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15
習慣了?!?/br> 楚姨娘愛憐的摩挲著女兒的手背,輕輕說道:“再者,我也不舍得你阿爹啊?!?/br> 這話,著實違心。 柳大郎的侍妾并不少,有名分的姨娘就有兩個,沒名分的就更多了。 最近幾年,柳大郎做了官,還是京官,官做得怎么樣不好說,官架子倒是擺了起來。 家中有王懷媛的嫁妝打底,以及老家的錢財支持,柳大郎是左一個俏丫鬟、右一個艷胡姬的往家里弄,那些人無一不是年輕貌美。 而似楚姨娘這樣人老珠黃的“老人兒”,早被柳大郎丟到了腦后。 如果不是有柳佩玖這個女兒,柳大郎都忘了整日站在王懷媛身邊侍奉的楚姨娘是誰! “姨娘,阿爹他——”他根本就記不得你了,更是好幾年都不進您的屋,您怎么還、還舍不得他? “你不懂,阿玖,早些年,你阿爹待我極好的?!敝辽?,他給了我一個你!楚姨娘眼中露出懷念的神色。 柳佩玖見了,慢慢xiele氣,點頭:“姨娘,我懂了?!?/br> 此之甘飴,彼之砒霜,她不是楚姨娘,所以無法體會她的情感。 “既是這樣,那您就留下吧?!?/br> 柳佩玖咬著嘴唇,細細的想了想,而后下定了決心。 姨娘不跟她走,那么她就要安排好一切…… 第408章 干架 傍晚時分,柳佩玖用過暮食,便拿著一本冊子和一張新寫好的契紙來到王懷媛所在的上房。 “阿玖來了。坐吧?!?/br> 王懷媛靠在隱囊上,跟前的矮榻上放著兩個年紀不大的小豆丁,一個三四歲的模樣,這會兒正拿著個九連環叮當叮當的撥弄著,另一個只有一歲的樣子,撅著胖嘟嘟的屁股,吭哧吭哧的練習走路。 柳佩玖掃了一眼,她自是認得這兩個小豆丁,不是別人,正是她的異母弟弟。 這兩個小豆丁的生母都是柳大郎新納的侍妾所生。 說來也奇怪,最近幾年柳大郎弄回不少鶯鶯燕燕,這些人的出身都不高,但在一群丫鬟、胡姬中間,竟還有三四個家世清白的平民之女。其中一人,居然還是個落魄官家小娘子。 而這幾個出身不錯的侍妾,全都為柳大郎生了孩子,有男有女。 兩個小豆丁的生母便是其中之二。 年紀最小的這個幼弟,生母便是那位官家小娘子。 柳佩玖隱隱有了個猜測,對嫡母愈發敬畏。 王懷媛將兩個庶子抱到了身邊教養,他們的生母比楚姨娘待王懷媛還要恭敬。 這會兒,兩人都安靜的站在后面,連乳母、丫鬟都比她們站得靠前。 柳佩玖發現后,暗暗點頭,都是聰明人啊。 她按照嫡母的吩咐,乖巧的坐下。 王懷媛一邊看著兩個庶子玩耍,一邊跟柳佩玖說話:“嫁衣繡的怎么樣了?要不要家里的繡娘幫忙?” 柳佩玖臉色微紅,呃,這些年她學習了不少技能,惟獨女工這一項成績平平。 說是繡嫁衣,根本就是唐宓請人給她繡好了,然后拿來讓她扎上幾針裝裝樣子。 “多謝母親關心,都已經繡好了?!?/br> 輕咳一聲,柳佩玖厚著臉皮說道。 王懷媛當然知道嫁衣內幕,不過她也沒有點破,笑道,“嗯,準備好了就成。對了,你今天過來是——” 這個庶女,整日里忙著跟唐宓做生意,忙得那叫一個腳打后腦勺,哪里有時間跑到她這個嫡母跟前做孝女? “母親,您也知道,我和貓兒jiejie在東市開了兩間鋪子,生意還不錯,” 柳佩玖性格直爽,說話也不繞彎子,“前些日子我去霍家探望了阿姊,見她一切都好,我也為她高興。只是,我看霍家的其它幾個妯娌都有嫁妝鋪子,衣裳首飾也格外鮮亮。我知道,有您在,阿姊自是什么都不缺的,可我還是想盡一份心?!?/br> 說著,柳佩玖拿出那張契紙。 王懷媛挑眉,沖著身邊的丫鬟使了個眼色。 那丫鬟會意,走到柳佩玖跟前。 柳佩玖將那張紙遞給了丫鬟,嘴里說著,“我在兩個鋪子都占了股份,便想分出一成贈與阿姊。不值什么,權當給阿姊添點脂粉錢?!?/br> 那丫鬟將契紙雙手捧到王懷媛跟前。 王懷媛伸手拿起,展開看了看,而后笑道:“你也說了,阿玉什么都不缺。我給她的陪嫁鋪子也有好幾個,她并不缺脂粉錢?!?/br> “母親,這些年全賴阿姊照顧我,”柳佩玖說得情深意切,她這么做,也不是都是為了姨娘,她心里對柳佩玉也十分感激。 “尤其是我回到柳家后,跟幾個姐妹一同生活,便愈發感激母親和阿姊?!?/br> 這也是實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直到親眼看到柳家的庶女過得是怎樣的生活,柳佩玖才更加慶幸,慶幸自己有個好嫡姐,帶她去了王家,讓她能遇到貓兒jiejie。 否則,她將會和其它的姊妹一樣,為了一盒胭脂、一支鎏金簪子就費盡心機的爭斗,全無官家小娘子的體統! 王懷媛定定的看著柳佩玖,見她眼中滿是感激,心知她沒有說謊。 暗道一句:阿玉算是沒白對阿玖好,這孩子,是個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好吧,你既一片誠心,我便替阿玉收下?!?/br> 王懷媛將契紙收起來,“阿玖,你是個好孩子,出嫁后好好過日子,家里你也不必擔心,一切有我呢?!?/br> 楚姨娘本來就是她的陪嫁丫鬟,這些年也安分,王懷媛并不介意給她養老。 聽了這話,柳佩玖一顆心徹底放了下來,起身恭敬的行了一禮,“多謝母親!” …… 終于編訂完成。 大朝會上,顧琰作為總編纂,親手將成稿捧到御前。 圣人掀開一看,唔,他家在甲等。 圣人表示,他很滿意。 但幾個前朝就開始崛起的勛貴們,卻有些不甘心。 算起來,他們跟鄭家是一起發家的,鄭氏都成了甲等,沒道理他們連世家的邊兒都沾不上啊。 雖然這話不敢當著圣人的面兒說出來,但他們還是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