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7
緞莊、酒樓、米莊等,都在施五和蔣勇、三子的名下。而他們在縣城內外的地產、田產和房產,更是數不勝數。 施五如此,他背后的曹嚴的私產自然也不會少,就算交合縣不是曹嚴的老窩,光憑施五平日里對他的孝敬,也不必一般的地主老爺差了。 如此巨大的一筆財富,能讓施五在交合稱王稱霸這么多年,自然也能讓李文柏更好的建設交合縣的經濟,使百姓富足。 接下圣旨的當天,李文柏便差人查抄曹嚴施五蔣勇等人在交合縣的所有財物、地產、田產和房產和各間鋪面。 衙門內內外外,所有衙役文吏忙活了五天后,最后的查抄結果出來了。 當李成將查抄結果遞上來的時候,盡管已經做了心理準備,但看到查抄結果的瞬間,李文柏還是震驚了。 總計豪宅十一處,地產百畝,全在街道的繁華地段,田產七百六十五畝,綢緞莊、酒樓、米莊等鋪面總計三十七間,各處米倉所囤積的米共計三千石。白銀三十萬兩,其余金銀首飾不計。 李文柏越看越生氣,忍不住重重拍了一下桌子,怒道:“難怪交合縣這么窮,原來是集一縣之民力,養活曹嚴和施五這兩人。如此畜生,簡直天人共誅?!?/br> 眼下有了錢,就該想想怎么用了。 這些錢的使用,關系到交合縣的建設,對此,李文柏的心中要有打算。 現在最先要處理的,就是田產的分配問題。 自從縣衙開始查抄施五等人的田產后,縣衙里,便天天有百姓來叫苦喊冤。 他們當然不是為了施五喊冤。 如今交合沒了施五這樣的禍害,如果還有什么能讓百姓喊冤的,那便只有百姓們賴以為生的田地了。 原來,這些百姓都是曾經被施五等人欺壓,強買強賣,甚至是巧取豪奪了田產的小農戶。如今見施五的田產被縣衙抄了,便想求李文柏將田產還給他們。 這是理所當然之事,李文柏當然不會拒絕。但他還有別的想法。 交合縣地處隴右,因為地理的關系,土地大多貧瘠,一畝田稻谷的畝產量只有江南地區的一半不到,把精力放在種地上,能獲得的效益太低了。 在他看來,種田并不能使百姓們脫貧。 將田地分還給百姓,只能解救一時之急,一旦遇上旱情亦或是別的天災,又該餓死一大片的人。交合縣的貧窮,將會永遠持續下去。每年依舊會有人餓死。這是李文柏不愿見到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開發交合縣的商業經濟,讓百姓通過商業貿易來養活自己。 所以,在思考了一整晚后,第二天,在李文柏的安排下,縣衙外貼出了一張告示。 第143章 勞作換田 這張告示, 是關于施五蔣勇等人名下的財產處理的。 首先是田產。所有田產, 但凡有過強買強賣、巧取豪奪的糾紛記錄的, 都無償返還給田地的原來農戶, 沒有糾紛記錄的田產, 則是暫時收歸公有。若是百姓想買,則可以低價出售。 但低價出售的田產,僅限于無田或者少田的百姓。家境富裕的百姓或者地主, 則無權購買。 這些, 便是田產的所有粗略方案。 一枚石子蕩起千層浪,誰不想有自己的田地, 這樣的方案當真是蒼天有眼,給他們交合一條活路。估摸能夠買得起田地的, 反復抓著識字的人念上面的告示。 也有心有疑慮的, 這李文柏看上去像是青天大老爺,能夠整治了施五,只是……無論是按照慣例,還是戲文里說的, 這田產不應該直接分發到百姓的手中,怎么能用它賣錢呢?二兩銀子確實不多……但是既然是窮苦之人, 哪兒有二兩銀子呢?人群之中開始sao動, 不知道是誰喊道,“這些田產反正也是施五等人的不義之產,為什么不全部分給沒田的窮苦百姓呢?田產雖多,但沒田的窮苦百姓更多?!?/br> 李文柏早就準備好了, 讓守著告示的衙役說道,“縣衙不是你們的父母,沒有義務將不屬于你們的東西送給你們。若是無故將所有田產分給窮苦百姓,那么對于以前辛辛苦苦掙錢買田的百姓而言,是不是不公平?這已經是李大人開恩,若不是大人,哪兒有這樣的良田出售?” 不患寡而患不均,李文柏深知其中的局限性,所以他絕不會直接把田產全部分給了窮人。 “那晚生斗膽問,那些沒有田,快要餓死的窮苦百姓,該怎么辦?衙門可有良策?晚生曾聽聞大人在去歲冬天,以工代賑,救濟百姓,為何現在查抄了施五等人的家產,反而吝嗇了?大人可曾忘了,當初許下的承諾?” 人群中,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問道。最后一句是對著剛從縣衙里出來的李文柏說的。 看了看他,這個書生有些面生,應該是游學歸來,或者是異鄉學子游歷至此。 一般年輕的讀書人,大多理想高于現實,甚至是脫離了現實。他們眼中的“為官者為民請命”,更多的,是“為窮人請命”,而不是為“為所有百姓請命”。 李文柏笑了笑,說道:“本官曾經對交合百姓許下承諾,不會再讓百姓們餓死。無論到了何時,本官自然都不會違背承諾。窮苦百姓很快便會擁有自己的田地,這點,本官可以保證?!?/br> 書生還想再問,李文柏卻擺了擺手,道:“爾等無須多問,不久縣衙便會發出布告,大家靜候佳音便是?!?/br> 見李文柏如此說,書生便不再多說什么。 田產的處理公布完畢,接下來,則是施五等人其他家產的處理。 施五等人的宅邸、地產和鋪面,如綢緞莊、酒樓、米莊等,則是采用拍賣的方式,價高者得,換取的錢財,充作縣衙金庫。至于銀子和米糧,則是全部歸入衙門倉廩府庫,作為公用。 對于這些處理,百姓們倒是都沒什么意見。宅邸、地產和鋪面的爭奪,都是那些小地主們的事,普通百姓們哪里會關心? 到了晚間,李文柏一個人宅在書房里,準備著接下來的各項計劃。 門外傳來敲門聲,得到李文柏的同意后,李成推門而入。 “大人” “嗯?!崩钗陌貑柕溃骸叭q臘月我讓你派人去京都找會制作宣紙的紙匠,找到怎么樣了?” 忙了一個冬天,李文柏都快忘了這件事了。如今交合百廢待興,李文柏想到了縣城西邊的那片草場,才忽然想起來,改良宣紙的事情,是時候提上日程了。 人派去京都找了幾個月了,應該都洽談好了吧。 果然,李成點點頭,道:“年前京都那邊來過信,說是找了兩個紙匠,成功談妥。過完年便會離京,想來,這幾日便能到了吧?!?/br> “嗯,那便好?!?/br> 李文柏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