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
書名:那個和親失敗的公主 作者:顧了之 她是無法與國同亡的公主,于國危之際自請和親卻落了個慘死荒漠的終局,再睜眼,她在襁褓里,成敵國將門之女。 他是煊赫九州的梁國世子,氣定神閑,翻手為云覆手雨,驚才絕艷,一言以易天下勢,芝蘭玉樹,惹窈窕淑女爭相求之。 曾道相遇是命數離奇。 “二十四奇花,朵朵綻于指尖,君二小姐之舞,可謂艷絕天下?!?/br> “三十六和弦,聲聲扣人心扉,世子之琴,果真名動四方?!?/br> 卻原是神來之手擺布其間。 “我是死過一次的人,所以才更想為自己活著,對不住,這命我還不了?!?/br> “我一生從不做選擇,我要這天下,也要這天下里,一個鮮活完好的她?!?/br> 成哉?敗哉? 且看他風云際會處,四面楚歌時,博一局生死弈,任她逆沙而行,篡天改命。 內容標簽: 前世今生 天之驕子 重生 靈異神怪 搜索關鍵字:主角:君初瑤,容燁 ┃ 配角:君項寒,君辰,容泠,容煬 ┃ 其它:重生 ================== ☆、楔子 我要講的這個故事,若是放進矞洲大陸綿延數千年的歷史里,或可被稱為一段傳奇。 它發生在亂世之末。 列國并立,梟雄遍地,烽火狼煙滾滾彌漫了兩百余年,以濃重的血色渲染出矞洲大陸的破碎山河,涂炭蒼生。 這一時期,史稱“南武”。 在那兩百余年間,有著邈遠至似乎永也望不見盡頭的弱rou強食,割據紛爭,直至南武晚期,波詭云譎的局勢才終于漸趨明朗。 晚武天下,四主共分。東南有梁、西南有祁、北有綏翻云覆雨、另有遺世之國西昭獨立。 說起來,差一點就該是五主了。 要問此言何出,還得從十五年前那一場驚世的滅國屠城戰開始講起。 關于這一戰,史書中記載頗豐,只可惜,有些真相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之外。 正史所載的是,綏烈王二十七年,方及弱冠的綏世子以“和親一事韶國毀諾在先”為名請戰,陳兵三十萬于韶綏邊境,后經三月連克十五城抵至韶國國都,谷里。兵臨城下,韶靈王見勢不戰而降。綏世子受降宣統,后又下令引怒華江水淹城。 時值怒華江夏汛,大水浸沒了整座谷里城,百姓隨水而流,溺死之人不計其數。大水退卻后,光是疫情便在這昔日國都中肆虐了四年。 值得一提的是,韶王宮并非毀于這場水禍。綏國受降當日,韶王宮西面的花朝殿突然起了火,原本可以很快被撲滅的火卻以超乎常理的速度蔓延開來,一直燒了三天三夜,整座韶王宮因之覆滅,大小宮殿具不辨模樣,僅剩斷壁殘垣。宮中之人,上至國君,下至太監宮娥,幾乎無人幸存。 那是韶王宮最后的混沌,也是它最后的生機。 此后種種,皆歸于寂。歲歲年年,無人問津。 正史中所能找到的,關于韶為綏所滅的記載,差不多就是這些。然而這場滅國屠城戰實在來得既唐突又蹊蹺,有心人便在過后幾年對其專門進行了深入研究。一些舊事也便隨之浮出水面。 世人的關注點,大多落在戰爭的導火索,即綏世子請戰時所提的“和親”一事上。要講清楚這事,還得將時間倒回去。 地處西北荒涼之境的綏國百年來流傳著一個傳說,說是在大漠中心,出沒有一種人身蝎尾的奇物,容貌妖艷至極,靠吸食人的精氣為生。人們稱其“蝎女”。 傳說的虛實無從考證,但確實時常發生有人詭異消失于大漠的怪事,人們依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說法,途經大漠時多選擇繞道而行。久而久之,過路商人便在大漠邊緣開辟了一條綿延往東的商道,后也供軍隊行軍使用。 綏國就是靠著這條古道,由一介小國逐漸發展壯大的。一代又一代野心勃勃的當權者蠶食著鄰國的土地,步步逼近位于大陸最東端的韶國。 到了綏烈王這一代,韶綏兩國之間已無“障壁”。 韶國在百年前曾是盛極一時的東方霸主,近年來卻因長期存有的政治弊病和接連幾代國主的不治而日漸式微。 到了韶靈王這一代,韶國本就如病入膏肓之人,難有回天之法,加之韶靈王在位期間貪圖美色,昏庸無道,最終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綏國長年來的虎視眈眈令韶國朝中的有識之士們惶恐不安,幾度聯名上奏懇勸國君勿再沉迷美色。當韶靈王如夢初醒,意識到局勢的緊迫之時,已經太晚。任是左商議,右商議,也只勉強敲定了緩兵之計——和親。 然而綏國再強盛也終究是蠻荒之地,野蠻好武、男尊女賤的傳統根深蒂固。朝中上下任誰都明白,不論哪一位公主嫁過去,都將成為犧牲品。 國君因而日日躊躇難下決心,誰想一次朝議時,韶國最受寵愛的小公主蕭甯不顧重重阻攔闖入大殿內,自請和親。 當日十六歲的小公主與韶靈王對峙那一幕,恐怕在場的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忘記,可惜的是,這一筆尚未來得及被載入史冊,韶國就被滅了。 韶靈王最終確實是忍痛割愛準了蕭甯的和親之請,并封其為“嘉懿公主”,令遠嫁綏國世子的,那么,自然也不存在什么“毀諾在先”的罪名。 所謂“毀諾”,其實不過是蕭甯慘死在了和親路上,未能真正嫁給綏世子罷了。 此事在韶國被滅后才曝光于世,綏國對此似乎歉意全無,只將蕭甯厚葬于王陵中,并象征性地追封了她一個謚號。 世人也并不意外,綏滅韶是既定之策,起兵的借口滿地皆是,隨手揀一個便可。只是可惜了韶國那位傳說中貌可傾國,舞可驚世,琴棋書畫無一不通的公主。光是才貌便足夠令人歆羨,又在國危之際挺身而出,欲犧牲一人挽回大局,更是難能可貴。以至后來數年,但凡有人提及嘉懿公主的名字,便免不了幾聲“紅顏薄命”的嘆息。 嘉懿公主的死因也成為了研究滅國屠城戰之人的后續關注點。 蕭甯的和親隊伍里有幾百名隨從,他們之中部分人的尸首是在事發數月,也就是韶國被滅之后被人發現在大漠的。據當地的仵作檢驗,公主包括她的隨從們皆是死于刀傷和箭傷。 大漠里極熱極燥,又出沒著野物,即便是埋于沙地中有幸保存下來,那些尸塊也早已殘缺得不成模樣。蕭甯的尸首也在其中,算是較為完整的一具,只是面目早已不可辨,能斷定她身份的唯著裝而已。 再度追溯那段歷史時,人們發現,當時正值南面兩大國梁祁之戰,戰爭已近尾聲,梁軍對祁國殘余的亂軍乘勝追擊,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