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
“母后,”荀太后起身去扶太皇太后,有些錯愕,“怎么不讓兒臣去宮門外迎一迎,之前半點風聲也無,兒臣以為您今日不來了,都沒個準備……” “怎么?哀家來參加宮宴,還得征求太后你的同意?”太皇太后別過頭,躲開了荀太后伸過來要扶著她的手臂。 態度很是冷淡。 其實當年她和荀太后從先皇那會兒婆媳關系就不好,更何況是現在自己成了有名無權的太皇太后。 “兒臣不是這個意思,”荀太后一張笑臉差點掛不住。 她本就不是喜歡藏著掖著的性格,在宮里待了十幾年,雖然改變不少,但本性還是像荀老太太那樣的直爽性格。見太皇太后當著眾人落她面子,她臉色也不好看,“母后想如何,自然不會有人多說一個‘不’字?!?/br> 好在太皇太后已經老得聽不懂她話里的諷刺了,只顧著和劉召安說話。荀太后被太皇太后下了面子,她這一側的命婦們只當看不見。 二人之間的不愉快,若是牽連到她們,就倒霉了。這種時候命婦們最擅長的就是各自旁若無人地交流問候,有些東西看見了也得裝作沒看見。 唯獨荀老太太在看到荀太后受了氣之后,一時亂了呼吸。 這個老刁婦!當年若不是荀家功高蓋主,引得先皇猜忌,險些被陷害逆反之罪,她絕不會允許自己女兒嫁進宮中來。 那是他們荀家當年唯一的小女兒啊,她放在心尖上的荀茵。 荀老太太越想越是意難平,不覺中,捏著手里的杯子死死壓在案幾上,越來越重。 杯子是上好的汝窯白瓷,那木頭的案幾,也是名貴的黃梨木??稍俸玫臇|西,也經不住荀老太太幾十年的內力。 “咔,”輕輕一聲,誰都沒聽見,那杯子的底部被死死按進了案幾里…… 一只麥色的手按在了荀老太太的手臂上,看似瘦弱無力,卻不動聲色地化解了她一部分的內勁,也阻止她鬧大動靜。 “姑母,”甄從容低聲道,“太后的壽辰,杯碎不詳?!?/br> 是啊,今日是女兒的壽辰,荀老太太也希望能順順利利。好甄從容這句話暫時壓住了她一肚子的氣。 她用內力傳聲,與甄從容交流:“那老不死的,居然敢給我女兒氣受!” 甄從容默了一瞬,心中有些感嘆,難怪她爹知道她要來金陵半點都不擔心,一提起荀老太太就笑個不停,她現在總算有幾分明白了。 土匪出身的荀老太太出了脾氣火爆,還有個特點,就是護短。 老太太平復心情,久坐好一會兒都沒有動靜。 她擔心宮女看出異樣,于是默默地把手伸到案幾下方,不動聲色地探查四周。確定誰都沒有注意這邊,才伸手一使力,“啪”地一聲,把那嵌進去的杯子,給拍了出來…… 荀老太太轉頭看了她一眼,甄從容淡若無事地面試前方,正襟危坐。 另外一邊,荀太后當著這么多人的面,依然保持著端莊優雅的姿態,盡管太皇太后讓她落了面子,但不可能把不滿露在臉上。 哪怕是在小皇帝落座之后,太皇太后順理成章地拉著劉召安上坐自己身邊。 按照宮里的規矩,宮宴通常情況下,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在上首入座。小皇帝尚未成婚,后宮無主。而如今太后監國,按之前的事例,太后是可以坐在上首座位的。 大周以孝為先,太皇太后突然出現事先毫無預兆,內務司一時也沒個準備。荀太后今日是壽星,不可能讓座。 好在小皇帝年紀小也不計較,干脆順勢就把上座讓給了太皇太后,落個孝名,自己還樂得跟荀司韶一塊兒坐在荀太后下首第一位。 皇帝都坐在下首了,還有誰敢平起平坐? 故而所有人只得在宮女的幫助下,再往后挪了一位…… 這么大的動靜,大家卻不敢有絲毫怨言,連臉上也依然帶著其樂融融的笑,仿佛就是一件觸手可及的小事。 唯獨小皇帝身份高又肆無忌憚,待坐下之后,才微微側過頭,收起一張笑臉咬牙切齒地對荀司韶說:“朕真的是沒法忍了?!?/br> 剛才那一出,也不是第一次了。小皇帝在宮中長大,宮里的孩子總是不得不早熟一些。他早已不滿荀太后在太皇太后面前受氣,更何況今天還是他母后壽辰,后者居然當著文武百官世家命婦的面落當朝太后面子,就算是上了年紀的長輩也實在過分。 “家有一老,家有一小,”人上了年紀,和任意妄為又不懂事的小孩子也沒什么區別了,荀司韶想的卻簡單得多,“我們今日是給姑母祝壽,不管別的?!?/br> 今日的主角是荀太后,太皇太后就是幺蛾子再多,他們也只當沒看見了。 小皇帝明白了他的意思,可是道理他當然懂,心頭的火氣卻并沒有下去??粗项^只拉著劉召安說個不停地太皇太后,唇角一勾,想到一個主意,便往后頭朝著御前禮官別別下巴示意。 后者立馬就懂了他的心思,方才他本就有那個意思,現在皇帝默許,還等什么? 禮官繞到另外一邊沖上首的太皇太后小聲提醒,“太皇太后恕罪,臣斗膽柬言,于禮于法,順親王世子長子是不得在上首入座,這不符合規矩?!?/br> 原本這樣的場合,誰都不敢說這種話找不快,一個不小心就是掉腦袋的事情。 但是禮官不一樣。 大周開國起就以禮儀之邦自命,所以宮中設有大大小小的禮官,禮官負責記錄宮中生活點滴,提醒皇帝和后宮妃子們日常禮節。而負責掌管記錄皇帝起居和日常禮儀的禮官,也叫御前禮官。 按大周法,御前禮官若無瀆職行為,可在任何場合任何地點提醒和監督皇室成員遵守禮儀,這是義務也是權利,是開國皇帝為了防止后世子孫出現昏君逆子想出來的方法。 這些禮官盡職盡責,從上任第一天開始,就以禮為先,以法為基,絕不睜只眼閉只眼。 所以即便是太皇太后,大周這樣的禮儀之邦,禮官的做法沒有錯,反而傳出去會被文人歌頌,名流千古了。 但太皇太后老了,性格就像小孩子一樣。在禮官重復第二次的時候,她的臉色已經不好看了。 于是她身后的立著的女官也上前一拜,說:“請皇上、太皇太后,太后恕臣直言,大周以孝為先,順親王世子長子是太皇太后的親太孫,在太皇太后身邊服侍用膳,是為了敬孝道,臣以為,此舉可行?!?/br> “非也,臣有話要說,”小皇帝含笑點頭默許,御前禮官面無表情地看著女官,反駁道:“我大周自開國以來,便主張萬事不問親故,禮法為先!何女官此舉實在是有違禮法!” 何女官被堵了回去,正要開口繼續道,太皇太后已經耐不住性子了,不耐煩地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