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15
伯娘就笑,“慢慢吃,家里還有剛做好的藕粉,待會兒我給你拿些來,你奶奶愛吃這個?!?/br> 她男人在許向華的山上工作,兩個兒子都在運輸公司,兩個兒媳婦一個在罐頭廠,另一個原也在罐頭廠,現在在那個啥啥啥美食城里租了個鋪面打算賣米線,帶著她小閨女一起。反正她看許向華就像看財神爺。 公公在家總說,當年幫了幾把,如今這個隔房的侄子發達了,他們都跟著沾光。 許清嘉不好再拒絕,忙謝過,又給他們互相介紹了下。 春梅伯娘瞅著韓東青,不知道該怎么形容,反正瞧著挺精神挺氣派的,聽許向黨說過是當兵,還是個官哩,這大學生找的對象就是不一樣。 有些拘謹的笑笑,“有空來家里坐坐?!?/br> 韓東青笑著應了一聲好。 寒暄兩句,春梅伯娘挑著蓮藕離開。 韓東青拿著三根巨大的蓮藕往家里走,許清嘉看著就想笑,只恨沒拿相機。 晚上吃到了清炒藕片,涼拌藕絲,還有江小白日思夜想的麻辣小龍蝦,一口又麻又辣的小龍蝦再一口又脆又甜的藕。 江一白滿足的嘆息,“人生圓滿了?!彼疾幌肓?,然而還是得走。 回到余市,江一白和許家陽忙著和老同學碰面。 韓東青當然是陪著許清嘉,能幫忙的就幫忙。許清嘉很忙,她得盯著綠化情況,還得籌備開業典禮,當天會有省歌舞團來表演,表演場地得搭建好。 是日還會有省里和市里的領導過來,還有不少記者,肯定不能出岔子。許清嘉特意準備了紅包到時候送給到場的記者,那根筆桿子可不敢得罪。 她又和周紅軍商量當天的餐飲,肯定要留飯的。領導們在店里吃飯,對周紅軍的飯店是一個極好的宣傳,有機會再和領導來個合影,掛起來,可以吸引客戶同時鎮住搗亂的。 周紅軍咂咂嘴,還能這么cao作,這侄女年紀不大,主意倒不少。 忙忙碌碌間,商貿城開業的日子到了。 省長題詞,省工商局局長、余市委書記、市長全程參加開業剪彩。另外還有家新聞單位44名記者到場。 場面很火爆,比他們預期中還要熱鬧??磥砟枪P廣告費沒有白打,也許還要感謝六月份通車的那條高速。亦或者說那條商貿城專線沒有白設,為了方便人們前往商貿城,他們專門買了客車來往于市區和商貿城。 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許清嘉臉上露出舒心,算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得等市場成熟后才算徹底成功。 韓東青側臉望著眼睛閃閃閃著光的許清嘉,眼里露出驕傲,他的小姑娘,那么優秀。優秀的讓他迫不及待的想昭告天下,她是他的。 “定下來?”許向華眼皮掀了掀。 忙完正事,許向華邀請江平業一家到自家做客,然后江平業示意許向華上樓,許向華以為有什么事,不想是來給他外甥當說客的。 江平業笑瞇瞇的,“兩孩子感情這么好,不如早點訂下來,咱們也能早點放心?!?/br> 許向華面無表情,他一點都不擔心,他姑娘才多大,二十而已,還是虛歲。年齡小意味著變數大,萬一他姑娘變卦了怎么辦? 嘉嘉準備留學,起碼要兩年。這兩年里會發生什么,誰也說不準,時間和距離是感情的天敵。 分手是小事,退婚是大事,對女兒家而言更甚。作為父親,他必須替孩子考慮周全。 如果留學回來,兩人感情依舊,他吃飽了撐的才作梗。 ☆、第228章 第二百二十八章 在許家吃過飯, 又略坐了會兒,江平業和韓東青甥舅二人一起離開, 江平業還得趕著回省里。 “老許說,嘉嘉還小,等她成熟點再來說婚事兒?!苯綐I給了韓東青一個愛莫能助的眼神。 對于這個結果,韓東青一點兒都不意外。 江平業清了清嗓子, 開解外甥,“嘉嘉是還小,才20呢?!毙牡浪詡€兒娶老婆的時候也才二十而已, 這當爹和當丈夫的標準還真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可他委實不算小了,韓東青扯了扯嘴角。急著想把婚事定下來,他也有自己的擔憂在里頭。 明年他要下部隊, 許清嘉出國的機會很大,兩人不可避免的會分開。 分隔兩地聯絡不便,對感情一點影響都沒有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想把婚事定下來, 吃一顆定心丸, 也讓那些狂蜂浪蝶適可而止。 戀愛中的人總覺得自家女朋友天上有地下無,生怕被人搶了去。 韓東青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讓舅舅費心了, 嘉嘉還小,許叔舍不得也在情理之中?!?/br> 江平業側過側臉看著他, 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許叔還是很欣賞你的, 就是目前階段想讓嘉嘉以學業為重,兩三年過過挺快的?!?/br> 韓東青笑了笑。 江平業把韓東青放在賓館門口,自己趕回省城。 第二天早上九點,韓東青又去了許家。 “小韓來了?!鼻鼗廴缧χ泻繇n東青。 “秦姨好,”韓東青看許向華不在,遂問,“叔叔出門了?” “見客戶去了?!鼻鼗廴绲?。 許清嘉去拿了帽子,對秦慧如道,“媽,我們中午不回來吃飯了?!?/br> 秦慧如就說,“晚上總回來吃的吧,你爸晚上回來,小韓也來?!?/br> 許清嘉戴上帽子,說了一聲好,又問躺在竹榻上的許家陽,“你真不去?”他們要去商貿城,昨天主要是陪著領導們巡視,她都沒仔細看過開業后的市場。 許家陽懶洋洋地回,“不去,熱死了?!笔请娨暡缓每催€是棒冰不好吃? 許清嘉便和韓東青出了門。 八月酷暑天,商貿市場內卻是人來人往,熱鬧不凡。 廣場道路上卡車,面包車,小轎車應有盡有,拖拉機、驢車、牛車、板車都能看見,運輸工具五花八門。 到了商貿城里頭,各種口音混雜在一塊,在這個普通話還沒有被全面推廣的年代,交流成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在余市,永遠都不缺外地人,也是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盤活了整個余市。一個城市要發展,人口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