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
方老道經過,見著孩子頗有天分,便在揚州呆了半年,將自己的醫術與藥方盡數教給孩子。孩子自己學了兩年,又跟著表兄上山采藥,根據藥方做出一批退燒的藥丸。醫館用過后發現療效大好,由此與孩子商量在醫館做這藥賣,每月給孩子分紅。從一開始的幾十兩到后來的幾百兩,孩子手中有了銀子,姑父一家的日子也開始好過起來?!?/br> 這是一段真實而艱辛的歲月,為了不暴露自己,為了讓瑪爾屯氏一家盡快過上好日子,蘇景只能絞盡腦汁。比較其余的發明創造,醫術無疑是最好的。 至于什么菜譜酒樓,在阿克敦還是個百長的時候,揚州那些大酒樓只會直接把菜譜要走,而且一個沒進過廚房的男童,突然就成了大廚,誰會信?好在系統給他提供了醫術和許多超脫這時代的藥方,然而他也并不能在幾歲的時候就無緣無故成為神醫。 于是他跑到醫館去看人治病,可惜此時大夫都敝帚自珍,除了偶爾給他講些常用的藥草,看家醫術卻是不肯教的。至于說拜大夫為師做學徒,他想都沒想過,瑪爾屯氏寧肯餓死恐怕都不會答應。 直到鄰居說揚州來了個游方老道,賣的藥頗有幾分療效后,他才覺得抓住機會,果然幾次下來吸引老道的注意。他原本打的主意是跟著老道混兩天,等老道走了他就說學到真傳。誰知老道果真有幾分真才實學,又是追求自然大道的人,并不吝惜手里的東西。見他果有天份,停在揚州半年,把能教的都教了,還給他幾個藥方才離去。雖說他并不稀罕,卻依舊記得老道這份恩情。 唯恐突然就融會貫通太嚇人,他又自己研究兩年,將藥方稍作改動,使之療效更好,才制作出第一批藥丸送到醫館寄賣,然后便是合作擴張,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聽了這話,康熙上下打量蘇景一眼,發現他眼中并沒有甚么委屈乞憐,反而有種緬懷,難得愣了愣。 五爺他們目光便復雜多了,若這少年說的是真的,那便是他們的侄兒。雖說兄弟間的感情未必多好,但誰家的兒子不是從小錦衣玉食長大?哪怕是瘸了腿,從小就矮了兄弟們一頭的七爺府上呢,他的阿哥格格們出來又有幾個人敢怠慢,更別提要為糊口費心思了。一想到家中的兒子,對比面前的蘇景,五爺他們心腸便不由軟了幾分。再看邊上一時黑臉一時白臉,此時已徹底傻住的四爺,連九爺都添了幾分鄙夷。連自己的女人都管不住,兒子送到外面吃苦,平時還挺能耐! 四爺死死盯著面前的蘇景,他已經確定蘇景說的就是自己府上。他從來自詡治家嚴謹,福晉賢惠,后宅安穩,誰想猛然竟竄出個本該夭折的兒子。他應該暴怒,應該立即否認,不至使汗阿瑪認為他連理家的能力都沒有??蓻]來由的,對上蘇景平淡冷靜的目光,他就有些心虛氣短,竟從內心升起一股蘇景說的都是真的,他就是自己兒子的感覺。 可如果這一切是真的,福晉當如何,他當如何,弘暉當如何,蘇景,又當如何? 只是一想,四爺便覺得天旋地轉,頭一次感覺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怔怔望著蘇景。 蘇景飛快收回目光,道:“萬歲,奴才的故事講完了?!?/br> 康熙端著茶盅遲遲沒說話,屋里靜的像是沒有一個活人。直到木思阿回話道反賊已全部清剿,又有阿克敦請安的聲音從外面傳來,康熙把所有人打發走,讓人傳阿克敦進來。 臨出門前,康熙吩咐十三爺讓人帶蘇景去用點心,十三爺一震,立即明白康熙的意思。見四爺難得渾渾噩噩,十三爺嘆了一口氣,帶著像是什么都沒聽到目不斜視的蘇景去了樓下已收拾好的艙房,讓人上熱水洗漱,再備茶水點心,只是走前,吩咐了幾個侍衛守在門外。 蘇景見此一笑,自如的到屏風后更衣泡澡。 康熙的艙房里,即便才立下大功,但阿克敦依舊不敢抬頭,他也沒料到蘇景竟一來就將事情捅破了。他原本的打算是立功后看看萬歲的心情,把事情慢慢一點點露出去,讓萬歲自己察覺點眉目,到時候再仔細斟酌著將事情稟告,哪知…… 然而事已至此,萬歲問話,他不能不回,更不能隱瞞。便將事情來龍去脈說了,末了將頭死死抵在地上道:“奴才自知犯下大罪,只是萬歲,蘇景的確是雍親王的庶長子,奴才萬萬不敢混淆皇家血脈啊?!?/br> 一個茶盅兜頭砸在阿克敦頭上,“狗奴才,好大的膽子!” 被砸的頭破血流的阿克敦不敢吭聲。 罵過后康熙怒氣未消,他實在沒想到,皇家竟會發生如此丑事。雖然后宮與王府后宅此等嫡庶傾軋的事從不鮮見。正如當初他連連喪子,難道他不懷疑,不清楚其中必有緣由么??蔀榱嘶始殷w面,他只能一面加強對后宮的控制,收攏后妃們手里的權利,面上依舊要粉飾太平,絕不能讓消息傳出去,以致皇室顏面無存??珊⒆迂舱劬土T了,竟出了誤判孩子死亡,讓孩子流落民間長大的事情! 人言便罷了,要如何斷定蘇景是皇家血脈?倘若弄錯,那是天大的事情,尤其太子不中用,他對老四還在觀察,看能不能委以重任!若不認,照著之前短短時間與蘇景的接觸,與方才阿克敦的講述,他實在舍不得。不說弓馬,光是這孩子能讓江南一干大儒稱贊,士子們紛紛拜服,他就舍不得。滿人坐了這么多年江山,然而在文風鼎盛的江南,依舊有許多漢人不肯歸心,私下稱滿人為蠻夷。若皇家有這么一個皇孫,其中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在心中飛快計算一番得失,康熙已隱隱有了主意,既舍不得,更做不出賜死可能是親孫兒的事情,那重要的就是孩子身世是否是真的了。 康熙瞇了瞇眼,道:“你說當年是老四府中的婢女將孩子抱來的?” 阿克敦聽出康熙話中已有了轉機,忙道:“是?!?/br> “既如此,你怎能斷定那婢女說的是真話?” “回萬歲,奴才與奴才妻子也唯恐那珠丹撒謊,故此奴才借著辦差特意回京打聽過消息,找到了當年送珠丹去黃花山的車夫,那車夫不知奴才用意,承認當年正是他和另一名太監送珠丹去的黃花山,照規矩,他和那名太監該幫著珠丹一起將孩子葬了。只是當年他們看著奴才妻子的meimei已死,孩子又沒了,風冷山寒的不愿多受罪,故此珠丹一說她自己來,他們就先回去了。奴才又去珠丹住過的八里胡同打聽,當年的左右鄰居還在,有些還在內務府當差,他們說記得當年珠丹是曾經抱過一個孩子回來,有人問起,珠丹都道是姑太太家的孩子,因差事忙,暫且叫她養幾天。過了半年,珠丹家姑太太犯錯被杖斃,珠丹又被攆出雍親王府上,鄰居們就沒見過珠丹一家,內務府還查過,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