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92
,偏偏他又是個嘴笨的。 沒食欲,晚膳幾乎是沒吃幾口便撤了下去。 陰十七又站在窗臺邊上靜默不語,曾品正則去跟店小二要了壺熱茶來,還有一小碟子糕點。 他把茶與糕點放在桌上,沖陰十七說: “十七哥,這糕點聽說是今琳城很有名的梅花糖糕,有點兒甜,也有點兒香脆,你嘗嘗,看合不合你口胃?” 陰十七回頭看了眼,卻沒有動的意思: “你吃吧,吃完你去打聽一個地方?!?/br> 聽到打聽地方,曾品正三步并做兩走近窗臺: “是不是和陶婆婆有關?” 陰十七說:“嗯,你去跟客棧掌柜或店小二打聽打聽,就問一下,今琳城里最貧的民舍是哪一片?” 曾品正一點頭便出了客房,往樓下打聽去了,連糕點也沒嘗一口。 陰十七走回桌邊坐下,先倒了杯茶,看著熱氣騰騰的茶香四散,看了一會兒,又拿起一小塊梅花糖糕輕咬一口。 果然是脆脆甜甜,好吃得很。 曾品正打聽回來,沒有片刻停留,陰十七便帶著他直接出了客棧。 一到今琳城,陰十七便讓曾品正去買了輛普通的小馬車。 曾品正趕車,陰十七坐車廂里,兩人直往今琳城南和巷。 南和巷并非僅僅只是一條巷子,它是這片貧民窟的一個統稱。 曾品正照著從掌柜和店小二那里詳細與指的方向趕路,途中還向路人問了兩回。 半個時辰后,總算到了南和巷。 陰十七算了算路程,離她住的客棧倒也不是很遠。 不用找也不用問的話,坐馬車疾跑也無需走半個時辰的時間,大概只需兩刻余鐘。 曾品正把馬車停在南和巷的出入口,說: “我聽掌柜說,南和巷進出就兩個出入口,一個在巷頭,一個在巷尾。也不是真的巷頭和巷尾,就是大概一邊為首,一邊為末的意思,凡事總得分個主次么,大概就是這個意思?!?/br> 陰十七說:“那我們現在所站的出入口是巷頭?” 曾品正搖頭:“不是,是巷尾。巷頭在另一端,從客棧到巷頭更遠,反正我們也沒具體找南和巷幾號,從頭還是尾找起,都是一個樣的,我便就近擇了這個出入口?!?/br> 陰十七提步:“走吧,我們進去看看?!?/br> 曾品正拿下懸掛在馬車車頭兩邊的其中一盞燈下來,趕緊到前頭引路。 沒想剛走兩步,曾品正就被陰十七叫?。?/br> “品正,把另一盞燈也取下來。進了里面,我們分頭找找?!?/br> 曾品正不同意:“那不行!我是絕不能離你身邊半步的!” 他一臉沒得商量。 陰十七嘆了口氣,心知勸不了曾品正,只好重新提步往南和巷里走: “那好,我們一起找找。這會兒天黑,這里又是貧民窟,民舍多半早已閉門歇下,連燈都省了,我們的招子都要放亮些,特別是像破草棚或廢棄的無人屋這些,我們一定要仔細了找?!?/br> 曾品正問:“那要喊么?” 陰十七也想過這一點,可不能: “不行,動靜不能太大了,還亮著燈未歇下的人家倒是可以問問看?!?/br> 南和巷分了許多條胡同,一條一條胡同從上到下,又從下到上,左左右右地來回竄了好幾條胡同,兩人也沒有什么收獲。 停在一條僅微亮月光的胡同里時,兩人口舌微干,時辰也不早,已臨近戌時末。 曾品正說:“十七哥,要不我們明日一早再來?” 陰十七也知是她心急了。 天這樣黑,不僅許多人家無法敲門問問,就連一些無人住的空屋也不好問左鄰右里,看看有什么線索。 明早再來,確實較好些。 她點了點頭。 趁著薄弱的月光,曾品正提燈在前頭照著路,陰十七后一步跟著。 快走出胡同的時候,兩人突然聽到了一陣腳步聲。 就在隔壁胡同! 陰十七看曾品正:“你聽到了?” 曾品正說:“聽到了,我們去瞧瞧?” 兩人快步跟到隔壁胡同的時候,只覺得遠遠還能看到幾個快速掠過一間民舍的身影。 天昏地暗的,整一片黑,根本瞧不出衣飾袍服,無從猜出會是什么人。 兩人暗暗跟到那幾個黑影掠進去的民舍前,隱約可以從里面聽到一些聲音。 “你們是什么人?怎么能這樣亂胡闖入別人家里?” “等等!你們干什么!” “婆婆別慌!今日有我土娃子在,就沒人能輕易欺侮您老人家!” 婆婆? 后面再傳來什么聲音和話語,陰十七已然再聽不到什么。 她沒再趴在門上偷聽,而是抬腿就是一腳。 院門沒閂上,被她那么急急一腳,啪嗒一聲竟是大門! 陰十七幾步走進民舍院門,入目是一盞燈,滿院的人,卻不過是幾個高大男子。 院子小,不過幾人便站得滿滿。 堂屋里亮著燈,桌前臨近門這邊站著一個人,背著她站著。 那個人,她認得。 光一個背影,她就能認得。 桌后是一個年青小伙子,應該就是剛才嚷嚷得最大聲的那個年青人,他雙手緊緊護著一位老人家。 曾品正緊跟在陰十七身后,她看到的一切,他同樣看到了。 陰十七心里跳得飛快,之前那樣心急要找到祖母,可這會真見到了人,卻莫名地僵住了。 她滿臉的復雜,心里像是有一根針時不時刺她一下,提醒著她眼前的情景結合到先前聽到的話,是多么能讓她往不好的方向去想。 她僵立在院子里,沒了動靜。 后進的曾品正反而一聲便嘶喊了出來:“展大哥?陶婆婆?” 司展顏原本就有聽到聲音,可他認為在院子里的他的人可以處理得當,他并沒有轉身回看,也覺得沒必要。 可當曾品正一出聲,他霍然轉身,滿眼盛著驚訝。 就在今夜晚膳過后,他收到花宵的急信,說她離京到今琳城來了。 所以他急了,冒夜到南和巷里來找陶婆婆。 他了解她,她也了解陶婆婆。 她一到今琳城,一定可以比他比她兄長更快更早找到陶婆婆。 于是他不停歇,也不敢歇,就怕在今琳城怕過與她見面的機會。 幸好他來了。 她果然一下子就找到這里來。 陶婆婆本被土娃子護在身后,邊來人領頭的人是司展顏也沒能看清,也是她這一路上眼睛受了風沙,幾近半廢了原本還算清明的雙眼。 在白日里看人,就覺得艱難。 到了夜里,更是已看不清來人的模樣。 可曾品正那一聲展大哥已讓她聽出點蹊蹺來,陶婆婆半出土娃子身后,試著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