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
余孽何止是‘強大’,他們的勢力早在不知不覺間變得足以造/反了!原本還忌憚將軍不敢直接出兵,這下可好…… “大將軍和身邊的親信一個都沒能逃,都被抓了。后來的事……”管家頓了頓,面露哀色,“屬下是確認了好久才敢傳入府中的。那三個人,只有沒當乞丐那個打聽到了將軍的下落。屬下不敢輕信,后來又收到了其他消息,這才確定……小姐,節哀……”他漸漸紅了眼眶。 寧姽婳面無表情。 在現代,她看過很多描寫戰爭的書,包括很多史書。她是知道的,即便是那些最有智慧的將領,也會犯一些致命的錯誤。聰慧如諸葛亮也有錯失街亭,威名如飛將軍李廣也會因迷路而獲罪自殺。父親一聲戎馬,雖有失誤,最終還是成就功名、威名遠揚。只是不想,他的死,會如此慘烈。 凌遲而死。晉王余孽對殺死晉王、陷他們于艱苦境地的直接兇手當然不會有任何憐憫。三千三百五十七刀,一刀不少,圍觀的是菜市口的廣大百姓。施刑的是晉王昔日的手下大將魯鑫,一個做慣了這等事的武將。這個曾在戰場上廣有兇名的殺神面上還有著一道將整張臉劃為兩半的疤痕。那是寧靖河初上戰場時的杰作,一份險些徹底終結殺神傳奇的杰作。寧姽婳知道,當時的寧靖河唇角一定揚起了一抹安靜的笑:他的戎馬生涯從這個人開始,竟也將從這個人結束。 信中說,對寧靖河的處刑很是壯觀。不遠處高高的看臺上,那位小王爺正持著青玉酒杯含笑端坐。寧靖河身側圍了一圈精干的士兵,圓心便是他與魯鑫。旁觀的百姓姿態萬千,寧靖河平靜四顧,含笑道:“是個熱鬧所在。寧某首次造訪,有何失禮之處,還望各位海涵?!?/br> 周邊沉寂一瞬,而后綻出一陣叫好之聲。寧靖河眸光難以察覺的一黯。而后,他含笑看向正前方的青年男子。 他如今很是狼狽。襤褸的衣衫早已被剝盡,健壯修長的體格與皮膚上斑駁的傷痕□□在烈陽之下,引發聲聲低嘆。手臂上的新傷已有蒼蠅環繞,他微微偏頭,目光堪稱溫柔地注視著它們。他知道最后為他收尸的會是誰。 他什么都沒有去想,只覺得今日的陽光很是烤人,讓他很想賦詩一首。等他一身皮rou被蛆蟲吞咽殆盡,或許還能有這首詩傳頌千古。他微微瞇上雙眼,在腦中慢悠悠地捉摸著字眼。只是,或許是太多時日未讀詩文了,他思考了半日,竟只憋出半首干巴巴的七言詩。他轉而想詞,在眾多詞牌名中轉悠了半日。每個都闊別多日,都值得大書特書??上巡粫儆幸髟娮鲗Φ臅r間。 恰在這時,姬孟樓道:“時辰到了。行刑吧?!?/br> 早已迫不及待的魯鑫立刻提起短刀。寧靖河眸中笑意漸漸加深。 ——第一刀。 上一次填詞“燕歸巢”,似乎還是那次教導明兒呢。 ——第二刀。 至于“臨江仙”,似乎是婳兒小時候的事了。 ——第三刀。 還記得那日,他本想作首詩給妻子,以表心中情意愧疚。 ——第四刀。 可惜最后,臨時被召進宮,后來便忘了。 ——第五刀。 老想這些做什么。我就這么不負責任地走了,也不知婳兒受不受得住。 ——第六刀。 似乎是看不慣寧靖河平靜甚至含笑的面色,魯鑫的這一刀下手極狠。寧靖河微微皺了皺眉,而后舒展開來。 ——第七刀。 哈,真疼。 ——第八刀。 …… ——第五百刀。 寧靖河竭盡全力保持著清醒,面部表情愈發扭曲。他微微仰首,忍不住大笑出聲。 ——第五百零一刀。 寧靖河看了眼四周。天黑了,已經沒有什么普通百姓了。 …… ——第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已經過了兩天一夜。魯鑫唇角帶著笑。他伸手從身上撕下塊還算干凈的布料,緩緩拭凈短刀。他抬頭瞥了眼眼前這堆血/rou與白骨,慢慢將短刀收回刀鞘,隨手將布片丟到白骨上,轉身行了一禮:“小王爺,魯鑫復命?!?/br> * 寧姽婳沒有說話。她將手中的信紙慢慢折好,重新放入信封。她睜大了雙眼,面無表情。 世人皆稱陳國公文韜武略兼備。雖多是奉承之言,寧姽婳卻知曉,他的“文”“武”,究竟驚艷至何等境界。 魏高祖開國,冊封將領寧貴誠鎮軍大將軍之職。寧家世代習武,寧靖河作為唯一嫡子,自然被寄予厚望。他自幼聞雞起舞、懸梁刺股,終究以少年之身橫掃大魏。 寧靖河是天才,毫無疑問的天才。然而只有粗略得了他親身教導的寧姽婳,才真正知曉這“天才”背后的傷痕與汗水。她也知道,至始至終,寧靖河心之所愿都是以文輔國。相比一身武藝、滿胸兵法,他更愛惜的是他這一身書生之氣、一腦詩詞歌賦??上г旎?,他最珍視之物終究只得棄之荒野,任之風吹雨打、浪濤蟲蝕。 但他不會后悔。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我,已是人生如意者十之八九。有何不滿?” 事實自然并非如此。 若真正算起,他的幼年和少年皆是繁復龐雜的文武韜略與背后無聲血腥的后宅較量,青年多是蚊蟲肆虐、血流成河的戰場,中年被迫納妾、與摯愛女子心生嫌隙且至死未消,最后卻還是慘死橫尸。 只不過,他始終是這么一個溫和而容易滿足的人罷了。 如此而已。 寧姽婳面無表情地看著前方,忽然露出一個笑容。 唇角弧度與寧靖河最后那個笑容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添上眉眼來看,她這個笑容,怎么看都毫無云淡風輕之感。 分明是一副要哭出來的模樣。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后應該會有寧靖河番外。 ☆、一片葉子 盛夏已顯出頹勢。寧靖河陣亡的消息已傳遍京城。同時傳開的,還有那句質樸的民謠——“天命玄鳥,騰躍九天。有女如畫,萬夫難敵?!?/br> 如果一開始,京中貴人還能忽略這句無憑無據的民謠,其后各地江中、墓葬中出現的刻著這句話的石人、玉石、竹簡等物無疑增大了這句民謠的聲勢。一時間,民間呼聲不斷,連一些官員看寧家的目光都有些變化。 至于宮中最為尊貴的那位,自從得知寧將軍陣亡、姬孟樓造反的消息后,眉頭就未舒展過。他自然知曉這句民謠不過是好友玩的把戲,他也不覺得區區女子能夠扭曲戰局。但…… 這算是他的遺愿了。 況且,如今的寧府只剩了老弱婦孺。他雖已擬定了追封寧靖河的旨意,卻還是擔心這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