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1
定如此,可這卻早就是不用言說,大家都清楚的規則。 此時張彥瑾突然如此之說,周勤想要辯駁,卻辯無可辯,只能咬著牙,默默地看著張彥瑾,想要看看他說些什么。 “臣想說,中州地震根本就不是因為上天降怒于大魏朝,而是地殼運動導致得罷了,而天降暴雨,不過是因為中州四面環山,臺風盤旋在山中罷了?!?/br> 張彥瑾目光灼灼,注視著張淳澤道:“太卜令自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怎么連如此簡單的自然現象都不懂,還要散播謠言,說是上天降罪于我大魏朝,引起廟堂恐慌?” “呵呵?!睆埓緷蓴n了攏袖子,微微揚起下巴道:“如此荒謬的話語竟然都敢拿到朝堂上來說,啟稟皇上,這些奇怪的話語微臣還是第一次聽到,微臣認為他在妖言惑眾,趁著中州災難嘩眾取寵!” 張彥瑾并不理會張淳澤,而是繼續道:“啟稟皇上,微臣曾和東瀛使者小五郎一起喝酒閑聊,也在東瀛買了石見一地,小五郎告訴臣,他們東瀛自古便是地震頻發,乃是由于地殼運動頻繁所致,只要多加預防,便不會有傷亡?!?/br> 正說著,張彥瑾笑著看了張淳澤一眼,這才淡淡道:“若是按照太卜令所言,東瀛的天皇是不是要每個月都下四五次罪己詔???” “一派胡言!張彥瑾你居然敢猜測天意,用妖言來曲解天意!”張淳澤扭頭怒瞪張彥瑾。 說罷,他拱手道:“皇上,此事事關重大,他卻在此胡言亂語,當是斬首以儆效尤!” 原本觀天象這些便自古從無定論,只是大家根據自然現象總結而來的定論。 他作為太卜令,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力,中州地震,又連遭暴雨沖襲,黃河也發了大水,如此大的災禍,他自然要尋找一個理由。 可他卻不曾想到這中間居然冒出來一個張彥瑾來,言之鑿鑿說他妖言惑眾,他此時心中已經沒底,可為了維護他作為太卜令的面子,他自然是要反駁張彥瑾。 “斬首以儆效尤?”張彥瑾嗤笑一聲道:“該不會是太卜令心虛了吧?” 張淳澤怒瞪著張彥瑾,他作為太卜令的威嚴居然被人當堂質疑,自然是讓他惱火不已,可若是在朝廷上和張彥瑾這么一個黃毛小兒計較,卻有失他作為太卜令的風度。 他微微平復了一下心緒,這才側頭道:“天象神秘莫測,愚昧之人怎會懂得天意,我只是不愿與你過多糾纏浪費時間而已?!?/br> 張彥瑾不再和張淳澤說話,只是拱手熱切地注視著皇上,信誓旦旦道:“若是皇上不信微臣言論,大可把東瀛留在我大魏朝的使者叫來一問便知,或者隨便問哪個東瀛人便可以證明臣所言是否屬實?!?/br> 皇上自然是不愿意下罪己詔的,他同樣覺得上天降怒于大魏朝乃是無稽之談。 他一揮手道:“朝堂之上,百官皆可發表議論,既然張彥瑾說這乃是地殼運動所致,那就把東瀛使者叫來一問便知?!?/br> 皇上身邊的老太監聞言,當即高聲道:“宣東瀛使者進殿!” 不多會兒,駐長安的東瀛使者就被守在殿外的太監們叫了來,他上殿之后,先給皇上行了一個禮,這才道:“啟稟皇上,東瀛確實如張男爵所說,地震多發,乃是大地運動的正?,F象。由于我朝人民自古便經常經歷,大家都有了防范意識,故而多年地震,很少有傷亡?!?/br> 他也不知道張彥瑾所說的地殼到底是什么,就按照自己所知解釋了一遍。 說完之后,他又怕知情不報惹怒大魏朝皇帝,就解釋道:“微臣也是剛剛才聽說了中州發生了地震,正想要給皇上進言,卻不想張男爵已經給皇上解釋明白了?!?/br> 張淳澤氣得臉都白了,他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到到底哪本書上記載過地震。他自認為博覽群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不曾想今天居然被一個黃毛小兒當朝給比了下去,高傲的自尊心讓他一時間竟然心緒頹然,面色灰白。 “原來如此?!被噬衔⑽㈩h首,他心中微微釋然,不管怎么說,有了東瀛使者的言論,這些官員們便不能再以上天降怒于大魏朝,為了讓上天息怒,皇上需要下罪己詔的言論來壓迫他了。 “皇上,微臣認為,目前根本不是要討論如何平息上天震怒這種無稽之談的時候,應該盡快想辦法解決問題,只要臺風一過,暴雨停下,黃河水流量減少,洪水自然會平息下去,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如何要把那些仍然困在里面的老百姓們救走?!?/br> 張彥瑾再次進言道,這也算是轉移話題,他倒是想和朝堂的老大爺們講講地理,講講他們生活在地球,甚至還可以做地動儀,但是后來想想,這事還是不宜拿到朝堂上來,畢竟太過匪夷所思,領先一步是聰明人,領先太多,那就是妖孽了,會被群起攻之的。 他從善如流道:“那你有何辦法?” “啟稟皇上,今天在朝堂之上,陳尚書說洪水有一米到半米之深,微臣認為,既然如此,那么就可以用大船去救人,一來可以減少官員們的工作量,二來可以盡快救出困在水中的百姓們?!睆垙╄獙⒃缍紲蕚浜玫脑捴v了出來。 第63章 陳國公故意扭過頭, 看都不看張彥瑾, 不屑道:“皇上已經把能派的大船都派過去了, 這種誰都能想到的辦法還需要你說嗎?” 本來今天他們就計劃好了讓皇上下罪己詔,卻不想被張彥瑾這么一攪和, 原本計劃好的事情就這么泡湯了, 他心中豈能好受? 此時看到張彥瑾如此說,自然要抓緊時間怒斥張彥瑾了。 這樣想著,他又看了一眼張仲謙, 心中越發覺得張仲謙膈應起來。這個張仲謙三番五次讓他的侄兒張彥瑾和他們作對,真不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 陳國公并不覺得以張彥瑾這么一個紈绔子弟能想到東瀛地震這種事來, 他私下里肯定是受到了張仲謙的指使,這才敢在朝堂之上和他們作對。 他一想到張仲謙和他們作對不親自出馬, 卻讓張彥瑾這么一個黃口小兒出馬, 他心中就越發不舒服起來,覺得受到了張仲謙的蔑視。 皇上心中也隱隱有些失望,他原本以為張彥瑾會有什么好點子,卻不想張彥瑾也只能說出用船救人的辦法。 張彥瑾和剛剛一樣,直接忽視了陳國公, 只是繼續道:“皇上, 暴雨天氣, 現在的船只肯定是寸步難行,微臣想到了一種新型的船只,可以由十人同時開動,即使是暴雨, 也可以暢通無阻,快速在洪水中救出困在里面的老百姓?!?/br> 在中國,從古代起人們就知道把竹筏子或者木筏子扎在一起在水上飄蕩,這便是最早的船只了。后來,在大禹治水的時候,為了方便在水中指揮,大禹將一根木頭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