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0
在,村里頭的老村長說他做事兒行,和人打交道不行,沒有那么圓滑?!?/br> 老板搖搖頭,一邊擇完菜洗了手過來的老板娘接過話道:“老村長說我家俊生要是做官,準是給上頭的人頂罪的料?!?/br> 泰昌帝眉毛一挑,劉桐蹙起眉來:“什么叫給上頭的人頂罪?” 老板笑說:“老村長就是這么一說,估計是怕我家俊生被人給利用了,他愛惜后輩,不想俊生蹚朝廷的渾水?!?/br> 泰昌帝不動聲色道:“當今圣上登基也三年了,治理天下一直是盡心盡力的,老村長的想法,有些危言聳聽啊。何況,入朝報效朝廷,怎么能說是蹚朝廷的渾水呢?” “皇上再治理天下費心,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所有人啊?!崩习宓溃骸熬湍迷蹅冝r家人侍弄田地來說,哪怕天天都去地里頭轉悠一圈兒,也不能保證就沒有害蟲吃咱們的莊稼不是?頭前沒發現,說不定等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是蟲災泛濫了。所以老村長才說,能識字兒明理也就差不多了,攪合到朝廷里頭去,權勢富貴那是有了,可那風險也不小啊,說不定哪一天就大禍臨頭,被人害了都不知道呢。那些個貴族們都是這樣,保不齊某天就全族覆滅了,更別說咱們小老百姓了?!?/br> 老板娘跟著點頭:“是啊,當今皇上應該是個明君,我們就只希望,皇上治下能讓咱們小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吃穿不愁,那就阿彌陀佛了?!?/br> 泰昌帝一早的好心情有些沉了下去,劉桐見他面色不大好,付了餛飩錢,悄聲請人回宮。 第三百四十六章 致富 當日小朝會,幾個老臣在泰昌帝面前明里暗里推銷自家孫女兒,泰昌帝一直沉著臉一言不發。 末了,他才冷淡地道:“照愛卿這么說,你孫女兒向佛心善,必是適合陪伴太后了?” 老臣心下一想,皇上這么說那是有門兒??!頓時樂呵道:“是極是極,老臣孫女兒定然會好好侍奉太后?!?/br> 泰昌帝便冷冷一笑:“太后身邊有宮人伺候著,愛卿孫女兒是名門貴女,何必做那糟踐人的活兒?既是一心向善,倒不如皈依佛門,為天下祈福的好?!?/br> 一通話把幾個老臣噎了個半死。 小朝會后,泰昌帝把劉桐留了下來,沉默了許久方才問道:“小九,你說天下平民學子,是不是有很多如今日那餛飩老板一樣的想法?讀書只為了識字明理?” 劉桐想了想,道:“臣弟覺得,平門學子愿意入仕,與其說是想報效朝廷,倒不如說他們直接的目的,是想要借著做官,積累名聲和財富?!?/br> 劉桐笑道:“畢竟,一個芝麻小官,能做的也有限。何況從前平民出生的男兒,即便能做官,也不過是在貴族子弟手底下領差,真正輪到大事兒要做決定,他們也說不上話?!?/br> 泰昌帝若有所思地點頭:“你說得對,而且從前即便是平民子弟,要考科舉還有出身限制……比如從商者不能入仕。這些規定,倒是應該改一改?!?/br> 泰昌帝現在重心放在改革官職設置上,科舉制的革新等這件事情上了軌道之后,想必也能順利完成。 劉桐笑道:“皇兄今早心情不佳,原來是因為老板說了那番話?!?/br> “朕是挺在意的?!碧┎垲h首:“朕一直以為,朕登基以來所做的事情,必是對這天下有好處的,卻沒有想過,其實百姓們有的時候所需要的并沒有那么復雜。比如那餛飩老板,讓兒子讀書,也就是希望他能明理,將來給他說親時女方家能高看他一眼。說起來這理由挺可笑,什么時候讀圣賢書竟成了增加婚配成功的砝碼了?可百姓就是這么想的,那些所謂的宏偉志向,于家貧的百姓們來說,不過只是空談罷了?!?/br> 泰昌帝意味深長道:“所以,即便朕改良了選官制度,削弱了貴族,扶持起了平民寒族子弟入仕為官,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并沒有太大的用處。因為沒銀子而讀不了書的,仍舊是讀不了書;哪怕有銀子卻找不到先生教授學問的,還是找不到人教授學問。根本的原因,是百姓們還不夠富,還做不到家家有余糧,人人可讀書?!?/br> 劉桐心下一驚:“皇兄這般說……難道是要大魏百姓,都能讀書嗎?” 泰昌帝輕聲道:“有何不可能?” 這一天劉桐回府,心神不寧的。 貴太妃抱了陶陶去玩,常潤之清點了賬冊,回屋后看劉桐緊鎖眉頭,似乎很是擔憂的模樣,不由問道:“你這是怎么了?” 劉桐正想和人傾訴,當即便將泰昌帝那番話告訴了常潤之。 常潤之倒是覺得有些詫異。 泰昌帝的思想很超前啊……以法治國,重視法治倒也罷了,現如今竟然開始關注基礎教育了? 可大魏是很繁榮沒錯,卻也沒有繁榮到所有人都能讀書的地步??? 如果要做到全民接受教育,那最起碼要以鄉或鎮為單位設點,投入教育資源。 這年頭,能讀書識字的,多半都有些野心,誰愿意去窮鄉僻壤里教書? 泰昌帝想得很美,可也僅止于想得美罷了。 常潤之所考慮的,正是劉桐這一天里一直思索的。 誰去教書?出自貴族的子弟自然是從小就會讀書認字,可他們怎么會去教書呢? 那就只能是平民出身的寒族子弟了。 可這不是明擺著欺負人家嗎?憑什么人家讀了書出來,就得去教其他的平民娃娃?這是變相剝奪了他們做官的權力。 “五哥今兒還提出一個觀點,說教育推行不暢,根源在百姓不富。解決問題最根本的辦法,是讓百姓們能富裕起來。哪怕是在家務農的,也家家余糧不缺。這樣,大家才能沒有后顧之憂地讓家中孩子讀書?!?/br> 劉桐嘆息道:“可讓百姓們全富裕起來,這哪兒容易啊……” 常潤之倒是覺得泰昌帝這個認識很正確。 大魏不像她所在的年代,人口基數大。大魏雖然沒有徹底的人口普查,但估計起來,總人口數量一般不會超過三千五百萬到四千來萬的范圍內。 人口數量不多,但架不住土地多啊。大魏的土地,差不多是現代華國的百分之六十。只要開荒得當,因地制宜安排農事,再注重種子的優良培育,要說家家戶戶都能溫飽,這應該是可以的。 唯一擔心的是,有些貴族見這當中有利可圖,起黑心加重盤剝。 還是同一個問題——執行力。 常潤之正想著,就聽到劉桐道:“皇兄覺得,若想致富,最好的辦法便是廣開海域,與外海各國交易往來。說不定外海有更加豐盛、高產的各類種子?!?/br> 常潤之眼前一亮:“皇上打算開海域,與各海上國家交易?” 劉桐沒好氣道:“我這兒還擔心呢,你興奮什么???” 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