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3
人親眼看到了,先后兩次間隔沒有五天的沉船事件的不正常之處。 諸葛明昊和武淑好,去的是另一現場,滬市紡織廠,查看在兩次沉船事件之間,發生的那場大火,究竟是意外,還是人為! 他們得到的初步案情是,第一次沉船之中,裝載的是一批擁有特殊政治使命的布匹。 眾所周知,新華夏國建國后,為了突破資本主義陣營的經濟封鎖,一直致力于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互助和交流。 這一艘海輪的布匹,就是承載著華夏國人民深情厚誼,用來援助亞非拉國家的。 只是沒有讓人想到的是,這艘海輪裝好貨物后,從黃浦江入海,還沒超過十分鐘,就在華夏國的內海范圍內沉船了,船上的船員無一生還! 滬市政府,在這么重大的事故面前,也有些著慌,迅速向國務院匯報了此事。 等到批示后,滬市政府立刻組織人員打撈沉船,另一方面緊急向滬市紡織廠,下達命令,三天之內,調集全部布匹。 滬市紡織廠的廠長,在積極整理、清點庫房的同時,組織全廠職工加班加點,就為了在這三天之內再趕出一些布匹來。 可是,就在交貨的前一天后半夜,滬市紡織廠的庫房著火了。即使當時在場的所有職工全力救火,大火卻別著勁地越燒越旺,當火終于熄滅后,庫房的所有存貨都已化成了灰燼! 國務院在得知這一消息后,從周邊的蘇省和浙省,調來布匹,裝船。 一國政府的信譽是非常重要的,國家的臉面更為重要,即使接連出現變故,也要說到做到!新華夏國政府決定,援助物資還是要準時送到目的地。 國家另調了一艘遠洋貨輪過來,先后派三撥人馬,仔仔細細地檢查了貨輪狀況。得到一切正常的回復后,終于在第一艘船沉船之后的第五天,載著一船的布匹再度。 當第二艘船平平安安地駛出了內海,駛向公海時,收到該船即時傳回的消息,滬市政府人員松了口氣。 剛要向一直關注此事的國務院匯報,監控人員卻收到了并不完整的求救信號,而后信息全無,再也聯絡不上了。 等到搜救人員到了出事地點,經過儀器探測,終于發現船已沉入海底,所有的船員全部遇難。 本來這一連發生的事件,是由滬市公安部門負責調查的,但是第一批人員,三天內毫無進展。這種接連發生的折損,令國家領導人想到了,敵對勢力以及陰謀! 事情必須盡快調查清楚,給予對方致命的一擊!所以,公安部撤換了第一批調查人員,派出精兵強將。 第二批調查人員五人,到達事發現場后,果然不負眾望,接連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細節??墒?,還未待第二天的調查開始,卻被發現這五人全部煤氣中毒,死在睡夢中! 滬市接待人員,非常后悔沒有給他們,安排在政府招待所里休息,而是為了讓這些人,行動更為方便,單獨準備了一個帶小院子的房子。 這一次,國家的大領導們真的生氣了,要說這事是意外誰能相信!一次是意外,二次是意外,那第三次、第四次還能說是意外嗎?雖然還沒有查到證據,但是他們已經認定是人為的了。 苦于沒有證據,找不到背后下手之人,接連在人力、物力上的損失,讓他們大為惱火。 這些經歷過多年戰火的國家領導人,是絕對不允許讓敵人,騎在自己脖子上拉屎的!那么,就要堅決地反擊回去! 因此,才有了他們半夜緊急開會,經過研究后,給青龍小隊下達了命令的事情。 04收到命令,在第二天清晨,瀘沽湖邊,登上了滇省軍區派來的飛機。 飛機直接把他送到了滬市,下了飛機的他,接到莊墨象的指令,直接前往第二批調查人員,只住了一夜的那個小院子。 04的個子不高,將將一米七零,身材偏瘦,還長著一張娃娃臉。二十多歲的他,外表看起來就是個十六七歲的大男孩。 他是滇省的摩梭人,本來名字叫丹都,不過從四歲開始逐漸展露天賦后,六歲就被軍委派人接走,從此離開了母親的家。也就是說,從六歲開始,他就過上了每天不是訓練,就是學習的生活。 他現在的名字叫楊丹,天賦是能夠聽懂各種動物的語言。從十八歲開始,他就盡力在開發,自己與動物的交流潛能,不過,至今收效并不大。 楊丹溜達到了小院子的門外面,趁著左右無人,直接翻墻而入。仔細查看了已經空出來的屋子,尤其是那五人睡覺的房屋。 楊丹也在飛機上認真了資料,他就一直納悶,滬市不像北方有火炕,需要燒煤,住的都是床,哪里出來的煤氣中毒? 后來,他轉念一想,就算是那個住處是炕,那也不對勁??!五月下旬的天氣,在江南地區,已經非常暖和了,哪有需要燒炕取暖的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楊丹首先就去看那五人睡覺的地方。 ~~~~~~~~ 第二百三十章 現場 是床!屋子里擺著一張雙人床和一張單人床,墻角處有一個炭盆!盆里的三塊碳,已經燒得差不多了。 楊丹轉去隔壁屋內,那里擺著兩張單人床,同樣墻角處擺著一個炭盆,里面仍舊是三塊已經燒得差不多的碳。 為什么都有炭盆呢?這五個人用炭盆干什么?即使有用,用完之后為什么不把碳熄滅呢? 楊丹皺著眉頭,百思不得其解。 好在這小院子的院門被貼了封條,不用時刻防著有人進來。 楊丹轉遍了整個院子,查看了每一個角落。終于在西側圍墻內側,發現了一個淺得不能再淺的半個鞋印輪廓,然后在距離它不足一米的地方,看到一顆新陷進一半在土地里的石子。 楊丹從背包里,拿出為了這次回家探親,特意借的相機,對著這兩處,按不同角度拍了照片。再次進屋,又把炭盆和床都進行了拍照。 收好相機,他再次攀上墻頭,雙臂撐起身子,就要翻墻跳出去的時候,猛然掃到了,就在那處腳印地方的磚砌圍墻頂端,有一根沾著白色的手指印。 楊丹瞧瞧,還好四周無人,他迅速地蹲在圍墻上,爬過去,對著手印拍了幾張照片。想了想,又拿出一張白紙,刮了一些白色的粉末包好。 跳下圍墻的楊丹,整理好衣服,剛拐出弄堂,就見一大嬸拎著一小筐青菜,走了進去。拍了一下胸口,好險,要是再慢點,就被人發現了。 誰知道這里有沒有對方的眼線呢! 楊丹看了看時間,決定去滬市港口去找頭兒。 甭說他掐的時間還挺準,等他慢悠悠地乘坐公共汽車,到了地方。正好看到莊墨象和邵烈潭,從遠處向他這邊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