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8
由于是真正開學的第一天,食堂里一桌一桌,坐著的都是一個宿舍的同學。大家都希望,這于學業、于友誼,是一個美好的開端,幾乎每個人臉上都是善意的微笑。 食堂對于小吃貨的宋依依來說,絕對是需要關注的地方。 她一邊排著隊,一邊探出精神力,幾個窗口賣的內容都一樣,粥兩種,大米粥和小米粥;饅頭兩種,二合面的和普通白面的;咸菜兩種,腐乳和榨菜;拌菜兩種,拌干豆腐絲和拌土豆絲。還有煮雞蛋,限量,一人只能買一個。 同學們都很規矩地排隊,偶爾有人輕聲打著招呼。 食堂里的飯香味絲絲縷縷地飄蕩著,宋依依覺得自己一下子餓了。 偌大的食堂里,買好早餐的人,就去空桌或者已經有同宿舍同學的飯桌坐下來,倒也不亂。 但即使一個簡單的早餐,還是能夠隱隱看出,每個學生的經濟條件。有人在干啃饅頭,有人只喝粥,當然其中不乏有女孩子吃的少,尤其是南方女孩子。 早飯,宋依依買了一份大米粥、一個雞蛋、兩個饅頭和一份拌干豆腐絲。 大家坐在一張桌前,馮德萱看了好幾眼,宋依依面前的早餐,然后默默地喝粥。 而李海云直接叫了出來:“老幺,你的飯量這么大!” 宋依依看看彭秋艷的一個饅頭、一份榨菜,蘇明的一份粥、一個饅頭、一塊腐乳,鄧欣、李海云的一份粥、一個雞蛋、一份拌菜,馮德萱的一份粥、一份拌菜,確實是自己的早餐量最大。 宋依依理直氣壯地說:“我正在長身體,當然要多吃些!” 彭秋艷是宿舍里唯一的一個,來自農村的學生,她倒不自卑,反而樂觀向上,但心里還是介意別人對她的看法。 六人中,她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宋依依對她沒有任何的輕視。因此,她也不自覺地親近這個最小的小妹:“可不是,這個時候,得多吃些,才能長高?!?/br> 一米六的李海云,嘟著嘴:“老幺比我高了五六厘米,還長個??!” 宋依依彎著眼睛:“不長也行,最好再長一二厘米,不用趕上四姐的?!?/br> 鄧欣抬眼看著宋依依:“長到一米七多好,看東西都方便,沒遮沒擋的!”說完,還擠擠眼睛。 宋依依喝了口粥,笑著。眼角掃了眼,悶頭吃飯的蘇明,她是六人中最矮的那個。 李海云又問道:“大姐,你多高呀?好像比老幺高?” 彭秋艷吃飯挺快,這會兒,半個饅頭已經進去了:“沒有,我一米六四,可能我長得壯,顯個吧?!?/br> 李海云睜著圓眼睛:“我十八歲了,還能不能長高點?” 宋依依咬了一口饅頭:“你多吃些,就能長了?!?/br> 李海云微微皺起了眉:“我的飯量一直都不大呀,再說,吃多了,要是胖起來,多難看!” 宋依依吃了口拌菜,還行,不太咸,味道也可以:“那你喝奶吧,或者奶粉?!?/br> 李海云兩眼亮晶晶地點了點頭。 第三百八十一章 四個人的班會 上午,坐在學校的大禮堂里,此時是以班為單位的,宋依依看看身邊那么可憐的三只,暗笑道:“真是勢單力??!” 做為最小的班,卻是在最大的系里。所以整體看來,還是沒有那么突兀的。 開學典禮,可以看出學校很重視。學院的主要領導都在主席臺上就坐,院長、書記、副院長,接連發言。 無外乎講明中醫學院的辦學方針、使命和要求,最后再鼓勵,這些特殊的七七級新生幾句,讓大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大家學好本領,為人民服務! 禮堂里的氣氛是熱烈的,渴望學習的學生,渴望做出一番貢獻的青年,瞬間就被點燃了激情,一次又一次地鼓掌,以表達他們的心聲! 宋依依的心里,卻有些沉重。中醫與西醫不同,它不是用幾年時間,就可以培養出來優秀醫生的。這也是后世,中醫逐漸式微,而西醫遍地開花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醫的各種檢測化驗手段更為直觀、簡便,而中醫的四診法辯證則晦澀、難以掌握。 即使中醫才是真正把人體看做一個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在維護它,而不傷害它!即使它才是通過調節身體機能,以“治本”為原則,真正從根本上,解決身體上的問題與疾患。 但是,隨著人心的浮躁,對功利的追求,肯于潛心鉆研中醫的人,越來越少!因此,真正能夠用中醫醫術治病的中醫醫生,也越來越少! 于是,老百姓對于中醫的質疑,越來越強烈,甚而好多人會直接拋棄中醫,遇到大病小災的,只去西醫院求醫治病。 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宋依依為中醫的后續發展,深深地擔憂! 即使學生再勤奮、再努力,也不可能靠著這四年時間,從無到有,掌握了那些極為龐大的中醫知識,而其中玄妙的中醫技能,更不是僅僅靠著書本和實驗、示范就能夠傳授明白的! 又一次雷鳴般的掌聲響起,把宋依依拉回到現實中來。養生班唯一的一名男同學,在大家起立退出禮堂的那一刻,通知她們,馬上去1號教學樓101教室開班會。 四個人到了101教室,剛剛坐下來,就進來了兩個人。 其中一人,大家昨天傍晚,就匆匆見過一面,他們班級的輔導員。另一人則是體態略顯豐盈的姬教授。 姬教授直接坐在了第一排,輔導員是個年輕的講師,他毫不猶豫地跟著一起坐下了,雖然覺得有些不合規矩,但眼前的這位大腕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因為,系主任對他的囑咐,他可是牢牢記住的,那就是一切按著姬教授的要求去做,有做不到的,回去找系里,系里幫著一起完成。 姬教授笑瞇瞇地說:“尤老師,你主持吧?!?/br> 輔導員尤老師笑著應了。雖然原來就知道中醫養生專業,只一個班,一個班只有四人,但真正面對時,還是有些接受無能。 系里原本一個年級,只安排一名輔導員。但出于對七七級學生的重視,安排了三名輔導員。另兩名輔導員,每人都要管理五六個,二三十人的班級。 獨獨他,只一個四人的班,卻被系主任特意找去談話。他以及其他老師都明白了,這個班是系里非常重視的。 尤老師拋磚引玉,簡單做了自我介紹,然后讓四名同學也做個自我介紹。 第一個開口的,是班里唯一的男同學:“我叫秦耀祖,陜省人,之前在陜省博物館工作。六六屆高中畢業生,今年三十一歲,應該是各位同學的老大哥了?!?/br> “我呢,在上班時,接觸到一些古代文獻,逐漸對中醫產生了興趣,前些年就自己看了些中醫書籍,知道了一些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