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5
稻花魚、稻花鴨說起來還是挺好聽的。 這時候,周恒其實已經不需要做什么了,只要維持住這個局面,不藏私的把方法傳下去,這個有了通暢的道路的縣城就煥發出了不一樣的光彩。 崔青義最終還是沒有過來這邊,他們太忙了,就連準備下一次春闈的崔青禮都被指使的團團轉了兩年才回來,他要是去的話……嗯,還是不要想父親的那句自理了。 三年任滿,周恒治下的白桐縣稅收增加了四成,新生兒數量比往年新增二成,秀才比往年多了九個,舉人二名……考績優秀,升慶州府同知,正六品。 周恒上了謝恩的折子,另外還有請封誥命的,現在他得了個優,已經可以給妻子請封了。 然后他看了看資料,慶州府,是隔壁省的,一個異族多、山民多的地方。 隨后他收到了老爹的信,總結中心思想:老大已經推廣了你的復合種植法,效果不錯,滿意,已經記住你了,慶州也是一個比較貧窮的地方,只要是對國對民有利,放心大膽的干,你爹支持你,老大也支持你…… 周恒:“……” 王氏得知后,面帶喜色,隨后又嘆了口氣,長子回京準備春闈,自然妻子也跟著回去了,現在這么久沒見,不知道她的大孫子現在多大了,不過轉而又一想,老爺子的意思是等他們去上任了,長子次子女兒并著大一些的庶子女都一起過來,到時候孫子會留京,但是兒子兒媳在,第二個孫子還會遠嗎? 為什么女兒也會來呢,原先她這個年紀正是留在京城相看的時候,但是現在親事已經定下來了,出嫁還在三年后,所以才讓她到父母身邊去走走。 以后一輩子不知道還有沒有出京的機會了。 是的,定親了,這事都定下來了周恒和王氏才知道,是圣旨賜婚,對方是恭王的嫡次子,恭王則是當今的庶出幼弟,當今登基的時候,對方才剛開蒙,之后一直謹遵當今的意思,頗受看重,手里也有些權利。 以后不出意外的話,青菡就是郡王妃了。 所以雖然是最后知道,但是王氏一點不樂意都沒有,收到信后激動的買了一大堆木材準備給女兒……打家具做嫁妝。 周恒:…… 女兒才十五歲就定親了,十五歲! ……不不不,往好的方面想,□□皇帝之前女子十五及笄就可以嫁了呢,現在好歹可以留到十八。 ……啊,再怎么想,也覺得不太甘心呢——這是來自養了珍珍公主到二十六才不舍的嫁出去的父親心聲。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 (*/v\*) 咳咳,這些具體的數字什么的雖然找了資料,但也不要太認真啊,無法考據_(:з」∠)_ ☆、紈绔子弟完結 跟著相對應的就是崔青義的婚事,他今年十八, 已經訂親了, 女方現在才16歲, 婚事是在兩年之后的事了。 她同樣是世家大族出身, 是家中嫡次女,據聞品性溫良,樣貌姣好。 這門親事還是在崔青義中了秀才才順利說成的,不然女方不會答應的這么痛快。 嫡出的孫子孫女親事都是崔永之和李氏千挑萬選選出來的。 周恒基本插不上話,他所在的層次跟他們的差的太遠了。 周恒也不會異想天開來個自由戀愛,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如果真的自由戀愛了, 如果不是自幼來往的通家之好, 只會被人說品性有虧, 尤其是女方,有了這種名聲,再尋親的時候檔次會下降許多,不介意的人很少很少。 如果他真的鼓勵他們自由戀愛, 在這個大戶人家男女壁壘分明的時候, 能夠自由戀愛的會是什么好人家? 那不是為他們好,而是害他們。 到了慶州府,他跟上面的人做了交接,很快就上手了。 這里按照普遍程度來說比他所帶過的白桐縣還要窮,因為那里好歹還有一些肥沃的水田,可以種植水稻, 可是這里山地太多了。 而且這里的水資源也不像那里豐富,在白桐縣生活的人家,rou買不起,可是魚的話還是可以的,熟悉水性還能下河去摸幾把,改善改善伙食,可是這里,沒有大江大河,只有一些頂多一米來寬的溪流。 但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的,這里的山珍比白桐縣要多的多,有珍貴的茶樹和茶樹姑,他還發現了松露等等。 而且山地多也沒事啊,可以嘗試一下梯田,這里沒有大江大河,但是地下水的含量還是挺充沛的,畢竟溪流多,雖然沒有匯聚成大江大河,數量上卻是不少。 這里還有那么多的水果,比如說大名鼎鼎的荔枝。 不過萬事還是遵循一個: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則。 這里的山路太不好走了,這里又沒有河流可以走水運,只能靠山路,這個路是勢必要修一修的。 為此他調了徭役,以前官府攤派的徭役活計都是累人的,休息不當很有可能大病一場,甚至殞命,可是在他的主管下,那是勞逸結合,而且吃的管飽。 對待山民一視同仁,給他們許下種種好處,比如說開墾荒地,五年內不用交稅,幫他們建立學堂,免費讀書識字,還有請熟練的繡娘教他們手藝等等,只要他們愿意下山,待遇比普通的漢人還要好上一些。 這樣的待遇,有些人就忍不住心動下山,然后切切實實的體會到了好處,口口相傳,就有更多的山民愿意下山。 負責協調與這些山民異族的事是由林凡負責的,而崔青禮和崔青義則跟在他身邊幫忙打下手,以后他們也是會走這一條路,多學點,以后就能少走一些彎路。 以前那些當官的人,對這些異族都是抱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看待他們的,別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也會警惕以待,時不時的還會發生沖突,但只要拉得下架子,不會觸及他們的根本利益,一點一點的,就能夠讓他們進入這個大家庭,畢竟56個民族是一家嘛。 這里的肥沃的良田少,所以農戶勢必要種大量的田地來保證日常糧食需求,周恒就請了許多有經驗的老農和果農,選定了區域,在山頂上還有坡帶上種下荔枝樹,到時候可以收獲果樹,還能穩定水土,其余的空地就是收拾出來開墾梯田的,不過這樣的水源要充足,讓山里面的水稻可以健康成長,有了充足的水,那自然又可以照搬原來的那一套,養上稻花魚和稻花鴨,獲得豐收。 后面熟練了,也不僅僅限于各種魚類,還有蝦、蟹。 王氏是帶著兒媳女兒奔走在官夫人和商夫人之中,一開始的起始資金都是這些富商捐獻的。 為此周恒在衙門外面立了一座功德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