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1
經如下山猛虎,直接殺入王府內院。 噼里啪啦,西里哐當~~ 門被砸爛了,百寶閣被推到了,連院中的大魚缸也被鑿了一個洞,從驪山運來的泉水灑了一地,幾條錦鯉順著洞口流到地上,鼓著腮幫子在泥地上拍打著…… 看著仿佛被野豬拱過的郡王府,平康心疼的直哆嗦。 郡王妃早已哭昏在地上,一邊捶地一邊嚎:“這日子沒法過了,嗚嗚,天殺的冤家啊~~” 只是不知道,她這“冤家”,罵得是行兇的平康,還是窩囊的夫君。 “好了,咱們走!” 看著滿院狼藉的郡王府,平陽很是滿意,一聲令下,帶著親兵向外走去。 “阿、阿妹,可出了氣了?”平康強壓著惱恨,賠笑問道。 “這次就先這么算了,等日后——”貓兒若真有個三長兩短,她定要跟平康父女兩個再算一回賬! 平陽不想說晦氣的話,所以,剩下的半句她沒說出來。 但意思已經很明白了。 至少平康聽懂了,也險些氣得吐血。 合著把他的郡王府砸成廢墟,還只是個開胃菜? 還、還有后續?! 不過一想到唐氏生產,至少也要五六個月,而這段時間,足夠他“起事”,平康又將那股瀉火壓了下來。 他咬牙暗想,“哼,且讓你再張狂這一回,等我成就大業,我定會將今日所受的屈辱加倍奉還?!?/br> “阿、阿妹慢走!” 平康“忍辱負重”的將平陽送出了郡王府。 王府門外,早已圍攏了一堆看熱鬧的吃瓜群眾。 平陽來的時候,并沒有避著人,相反,她是怎么高調怎么來的。 所以,她前腳剛進郡王府,后腳便引來了滿街的圍觀者。 大家踮著腳尖、伸著脖子、豎著耳朵,用種種辦法試圖穿過層層院墻,探聽里面的情況。 娘子軍行兇的聲音太大了,隔著老遠,外面的人都聽到了稀里嘩啦的聲音。 “哎呀,長公主這是把郡王府給拆了吧?” “不拆也差不多了,估計郡王府里能砸的都被砸光了?!?/br> “唉,平宜縣君也是,招惹誰不好,非要去招惹人家李尚書,她也不想想,平陽長公主這‘鐵娘子’的名號是怎么闖出來的?!?/br> 是啊,“鐵娘子”的彪悍,不只是對敵人,對招惹她的人一樣毫不留情。 只不過這幾年她上了年紀,又整日待在軍營,所以,京城便漸漸少了她的傳說。 遙想當年,平陽可是差點拆了李家、殺了李其琛啊,就是先帝,也差點按不住她。 “長公主待你真好,” 唐元貞出去了一天,第二天回來后,便跟女兒說起了這樁事,“貓兒,你有個好婆婆啊?!?/br> 而她就有些苦逼,攤上了一個打不得又甩不掉的惡婆婆! 第543章 都不省心 唐宓和唐元貞母女連心,從唐元貞簡單的一句感慨中便聽出了端倪。 放下吃了一半的蜜桔,唐宓低聲道,“阿娘,可是阿婆又有什么不妥?” 祖母又跟阿娘鬧了? 不應該啊,倒不是說李氏不會跟唐元貞鬧騰,而是唐元貞不應該會被李氏氣到。 可看母親的臉色,唐宓一時又有些不確定了。 “她病了,病得很重,瘦成了一把骨頭,伏在枕頭上哭著說,她快不行了,可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家里?!?/br> 唐元貞嘆了口氣,對李氏,她真是厭惡超過敬愛。 但看到李氏瘦骨嶙峋、面無人色的模樣,她還是有些動容。 說起來,唐元貞和李氏,也不是一開始就勢如水火。 在唐元貞嫁入王家的最初幾年里,李氏待她還是很不錯的。當然了,也是因著有萬氏和小萬氏這對極品在前頭撐著,所以李氏看起來更規矩嫻雅一些。 人之將死,過去的種種不堪,也都即將隨風而去。 唐元貞面對李氏的哀求,饒是她記恨這些年李氏給自己填的堵,也實在說不出拒絕的話。 最后,她還是命人將王懷瑾叫了來。 王懷瑾見到李氏,也是唬了一跳,前兩個月他來看望阿娘,阿娘還好好的啊。 怎么短短幾十天的時間,人就變了一副樣子。 說李氏處于彌留之際都有人信啊。 唐元貞低聲跟王懷瑾商量,“我看阿家病的厲害,還是先把她接回京城,好好休養一番吧?!?/br> 至于“死”不“死”的話題,唐元貞是絕不會在王懷瑾面前提及。 王懷瑾早已被親娘彌留的狀態嚇到了,腦子里亂哄哄的,聽到唐元貞的話,他趕忙點頭,“好、好,咱們這就把阿娘接回家?!?/br> 就這樣,唐元貞夫婦將李氏從唐氏山莊接了出來。 回到京城后,王懷瑾又有些猶豫了。他是把阿娘送回王家新宅呢,還是接回國公府? 按理,王懷瑾應該把人送回新宅,畢竟已經過繼又分了家,趙氏尚在,李氏根本沒有理由回國公府。 可王懷瑾一想到王鼎后院那群女人,就有些不放心。 阿娘身體這么差,需要靜養,可新宅那邊根本就不適合靜養啊。 周氏雖然事事妥帖,可到底是個妾。 妻與妾就沒有幾個能夠和睦相處的,后院之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現在周氏管家,王懷瑾便有些擔心周氏對阿娘不夠盡心。 但如果接回國公府,趙氏那邊—— 唐元貞想了想,“要不,我先回家跟母親商量一下。母親是個知情達理的人,應該能體諒咱們。且我想著,不用回國公府,可以送阿娘暫時住在隔壁的院子里?!?/br> 國公府左右兩側都是權貴,不過,右側鄰居是鄭相公的別業,前幾年鄭相公的孫女出閣,便將這處陪嫁給了孫女。 這位鄭家娘子是個有成算的人,想多置辦些田產,便有意用這處別業換成城郊的良田。 話說,京中多權貴,不管是京中的豪宅還是京郊的良田,早在建國初就被權貴們瓜分完畢。 二三十年間,雖然偶有權貴失勢,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