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1
且沒有最“貴”,只有更“貴”,這么貴人面前,她定要好好表現。 王懷淑望著銅鏡里那張稍顯稚嫩的嬌美面容,微微勾起唇角。 上輩子,唐元貞剽竊了那么多詩詞歌賦充當自己的“原創”,方才贏得“才女”的美名。今生,她王懷淑定要搶先將那些詩詞文章“創作”出來,看唐元貞還怎么當“才女”! 而今天的抓周宴,便是她王懷淑大放異彩的舞臺! 呵呵,只是不知道自己搶了唐宓的風頭后,唐元貞會怎樣的氣急敗壞! 另一邊,抓周儀式即將開始。 唐元貞招呼了一圈堂客,忙里偷閑的尋到女兒,悄悄的跟唐宓交代。 唐宓別扭的撥拉手上的金鈴鐺,聽完母親的話,用力的點頭:“記住了,貓兒背新書。嗯,阿娘專門給貓兒寫的新書!” 唐元貞滿意的笑了,本來她不欲太過驚世駭俗,也沒想著讓貓兒在抓周的時候出什么風頭??煞讲潘鋈ビ偷臅r候,那些世家貴婦們話里話外的都在質疑唐宓的“神童”光環。 既是這樣,唐元貞決定讓她們好好看一看,什么是“神童”…… 第032章 我就是如此神奇! “哎呀,這孩子養得可真好!” “養得好,模樣也好?!?/br> “王家二郎是有名的‘玉郎’,阿唐又是難得的大美人兒,他們倆的孩子,長得肯定好啊?!?/br> “……” 阿姜抱著唐宓走進正堂,堂客們看到白白胖胖、粉雕玉琢的小家伙兒,不由得交口稱贊。 趙氏陪著幾個年老、輩分高的老夫人閑聊,聽了眾人的夸獎,忙笑著謙虛幾句。 李氏卻一臉復雜,手中的帕子已經擰成了麻花:明明是她的親孫女兒,卻讓趙氏出盡了風頭。 阿姜先抱著唐宓來到萬氏跟前,萬氏和霍家老祖聊得正開心,見到“被黑貓看重”的重孫女兒,萬氏難得的露出了笑臉,“貓兒乖,待會兒定要好好的抓周,知道了嗎?” 抓了好東西才吉利嘛! 霍家老祖也點頭,“好孩子,長得真像大郎?!?/br> 霍家老祖倒不是隨口說的,唐宓的相貌確實與王懷瑾有五六分的相似。尤其是高挺的鼻梁和那一對梨渦,簡直就像是從王懷瑾的臉上拔下來一般。 還有那白得通透的肌膚,更是遺傳自王懷瑾。 唐宓唯一像唐元貞的則是一雙杏眼,這讓唐元貞私底下和王懷瑾抱怨了無數次:貓兒是她辛辛苦苦生下來的,結果,除了眼睛像自己,其它的竟全都隨了父親。 王懷瑾卻異常得意:“我的女兒,當然生得像我!” 自此,王懷瑾愈發疼愛、寵溺唐宓。本來女兒就是要嬌養的,有個長得和自己相似的女兒,更該寵上天! 唐宓乖巧的窩在阿姜懷里,聽完兩個老祖的話,認真的點點頭。 那可愛的小模樣,引得萬氏和霍家老祖稀罕不已。 周圍的女眷也紛紛稱贊,只把唐宓夸得如同仙女下凡、神童在世。 堂屋里熱鬧,西側水榭也一片說笑聲。 王懷淑作為大房唯一未出閣的女兒,雖然只是個庶女,但還是代表大房招待各家的小娘子們。 一群十來歲的小姑娘,個個都穿著簇新的衣裙,或鮮艷、或淡雅、或穩重、或活潑,只那么坐著,便是一幅極美的畫卷。 這是王懷淑重生后第一次正兒八經的與京城貴女們交際,她十分慎重。 從自己的穿著打扮,到見了大家后要說的話題,她都提前反復研究。 為了讓自己能一鳴驚人,王懷淑更是拿出了前世所學的精華。 不得不說,前世唐元貞對王懷淑的貴女教育還是很成功的,至少王懷淑的舉止、言行十分穩妥。 就是鄭家的兩個小娘子也挑不出錯兒來。 如果不是知道王懷淑的底細,大家還真以為她是哪個世家出來的小姐咧。 不過,在某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女眼中,出身代表一切。哪怕王懷淑表現得再完美,她也只是個“非類”的寒門土鱉。 王懷淑正指著精美琉璃杯中的點點紅梅解說,“這是我親手制的‘暗香湯’?!?/br> “何為‘暗香湯’?”說話的是李家五娘,她年紀不大,只有八/九歲的樣子,人也比jiejie們好奇。 “就是在冬日將半開的梅花苞摘下,洗凈,拌以抄鹽,密封在瓷瓶里,然后埋在梅花樹下,待到夏日,將琉璃盞中放一點蜂糖,取兩三朵梅花,用滾水一沖,梅花瞬間綻放,梅香幽幽,是為‘暗香湯’?!?/br> 王懷淑溫雅的解釋道。 “嗯,阿王這么一說,我還真聞到了梅花香?!?/br> 李家五娘端起琉璃盞,仔細端詳,幾近透明的杯盞中,漂浮著三朵紅梅,確實賞心悅目,她不由得點頭:“好看!” “哼,好看又怎樣?還不是土里刨食的泥腿子?!” 李家二娘冷笑一聲,絲毫不顧及自己還站著王家的地盤上,張嘴就嫌棄起王家的出身來。 王懷淑氣急,卻又無法辯駁,人家說的沒錯啊。 李家五娘被堂姐說得有些尷尬,端著琉璃盞楞在了那里。 氣氛一時有些凝滯。 鄭家小大娘到底年長些,笑著緩和氣氛:“暗香湯確實不錯,我仿佛記得我家的烹茶秘方里也有一道類似的,用的是桂花,香味兒更加濃郁一些?!?/br> “對對,我家也有這樣的方子?!鳖櫦倚×稂c頭附和。 這年頭流行敝帚自珍,不管是吃食、茶飲、熏香還是釀酒,各大世家都有自己的秘方,且絕不會外傳。 就算是皇家垂涎,也只能討要成品,而不是索取方子。 食譜、秘方儼然成了世家底蘊豐厚的一種象征。 兩位小娘子提起自家的秘方,李家二娘也不甘示弱,自豪的說起了李家的烹茶秘技,還大方的表示,“下次去我家,我親手煮給大家喝?!?/br> 眾人笑著應答,直說一定要去。 氣氛終于緩和了下來。 王懷淑對鄭家小大娘投以感激的目光,又在心里給李家二娘記了一筆。 經過這一遭,她不敢輕易顯擺了。 小姑娘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