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31
”蕭氏心里惡狠狠的罵著。 比較靠后的席位上,一個十來歲的小娘子正趴在母親耳邊嘀咕著什么。 “真的?你、你沒聽錯?” 母親驚喜萬分,若不是還有理智,險些叫嚷出來。 “阿娘,我沒聽錯。十八娘就是這么說的?!?/br> 小娘子低聲說道,眼底滿是激動。 母親不自禁的將目光放到最前排的唐宓身上,當然,她沒有忽略掉蕭氏。 驀地,母親想起一事,恍然道:“是了,她可是她的情敵哩,十八娘跟她又婆媳情深,定不會幫著外人給自己婆婆添堵!” 小娘子到底年幼,被母親口中的幾個“她”繞暈了,迷惑著看著母親。 母親沒有給女兒解釋,溫柔的摸著她的小臉,心中則開始盤算:唔,看來這段時間要想個理由去主宅轉一轉了。 …… 生辰宴結束了,唐宓足足又忙了三天,才將一切都料理清楚。 還不等她喘口氣兒,便有人來拜訪了。 來人是三房李其珠的妻子嚴氏。 “九嬸,快請坐!” 唐宓客氣又不顯疏離的招呼嚴氏入座。 嚴氏笑著坐了。 落座后,嚴氏和善的問了句:“可都忙完了?這次累壞了吧?” 嚴氏生得并不算很出挑,但皮膚白,且許是到了中年,有些發福。 白白胖胖的,又愛笑,看著就讓人有種親近的感覺。 在李家“其”字輩的長輩中,嚴氏的名聲很不錯。 當年唐宓剛過門,曾經管過一段時間的家,沒少跟那些嬸子、堂嫂、堂弟妹打交道。 這其中,嚴氏給唐宓的印象最好:心正,行事穩妥,從不跟主家提過分的要求。 當然,嚴氏也不是完美無缺,她也有她的小算計,但這都在合理的范圍內。 至少唐宓不反感,反而覺得她很真實。 這會兒嚴氏說得情真意切,唐宓也感受到了她的善意,便笑著點頭:“還好。多謝九嬸掛念?!?/br> “謝什么謝?都是一家骨rou,不必這般外道?!?/br> 嚴氏笑瞇瞇的說著,“說起來,我今天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 唐宓見她說得俏皮,也不禁笑彎了眼睛,“九嬸剛才還說‘一家骨rou’呢,怎么倒跟我客氣起來?有什么事,您只管吩咐就是?!?/br> 唐宓笑靨如花,精致的五官更加鮮活、明艷。 嚴氏作為女人,看她這般,也禁不住有片刻的失神。 心說話,十八娘還真是好相貌啊,難怪十八郎把她疼到了心尖兒上。 “十八娘既這么說了,那我可就真說了,” 嚴氏忙收斂心神,笑著說:“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家三郎,眼瞅著到了入學的年紀,你九叔和我都想把他送到書院讀書?!?/br> 不等燕氏說完,唐宓就接過話茬,“嗐,我當是什么大事呢,這樣吧,過兩日您就把三郎送去?!?/br> 這幾年來,東廬書院的名氣越來越響。 特別是今年春天,幾個冬榮班的學生悄悄報名參加了科舉。 結果,幾個人全都考中,且名次十分靠前。 若是他們原本就讀書好也就罷了,問題是,他們在入東廬書院前,都是只知吃喝玩樂的紈绔。 有的人還被國子監勸退過,成績差的連家里人都放棄了。 后來,東廬書院開學,幾個學生的家長沖著李克己的名聲,掏了巨額的束脩,把孩子送了來。 當時幾個家長也沒想著孩子們真能學得有多好,只是希望,孩子們能沾沾李大名士的文氣,好歹別那么混賬。 沒成想,不過短短三年的時間,幾個孩子竟似脫胎換骨一般,不再斗雞走狗,不再空耗年華,個個刻苦讀書。最后在春闈中徹底證明了自己! 如此一來,東廬書院的名聲徹底打響了。 秋假還沒結束,不知多少人家爭著想把孩子送來。 其中,也有李氏族人。 此“族人”非彼“族人”,現在所謂的李氏族人,更多的是指二房、三房和四房這些人。 至于李立德的那些人,只能算是同姓。他們想要讀免費的書,只能去李氏家學。東廬書院什么的,就不要奢求了。 而現在的李氏家學,則更像是個“義學”…… 第516章 沓來 李氏家學,除了李家的那些“前族人”,現在還收納了一些落魄世家的子弟。 免束脩,家學還提供抄書、或是用書換筆墨紙硯的交易。 在大梁朝,有很多世家沒落了,生活艱難,但他們永遠不會丟的是家族藏書。 唐宓和李壽都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會在家學推出用書換文房四寶的交易。 不必拿出原本,只要確保沒有錯字、亂文,即便是手抄本,也能在李氏家學喚來讀書所需的筆墨等物。 如果不想要這些東西,也可以換成錢。 唐宓不缺錢,所以換給學生們的筆墨等物都是上等的,開出的價格也高于市面價格。 那些沒落世家的學生,一開始還遮遮掩掩,次數多了,反倒放開了。 他們又不是把家族藏書賣了,只是用手抄本換取自己所需的東西,這沒什么丟人的。 學生們放開了,消息也傳了出來。 弄到最后,許多并不在家學讀書的沒落世家子,也會用自家藏書的手抄本到家學來換東西。 ……如此過了三年,唐宓竟收獲了上萬卷的書。 這些書,有很多都是唐氏藏書中沒有的。 哪怕不是原本,其價值也很高。 唐宓先將這些書自己通讀了一遍,然后又填充到了東廬書院的藏書閣。 親身感受到李氏家學帶來的好處,唐宓對家學更加上心。 先生什么的,都是聘請的好品德、有學識的大儒。 校舍等一應設施,也都定期打掃、修整。 獎學金公正評定,評好后,按時足額發放。 一系列措施執行下來,李氏家學進入了良性循環。 先生們認真教書,學生們刻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