂松侄子,你跟我說說,你們城里也搞人民公社、大食堂嗎?” “聽說地方上搞的,街道上有的已經開始辦食堂了?!苯烧f,“我們是部隊,跟地方肯定不太一樣吧,部隊有部隊的后勤供應體系,我們的戰士本來就吃食堂?!?/br> “四叔,咱們村里是不是也辦食堂了?”田大花問。 “辦了?!彼氖逭f,“公社昨天還來檢查指導食堂工作了,指導我們要讓廣大社員吃飽飯,吃好飯,放開肚皮吃飯。我這邊……” 四叔遲疑了一下說:“我這邊,昨天還挨了批評,說食堂伙食搞得不夠好,經常讓廣大社員吃雜糧粗糧,細糧吃少了,居然有時候還吃野菜,說體現不了人民公社的優越性,讓我趕緊改呢?!?/br> 田大花就哦了一聲,看看姜茂松,姜茂松對比也不知道能說什么,軍隊和地方,區隔還是比較分明的,他對地方上的許多事情也只是了解和關注,便也不做太多評價。 四叔接著又介紹說,全民所有制了,大集體了,公社來人指導督促,一定要徹底,各家糧食、豬和牲口都集體所有了,各家院里私自種的菜也要鏟掉,村前新建了生產隊的牛棚,牲口全都養在那邊,安排了二爺爺和五爺爺當飼養員,還建起了生產隊的養豬場,各家的豬也都集體了養在那邊,七嬸如今是生產隊的養豬員。 “我記得,過年時候還沒吧?”田大花說,“你們,工作也太快了?!?/br> “不行啊,已經挨批評了,說我們生產隊搞得不夠徹底,說我這個生產隊長有責任,說人家后山村比我們搞得好多了,一家一戶養的都不超過三只雞,農具什么的也都集體所有。這個也怪我,我尋思鋤頭鐮刀什么的都弄到生產隊一起管,用起來不方便,每天敲鐘上工,社員不是還得耽誤工夫分發農具嗎,我就沒讓拿到集體來,讓他們先擱在個人家里保管著,結果說我這思想意識不對,工作有資本主義尾巴?!?/br> 四叔一副檢討的口氣,可卻讓人聽出了某種擔憂,田大花和姜茂松換了個眼色,也不知能說什么。他們家原本是有六畝三分田地的,現在集體所有了,是不是還得有人回來干活? 田大花就這么問四叔,四叔擺著手說:“現在田地都是集體所有,哪還分誰家的,都是全民的了,你們當然也不用回來干活,你們已經在城里安家了,在廠里上班,也是為社會主義做貢獻,人家公社說了,家里有出去當工人的,在哪兒貢獻都一樣,都是為人民服務?!?/br> “四叔,我們今天來,怎么村里都見不到人呀,就只有七老八十的和小孩子。他們都下田了?” “社員都上工去了唄?!彼氖逭f,“人定勝天,公社指導我們,要有開發荒山的豪情,讓我們把村后那座山頭的樹都伐掉,開墾成良田,伐掉的木頭正好給食堂燒火做飯,往后還要建高爐,大煉鋼鐵?!?/br> 田大花想了想村后的山坡,伐掉樹木也種不了莊稼呀,莊稼跟樹不同,總不能長在石頭上。 不過她轉念又想,以姜家村這幾十戶村民的人力物力,要砍伐開墾那座小山,估計最少也要個三年五載,至于身后的茫茫大山,深山老林子,再怎么人定勝天,知道厲害的山民恐怕也沒人傻到敢往里頭鉆,一腳不慎就是送命的事兒。 中午,在四叔的盛情邀請下,田大花和姜茂松去了生產隊的食堂吃飯。 說實話,他們本來真不想去,可四叔一再邀請堅持,聰明如田大花,很快就琢磨出味兒來了。 人民公社不是批評村里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