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
南他們人少,難免會吃虧?!?/br> “我聽說河套那邊有咱們大棠的城池,為何不在當地招募士兵?”馮貞奇怪道。人不夠,再招人不就行了? “這個你就不懂了。大將軍安排在那邊的正規軍只有那些人,按著這些在冊人數發放糧餉。若是加人,大將軍必定不會同意的?!?/br> 在這一點上,張夫人雖然怪張將軍偏心,卻也無話可說,羌人和大棠沖突少,所以不會花多少兵力防范。而宿州軍編制只有這些人,要用來分散在各地防止蠻族數十萬控弦之士。所以分配一千五百人去河套那邊也是情理之中。只是想到自己兒子處在這樣的環境,她心里到底意難平。 馮貞聽到這些情況,自然知道其中的關鍵就是糧餉。 說到底,朝廷的所謂編制,也只不過是說提供多少糧餉。你按著這些糧餉招募士兵。宿州軍如今實際的編制也超過了朝廷的要求了,缺少的那些糧餉都是大將軍自掏腰包,或者東挪西湊罷了。這些事情她還是聽蕭山說的。 她蹙著眉頭想了想,試探著道,“夫人,要是實在不放心,不如提議張校尉在當地招募一批士兵當做輔兵,也不在編制類,且平日里種田,閑暇的時候cao練,加上又是防范羌人之用,不占用宿州軍的糧餉編制,想必大將軍應該不會拒絕吧?!?/br> 聽完馮貞這番建議,張夫人眼睛猛然一亮。 ☆、第三十一章 俗話說,無知者無畏。 也只有馮貞這樣不大懂得軍營里面復雜的形式關系的人,才能提出這么大膽的想法。不過仔細一想,這些想法固然大膽,卻也十分的有效果。 而且若是之前,張夫人還有些顧慮軍餉??扇缃袼约河辛司扑?,隨著羅家把這些酒水賣到大棠各個地方之后,她所得也十分豐厚,養個幾千的士兵不在話下。日后便是更多人,也是養得起的。 反正她也不準備用這些銀子做富家翁。之前她還準備等張將軍需要的時候,拿出來補貼張將軍,讓他知道自己這個商戶女子也能為他做許多事情。也免得他輕視自己母子兩。 可如今大將軍這些做法著實讓她寒了心。 既然如此,她也不必便宜了別人。倒不如讓自己兒子多養幾個人。這些人拿的軍餉是她兒子發放的,日后自然也只能忠于她的兒子。也給她們母子多了一重保障了。 兩個女人,一個有錢,一個無畏,這種膽大包天的法子竟然還覺得十分的可行。隨即張夫人就派遣心腹,把自己的想法隱秘的通知給張定南。 隨后,張夫人又讓羅家的商隊以貿易為民,給張定南運送了幾個大箱子。至于箱子里面是什么東西,便不得而知了。 與此同時,馮貞也收到了自家夫君的來信。 蕭山自然是報喜不報憂,只云淡風輕的提了要去河套駐防,并沒有分析其中的兇險程度。 馮貞心里埋怨了幾句,不免也為他擔憂。 不過為了蕭山安心,她也裝作不知道。男人在外面拼事業,她如今最多也只能幫著在張夫人面前出謀劃策罷了,也不能幫上什么忙?,F在自然也不會給蕭山拖后腿了。 她現在能做的就是賺銀子,不止為了自己,也為了張夫人。只要張定南好了,蕭山他們才會好。 自己現在和蕭山是老老實實的釘在了張夫人和張定南這一條繩子上了。 看來日后還得更盡心才行。 張定南和劉副將的大軍準備啟程的時候,也收到了張夫人送的信件,包括羅家運送過來的幾口箱子。 張定南看了信件后,心中氣血翻涌。 很快就召集了張鐵牛和蕭山,還有羅定三位百夫長。 張定南倒是沒直接說要招兵買馬,只是隱晦的提及了兵力不足,若是招募輔兵會怎么樣。 蕭山和張鐵牛對視一眼,又看向了羅定。羅定道,“這可不妥,若是大將軍知道了,必定會追究的。張校尉,這可是兵行險招啊?!?/br> 張定南聞言,笑了起來,拍了拍羅定的肩膀,“你說的沒錯,這法子確實不可信,所以本校尉決定去了河套之后,就狠狠的cao練這些弟兄們,讓這些小子們都能夠以一當百,咱們這加起來也能抵得上十萬大軍了?!?/br> 此事就這樣自然的揭過去,也沒人再主動提及。 等大軍出發后,途中扎營的時候,蕭山便以借筆墨紙硯的檔口,單獨找了張定南。 “張校尉,之前的事情,末將有些想法。末將覺得,輔兵的事情可行?!?/br> 張定南本以為看出他心思的必然是張鐵牛這個老熟人了,卻不想竟然是蕭山。 畢竟三個百夫長里面,張鐵牛是資歷最深的一個。羅定則是最有文化的。而蕭山才上任沒多久,在此之前,他還是一個大字不識的粗人,只有一股蠻勁兒。 不過聽到蕭山支持他的計劃后,心里也輕松許多,問道,“你覺得可行?若是大將軍知道了,你可知道后果?!?/br> “不說河套離宿州多遠,便是說宿州軍本身的編制就已經超出了朝廷的限定了。咱們遠在河套,若是果真有了突發狀況,宿州軍也遠水解不了近火,與其把性命交給別人,還不如想法子捏在自己手里。且這些士兵到時候并不反正編制里面,只要運行得當,張將軍那邊而已不會盯著咱們的。若是校尉覺得不放心,咱們便在那邊置辦一些田地,招募民壯在那邊開墾。名為佃戶,實為兵戶。開坑出來的田地,也能補貼軍餉?!?/br> 張校尉瞳孔一縮,“你是說,以佃戶的名義招募民壯?”壓在心口的最后一顆石頭似乎已經搬開了。 蕭山點點頭,也不再多說。 事實上他心中也有些忐忑。這是他第一次出謀劃策,心中雖然覺得法子已經極好了,卻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這個法子也是得益于當初馮貞給他見過的屯田制。屯田兵制是為了節省軍餉,養活更多的士兵。而用在此處,雖然不是為了節約軍餉,但是也正好能夠讓招募的士兵名正言順。 張校尉暗自上下一思量,欣喜的打量了一番蕭山,哈哈一笑,“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蕭山,可和往日大不相同了?!?/br> 蕭山笑著摸了摸腦袋,“其實末將也不知道行不行,只是覺得合適罷了?!?/br> “行,當然行,回頭去了河套,咱們就好好參詳一番?!?/br> 張校尉欣慰的拍了拍蕭山的肩膀。想起母親在信中提及蕭山的妻子馮貞,也是一位頗有智慧的奇女子。再看看蕭山如今的改變,心里不禁感慨,蕭山這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