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3
最終停在了一處懸崖邊。 宋雨花探頭看了看,心中暗暗點頭,還好,今兒天氣不好,霧蒙蒙的看不清懸崖下的景致。 還好,只要她cao作得當,就能避免被這些孩子們看出異狀。 宋雨花從灌木后(空間里)拖出了一捆繩子,麻利將其綁在懸崖邊的大樹上,將繩頭摔了下去。 并叮囑孩子當中最大的阿秋,道:“你們別走開,我下去看看,很快上來接你們?!?/br> 沿著繩索沒下多久,宋雨花就喚出了神筆,在峭壁上畫了一方四五米見方的石臺。 又快速的進空間,在之前畫出出的繩索中途,畫了同樣的石臺,繼石臺之后,還畫了兩個一模一樣的起落梯,這才滿意的回到懸崖上。 從懸崖上,讓孩子們順著繩索,下到石臺上,再通過起落梯,讓大家抵達崖底。 宋雨花拿捏著時間,在大家順著繩索,即將降到石臺前的那一瞬,快速的將人挪到空間里。 如此三番,竟過度的毫無破綻。 也是,雖然阿秋等人往日在上海街頭討生活,大都練的手腳靈活,可是他們當中最大的十五六歲,雖小的才六七歲,他們能不仰仗別人,獨自順著繩索在峭壁上攀爬,足可見他們勇氣可嘉,可即使如此,他們心中對懸崖峭壁下的深淵依然會恐懼。 他們把心神都拿去害怕了,又怎么會注意到那眨眼間的變化?! 良久,大大小小的十二個人,都被安全帶到了峽谷。 當他們看到屋子里,呼吸平穩的小五時,擺在臉上的警惕,都淡了。 而小五,巧不巧的,竟然就在此刻睜開了眼睛,醒了! 宋雨花看到一下子高興起來的眾人,心情也不由的好了幾分。 她離開峽谷時,將起落梯一并帶走。 如此,就不用擔心有人發現她的秘密了! 安置好孤兒巷的半大孩子們,宋雨花才無事一身輕的返回市區,而這時,已經到了傍晚時分。 幾個時辰的間隔,上海各處、包括法租界里的氣氛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宋雨花沒做停留,直接回了安順街8號。 次日,有消息傳來,說是華夏軍方否決了日軍的無理要求。 不過否決的態度,在經過了幾道傳話后,已經變的委婉了許多。 如此‘好脾氣’的反應,換來了日軍更為苛刻的要求。 第三日,雙方僵持中,誰也不退分毫。 到了第四日,原本約好了去菊亭千奈子家的七夕宴會,可惜華夏與日本的關系陷入僵局,別說宋雨花的態度了,菊亭千奈子壓根沒出現。 李元廷幾人,因日軍的無恥舉動,怒火難壓,已經沒法兒若無其事的表示‘友好’了,菊亭千奈子的無故‘消失’,倒是避免了沖突。 第五日,日軍以華夏殺人不道歉,藐視大日本帝國為由,對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炮火不斷,生命凋零,整個上??焖傧萑霊饋y。 大量的上海居民涌入車站、碼頭,到處人心惶惶。 雖說法租界遭到的波及并不嚴重,但整日有炮火聲在耳邊亂轟,隔的老遠,都能聞到空氣里的血腥,如此環境,是個人都會心生忌憚。 安順街8號,宋雨花本想將娘和弟弟,以及張少天和阿遠統統送入空間,自己獨自留在外面,看情況給敵軍搞搞破壞。 卻不想她還沒出手,就有人找上了門。 青龍幫大少爺杜錦綸親自上門,邀請宋雨花攜家人,一起離開上海,他們打算坐船出海,去香港。 宋雨花之前來上海時,就聽陳斌分析過,也知道杜錦綸的打算不錯,可數月來的見聞,已經悄悄的改變了宋雨花的想法。 旁的不說,就說南都城未來可能發生的殘劇,在沒有看到南都城跨過這道坎之前,宋雨花心有牽掛,邁不出去。 杜錦綸似乎看出了宋雨花的猶豫,他給宋雨花留了幾張船票,還留了一把槍和一些子彈,然后叮囑了登船時間,便匆匆走了。 剛送走杜錦綸,又迎來了陳家安,以及陳文陳武兩兄弟,陳武見到宋雨花娘仨非常高興,一番久別重逢的喜悅后,鄭重提出了同行的邀請。 陳武還沒說出下一步的打算,大門再度響起,又來了人。 第160章【下步計劃】 一 來人竟然是李遂,李遂一進來就說明了來意。 讓宋雨花娘仨跟他走! 陳武記得李遂,想起上次被李遂截胡,導致來上海幾個月,都沒見著恩人,陳武的眼珠子立馬瞪的溜圓。 分分鐘的工夫,陳武和李遂大眼瞪小眼的就宋雨花下一步去哪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那架勢,跟干架似的。 宋雨花無語的看著兩位,貌似下一步怎么走,應該由她來決定吧?! 好吧!這事兒先不急,在兩人爭的面紅耳赤,眼瞅著要打架之前,宋雨花干咳了兩聲,插話說道:“李叔,你是怎么找到這里來的?” 陳文在上海有些能耐吧!可惜以陳文的人脈和力量,竟然找了幾個月都沒找到宋雨花的音訊,而李遂,當初和宋雨花也算共患難,且搭伴同行了良久,宋雨花很清楚,李遂在上海應該是沒有背景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沒有背景的漢子,卻在危險來臨的第一時間,準確的找了過來。 聯想到李遂等人的一些行為,宋雨花心中有了猜測。 看來,李遂該是華夏抗戰另一支隊伍里的人。 相比較駐守上海的華夏正規軍,宋雨花反而對,被稱為‘人民隊伍’的另一支隊伍有更大的興趣。 因為有此考慮,宋雨花心里暗暗有了選擇。 如今上海駐軍已和日軍開戰,大勢已定,她無力左右,只希望華夏軍隊的將士們雄起,將侵我華夏國土的強盜趕出國門,還華夏無數百姓安穩。 雖然宋雨花自己改變不了大勢,卻不想在這種時候離開華夏,哪怕是什么都做不到,她也想睜大了眼睛看著,銘記這一歷史進程。 心里有了打算,宋雨花便想出言表明態度,她還沒開口,在旁觀戰,一直沒吭聲的陳文,倒是發話了。 陳文的聲音不急不緩,突然說道:“我是從河上過來的,你是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