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4
城陷入了人心惶惶之中,只希望曾經的戰神虞盛平能再現往日神威,解救大周于水火之中。 但現實很殘酷,邊關不斷地傳來城池失守的消息,前線軍士的傷亡也越來越嚴重,而且還傳回來一個噩耗,虞家父子已經戰死。 虞夫人聽到這個消息當場就昏死了過去。 更有甚者,居然還有流言說虞家父子通敵叛國,結果卻上了那拓跋賊子的當,中了圈套這才陣亡的,還拖累了大周軍隊的大敗。 這種說法毫無證據,自然是不能取信于人的,但卻在昏君的心里種下了一根刺,再加上大周多年來重文輕武,如今根本就沒有拿得出手的武將可以繼續抗敵。 于是昏君又出了一個昏招,要把虞家年僅十四歲的幼子送上戰場,而且為了牽制他,還要讓虞若蘭進宮為妃,美其名曰這是對虞家的恩寵。 這簡直就是不給虞家一條生路啊,要知道昏君現在已經五十多了,給十六歲的虞若蘭當爹都還嫌老呢,居然還想要老牛吃嫩草,一枝花骨朵般的虞若蘭,如果就這樣進宮,這一輩子就算是完了。 虞若瑾雖然從小就對這個嬌氣的妹子看不太順眼,但也不能眼看著這種事情發生在她的身上。 虞若瑾雖然身為女子,但處事果斷,比一般的男人還要有氣魄,在旨意剛剛下達的當天晚上,就當機立斷地讓家中訓練有素的護衛把家中的娘親、妹子和弟弟一股腦兒全打包送走了。 虞朗銳不肯丟下jiejie自己走掉,結果一時不慎被虞若瑾一掌切在后頸上,不由分說給送了出去。 第二天,當皇上讓人來虞家要人的時候,虞若瑾十分光棍地站了出來,要人沒有,要命一條,你們可以選擇現在就把我殺了,也可以讓我帶兵上戰場,能不能贏不一定,但肯定能拖延一段時間,給你們騰出逃命的時間。 皇上一氣之下確實想要把她殺了,但這個時候確實是急病亂投醫了,如果再找不到人可以領兵打仗的,這拓跋鮮卑就要攻進皇城了。 這虞家大小姐好勇斗狠的名聲是全京城都知道的,跟她的雙胞胎妹子的溫柔婉約是截然相反,所以虞若蘭都要出嫁了,虞若瑾還是無人問津。 但這個時候,虞若瑾的好勇斗狠就成了這些人手中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了,皇帝恨不得馬上就把她趕到戰場上:“好,朕便讓你將功折罪?!?/br> 可是讓虞若瑾帶什么兵去這又成了一個問題,如今大周的兵力,所剩不過十萬之數,倘若當真被拓跋鮮卑兵臨城下,金鑾殿上這一幫酒囊飯袋們還指望著剩下的這些兵力護著他們呢,怎么舍得讓虞若瑾帶走。 于是在一輪又一輪的辯論之后,終于扣扣索索地勻出了兩萬的所謂精兵強將給了虞若瑾。 負責調兵的兵部尚書愚蠢又自私,調撥給虞若瑾的兵馬全都是老弱病殘,別說上陣打仗了,連走都不知道走不走得到地兒。 對此虞若瑾早有預料,她也根本就沒指望過他們。 這段時間,虞若瑾一直在于父親的舊部們密切地聯系著,身為虞家人,精忠報國的思想早就根深蒂固地根植在虞家人的心目中,虞若瑾絕不相信父兄會是投敵叛國之人,同時也不愿意相信,以父親和兄長的本事,就算帶領的軍隊再差,也不可能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全軍覆沒。 這當中一定有什么不為人知的東西。 虞將軍的舊部們跟將軍都是過命的交情,這些年也因為各種原因遭到了冷遇,大多數都在京中閑散度日,就算還留在軍隊的,也通常都沒有什么實權。 但在軍中還是有人愿意聽他們的,這是在戰場上用性命拼來的交情,絕不是那些只知道喝酒玩女人,不學無術的官員們所能夠控制得了的。 所以,在朝堂上那些人為了能給虞若瑾多少兵馬而爭論不休的時候,虞若瑾也在私底下悄悄集結著軍隊,在她領兵出征的那一日,除了帶走明面上的兩萬老弱殘兵之外,還有足足四萬真正精壯的人馬私底下也悄悄地跟著她跑了。 皇帝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就算捶胸頓足也無濟于事了,這些人既然敢跟她走,就早已將生死置之于度外,哪怕是被朝廷當做叛軍也無所謂。 他們參軍打仗,是為了保家衛國,為了保護大周江山里面手無寸鐵的百姓們,而不是為了朝堂上這一幫一無是處的酒囊飯袋。 除了帶走的這些兵馬之外,虞盛平其實還給她留下了一個秘密武器。 當年虞盛平打了勝仗,連勞軍都來不及,就被皇帝緊急召了回去的時候,其實他早有飛鳥盡、良弓藏的預感,因此是留了一手的。 在打仗的時候,虞盛平找到了敵方的一處秘密藏寶地,從中挖掘了不少寶藏出來,當時這件事只有虞盛平和他屬下最親近的幾名信得過的下屬知道。 當時他們就留了個心眼,并沒有完全上報,只報了一小部分,后來這批人都被卸甲之后,他們就悄悄地把這批寶藏運到了一個秘密的山里面,并且蓄養了一批軍隊,人不多,也就一萬人左右,二十年來一直苦練不綴,是一支真正的精兵。 這是一個天大的秘密,留下這些東西是為了在關鍵時刻保命用的,所以從來都沒有動用過,由于虞盛平多年一直閑散在家,虞家的日子過得并不寬裕,但即使這樣,他也絲毫沒用動用過一分一毫的銀子,全家人都完全不知道有這一回事。 直到虞盛平這次出征前,將一個錦盒鄭重其事地交給了虞若瑾,交待她一定要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才打開。 錦盒里有一封信說清楚了事情的原委,還有一枚玉佩,是唯一能調動這支奇兵的信物,這就是虞盛平給虞若瑾留下的秘密武器。 多虧了虞盛平留下的這筆錢,不然的話,單靠朝廷的軍餉,虞若蘭帶領的軍隊,恐怕還沒有拓跋弘正式對上,就已經死傷過半了,京中的那些蠹蟲,這個時候給軍隊吃的還是摻了大量砂石的陳米,發下來的棉衣棉被,拆開來一看,里面一半塞的是破爛稻草。 虞若瑾就憑著父親留下來的寶藏和這一支奇兵,還有一幫對虞家忠心耿耿的大將以及軍隊,一路所向披靡,不斷地收復城池,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隊伍不停地發展壯大,將不少有志氣的民間義士都納入麾下,沿途比較有見識有良心的富戶們,也捐錢捐糧,大力支持虞家軍抵御外敵。 虞家軍聲威大盛,虞若瑾也被人稱為傳奇的巾幗大將軍。 短短半年之內,由虞若瑾帶領的這支虞家軍由區區數萬人的老弱殘兵發展成了一個擁有十萬精兵、并且裝備精良、糧草充足的隊伍。 終于,針鋒相對的虞若瑾和拓跋弘在邊城要塞嘉陽城正面對上了。 嘉陽城是雙方拼盡全力都想奪下的軍事重地,這個地方地處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