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2
風落到迎春身上,將她從頭到腳裹了個嚴嚴實實。 "咚咚咚。"三聲鑼響罷,貢院門前已有監考官員高聲提醒舉子們開考在即,快點入場。 迎春再顧不上和柳湘蓮斗氣,忙忙抬頭,目光正對上柳湘蓮灼灼的眼眸,心尖兒再顫,不自覺復又低下頭,趕忙說道:"燕趙交給我,你且快入考場。天寒地凍,身體要緊。" 迎春心里羞澀、焦急,話語出口,前言后語聽起來卻頗為不搭。 柳湘蓮卻已明其意,聞言笑道:"迎兒可知關外雪原冬天呵氣成冰千里冰封今日這天氣與我不過小孩過家家,迎兒大可放心。" 迎春感受著身上披風的熱度,耳聽柳湘蓮話語,一時不知是披風實在御寒還是心里熨貼,周身都是暖洋洋的。卻也不及分辨,見柳湘蓮仍舊不疾不徐絲毫不著急進考場的模樣,迎春趕忙再次催促他道:"二郎,快進考場吧!" 柳湘蓮見迎春急得小臉微紅,這才依依不舍向考場走去。擦過迎春身邊時,只聽迎春低聲說道:"二郎,但請注意身體。高中與否,迎兒、迎兒皆不在意。" 這句話,迎春思來想去多時,終于下定決心親口對柳湘蓮說出。不是她敗興,只因她知,依照柳湘蓮的性情,別說文武雙進士,就是武試武舉他估計都沒興趣參加。一切,不過為了方便上榮國府提親罷了。 迎春說完,卻又有些后悔,害怕柳湘蓮誤會她以為他無才,不得高中。何況,適才她預祝哥哥高中的話,柳湘蓮分明聽見了。迎春心下著急,情不自禁抬頭,又要出言再解釋一番。 哪知,迎春一眼撞進柳湘蓮眸中。柳湘蓮眸光清亮,眼中含笑,輕輕點頭應道:"我懂。" 你的心意我懂,所以你不用多說。 迎春也笑了,目送柳湘蓮進考場,這才將燕趙交予觀言,上車離開。 榮國府馬車轉過街巷后,街角背人處一輛馬車緩緩駛出。 車夫回身沖車廂里人問道:"世子爺,接下來我們去哪" 車廂內人吩咐道:"回府。" 九日后,三場文試結束,榮國府馬車早早便等在考場門口。馬車旁,燕趙老實呆著,時不時側頭沖車廂里噴幾口氣,似乎在和馬車里的人兒逗悶子。 迎春在車廂里,等候良久也不見有考生走出場,忍不住掀開車簾問前去打聽消息剛才歸來的觀言道:"怎么說" 觀言苦著臉道:"貢院門口侍衛說,今年倒春寒太過兇猛,前兩日便有許多舉子受不住寒冷,在考場里病倒了,卷子沒答完就先被侍衛們抬將出來。剩下的舉子雖沒病倒,也都如同大病一場。如今,好容易考試已畢,眾考生卻手僵腿麻,臉色發青,半天起不來身。說是,這會子里面正在生炭火給考生們暖身呢!" 迎春聽罷愈發憂心,趕忙吩咐秋霜把備好的暖爐、披風、圍脖、厚靴等物統統拿出來,讓觀言、妙語抱著在門口等候。 這邊廂,迎春正張羅著,外面妙語驚喜的語聲已然傳入,"爺,您出來啦!" 迎春再等不及,也不用人攙扶,徑直跳下馬車,就要往考場大門口沖去。 "哎——" "哎——" 兩聲制止,不約而同。迎春還沒邁出幾步,身遭一左一右圍上兩個人。左邊那人還伸手拉住了迎春手臂。 迎春慌忙就要甩脫,卻聽右邊那人笑道:"迎兒身手越發好了,看來最近沒少騎胭脂。" 胭脂是一匹矮腳小母馬,今年不過兩歲,通身棗紅,性情乖巧,是柳湘蓮尋來送與迎春的。 迎春格外喜歡胭脂,為了相稱,總是著一身紅衣,騎馬游園,還專門騎馬去林府看望黛玉。 連黛玉都很羨慕迎春有了胭脂,央求賈敏教她騎射,也給她尋一匹小馬。賈敏見難得黛玉喜動,輾轉托了好些人,才尋到一匹合適的純白小母馬。 至此,姐妹二人沒少縱馬馳騁,不僅迎春身手利落許多,連帶著黛玉的身體也強健許多。整個冬天未聞其咳嗽之聲。為了這兒,林祉自告奮勇,屢次帶著家丁、護衛陪同迎春和黛玉出門游玩,可高興壞了二人。 閑言少敘。只說迎春聽見右邊語聲,便放下心來,笑瞇了眼,左看右看。 果然賈璉和柳湘蓮衣衫雖單薄,到底是武舉人,連試三日,面色依舊如常。二人均身姿如松地站著,襯得旁邊需要家丁小廝們攙扶摟抱才勉強站立的其他考生越發孱弱可憐。 迎春看了,心下得意極了,卻也不忘一人一個塞暖爐進他二人懷中。 "哥哥辛苦了,快上馬車,喝杯熱茶暖暖身子。"迎春笑道。她話里雖未提及柳湘蓮,眼神卻從柳湘蓮身上溜了一遭,邀請之意再明顯不過。 柳湘蓮低頭微笑,卻知大庭廣眾之下,迎春雖作男裝,到底不好共乘一車。何況,他早瞅見澤莞那小子在街尾探頭探腦張望,分明已等不及。 見狀,柳湘蓮沖賈璉一抱拳,說道:"璉兄,三日后校場上見。" 賈璉亦抱拳回禮。 柳湘蓮從觀言手中接過燕趙韁繩,含笑望了迎春一眼,轉身便要離開。 "哎,你的披風。"迎春抓過秋霜手中捧著的白狐皮披風,追上柳湘蓮,雙手遞給他。 柳湘蓮低低笑了聲,道過謝后,伸手接過披風,穿戴整齊后翻身上馬向街角久候的柳澤莞一行人而去。 第79章 春闈連試三場九天, 吃喝拉撒睡全在小小一個隔間里面,任是柳湘蓮和賈璉鐵打的身子也受不住。二人都是一回到家, 先泡個熱水澡,洗去一身臭味。再胡吃海塞一通山珍海味, 便倒頭就睡,呼嚕打得震天價兒響。 直睡過一日一夜后,兩位青年才俊方從床上爬起來, 各自在院中打了一通拳, 好生舒展了番筋骨才分頭忙去。 此回武試,考場定在京郊大營的校場,屆時各省武舉人匯聚,能人異士輩出, 參加者有千人之多。然而當真能進士及第者不過一百二十余人, 亦可謂鯉魚躍龍門。 我朝以武立國,崇尚戎馬,武狀元地位極為尊崇。狀元登第后的三天內, 可以披紅掛彩,上街夸官, 所謂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也。且狀元徑授御前一等侍衛,可于內廷自由行走。 再說武試流程,共分三場進行,稱為內、外場。一、二場考教應試者弓馬技勇,稱為“外場”;三場考教應試者策論武經,稱“內場”, 正是內文外武。 其中一場試馬上箭法。馳馬三趟,發箭九枝,三箭中靶為合格,達不到三箭者不準參加二場。 二場考步射、技勇。步射九發三中為合格。所謂“技勇”,實際上主要測膂力,一共又分頭中尾三項。 頭項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號,另備有十二力以上的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