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0
陰十七又問:“按老伯這樣說來,那姚君可是大大的有名,也不知是否得罪了什么人,這才糟到仇人的殺害吧?” 這話一落,老伯很是奇怪地瞧著陰十七,問: “公子是剛到的揭北縣吧?” 陰十七微愣,點頭: “昨日剛到?!?/br> 老伯點頭,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樣: “怪不得了!” 姚君與林涯一樣,死后被斷為自殺,因為無論從現場偵察所得的線索,還是梨花船上的其他人所言,皆表明姚君是自殺而亡,并非有人將姚君毒害,再丟入湖中。 陰十七喃喃道:“自殺?” 八月初一當晚發生的自殺,那應該就是姜大月口中三起自殺案件的第一件。 案發現場就是她現今所在的這個五子湖。 抬眼望去,便可見到那艘巨大的梨花船停于湖中心,靜默而孤寂。 老伯搖頭嘆息道:“誰也沒能想通啊,這姚君好好的,怎么就自殺了呢?” 是啊,人好好的,怎么會想不開自殺呢? 無論是林涯,還是姚君,陰十七覺得總該是有緣故的。 老伯帶著陰十七繞著湖邊走過大半個湖,到了一處九曲水廊,他示意陰十七跟上。 兩人很快到了水廊盡頭,位于湖尾的一個八角亭,叫臨風亭。 陰十七問老伯,那第三個被衙門定為自殺的人又是誰? 老伯二話不說,便將陰十七帶到這臨風亭來。 也是看在陰十七出手便給了他一百文的份上,很是盡心盡力地為陰十七解答。 一進臨風亭,老伯指著亭中石桌旁的一張石凳,道: “今早就聽聞了蓮花客棧中又有人服毒自殺一事,我便在想,這人怎么那么奇怪,有什么過不去的坎非得死呢?” 說了好長一段話,也沒說到重點。 陰十七不得不提醒道:“老伯,你指這石凳做什么?” 老伯回過神來,似是初醒般: “啊,對!這個月第一個自殺的人是姚君,第三個自殺的人好像叫什么什么涯……” 陰十七在旁補上:“叫林涯?!?/br> 老伯道:“對,叫林涯的,而這第二個自殺的人就是半夜里坐在這臨風亭死的,一早被人發現時,他就坐在這張石凳上,整個人趴在石桌,口吐黑血,那張好看的臉啊,煞白煞白的!” 這第二個自殺的人,就是老伯前頭提到的逍遙子。 逍遙子一聽就是個藝名。 真名么,老伯不知道,還說不只他不知道,連梨花船上的方班主也不知道。 方班主就是長年駐在五子湖梨花船上五子戲班的班主,叫方永年。 方永年只知道逍遙子叫逍遙子,至于逍遙子哪里人氏,真名叫什么,家中可還有什么人,他都不曉得。 也不是沒問過,就是逍遙子從來都不說。 被問得急,還會撂脾氣說——再問,我就不編戲不譜曲了! 這哪行??? 這哪行??! 五子戲班就靠姚君這個能演能唱的,與逍遙子這個能編能譜的,兩大班柱那是缺一不可啊。 方永年閉嘴了,再不問,其他人便更沒有資格去問了。 何況逍遙子到底是什么人,其實也沒那么重要,任他再有才華,委身于戲班,那也就是一個戲子罷了。 夜里來五子湖花船上看戲聽曲的,都是有閑錢的人,也是不愛管閑事的人,哪里真會去管逍遙子的底細,最多也就初時的好奇心罷了。 逍遙子不說,死活不說,這事也就慢慢揭過去,漸漸地淡了,再無人提及。 陰十七眸落在老伯指向的石凳上,嘆息道: “既能編戲,又能譜曲,就這樣死了,還真是可惜了!” 老伯也嘆息:“可不就是么!” 陰十七問:“老伯,這逍遙子是在八月初幾死的?” 老伯道:“八月初四!就在姚君死后的第三個夜里!” 八月初一、八月初四、八月初七,都是隔上三日便死一個人。 莫說自殺趕著上,就這隔三日便有一個人自殺這一點,也是巧得可疑。 陰十七沉思著。 老伯四下觀望,見沒人在近處后,他神秘兮兮地與陰十七道: “公子,我還聽說一件事,這件事都說跟逍遙子自殺有關,公子要不要聽聽?” 自然是要聽的。 但據老伯這樣神秘兮兮,想引起她的興趣,卻又不干脆說出來的模樣。 陰十七果斷地掏出最后二十文錢,交到老伯的掌心里。 有錢好說話。 老伯眉開眼笑,把二十文錢數了個兩遍,確定一文不多一文不少剛剛好之后,他湊近陰十七,小聲說道: “聽說啊,逍遙子喜歡姚君喜歡得不得了,放在心上捂得實實的,但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哪里真會到無人曉得的地步!” 這男的喜歡女的,不是很平常么? 做什么要捂得實實的? 而且兩人都在戲班里,近水樓臺先得月,不是更容易喜結良緣么? 聽完陰十七發出來的疑問之后,老伯那笑得一個叫和藹,隱隱還有些笑話她的意思: “公子,你不會以為姚君是個姑娘吧?” 陰十七詫異:“難道不是?” 老伯大笑:“當然不是!” 斷袖。 陰十七在現代未領便當之前,她不僅是知道,且還是親身目睹過周糟有那么幾對的,男男玻璃,女女百合。 在領完便當,驚喜地在古代重生之后,陰十七安穩平淡地過了五年楚國的小日子,這還是頭一回聽到并遇到真正的男男玻璃。 當然,這里叫斷袖。 也只是聽到,并沒有真正遇到。 都死了,最多遇到的只是尸體。 老伯的意思是,逍遙子會選擇在臨風亭自殺,是想為姚君殉情。 也是在林涯自殺案件未出之前,關于姚君與逍遙子之死傳得最低調的風言風語。 沒什么人說,也沒什么人敢大聲地說,都是在悄悄地說,就像老伯剛才要跟陰十七說的時候一樣。 問老伯這是為什么? 老伯說,這人都死了,總不能再壞了兩人的名聲! 擲地有聲,言之鑿鑿。 陰十七聽后卻是一陣無語——你們都把這事傳得人人皆知了,居然還一副我不能說不能壞人名聲的好人模樣! 姚君是個男子,這是她初時聽老伯開講時沒想到的。 總下意識地覺得唱戲,且把戲唱得很好的,該是一個聲音極美的女子。 卻未想,她也一樣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 這跟女主內男主外的觀念一樣,人人都覺得該是女子燒菜做飯做得最好。 但去現代的五星大酒店里瞧一瞧,那些個金牌廚師往往是由男人掌的勺! 沒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