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6
緊,早就被各種名目都挖走了。 但有“不與民爭利”這一條在,這話就誰都不好開口,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李定宸。 李定宸自然順水推舟,讓朝臣們上折子,商討出一個章程來。 若是上交給國庫,以什么名義交?誰來管?該怎么管?朝廷的每一項決策,這些都是要實現考慮好的部分。 這件事發生得如此自然,以至于除了王霄和一小部分他身邊的人,整個朝堂上下,竟是沒有幾個人發現,小皇帝已經借著這件事,自然而然的,開始插手朝政了。 第42章 早作決斷 “首揆,當早作決斷才是!”才一下朝,往回走的路上,同為閣臣的杜卓華就趕上來,匆匆說了這么一句話。 甚至等不得回到內閣。 王霄面色嚴肅,眉頭慢慢皺了起來。他知道,這是因為人心亂了。 皇帝畢竟是皇帝,不論年紀多小,這個身份所代表的意義,到底不同?!獫h唐時,還多有以臣凌君、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但到如今,儒家教化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這君臣之綱,哪一個作為正統儒家傳人的心里能越得過去? 別看杜卓華說著好似大逆不道的話,但正因說了這些話,才見得在他心里,皇帝畢竟是正統,一旦年長收權,他們其實是無法阻擋的。 王霄心下又是一嘆。 他連這樣的話都能說出來,又怎么可能看不清,他們現在不管做什么,都不過是困獸之斗,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早作決斷,決斷什么? 其實因為王霄本人嚴謹端肅,所以真正能夠圍繞在他身邊,進入核心的人,也大都不是藏jian之輩。然而權欲動人心,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如今眼見著被皇帝當成眼中釘rou中刺,他們難道還有別的選擇? 所謂決斷,只怕是……廢立之意。 王霄知道,當年自己棄幾位年長的皇子不選,而改為扶幼帝登基,多少人在背地里議論,認為他這是要借機抓權。陛下成年了,他縱然是先帝留下的輔政大臣,能做的也有限。但若只是個孩子,情勢便大不同了。 便是他自己,也不敢說這個選擇全是一片公心,的確有過帝王年幼自己行事便無所掣肘之意。但他所想的,也不過是趁著這個時間,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多做幾件利國利民的事。 千秋之后,青史之上,王霄這個名字,當有一席之地。 這是私心,卻不是私情。他并未想過要借此為自己謀多少好處,更沒想過自己能始終占著這個位置不放。然而一步步走到今天,才發現許多事都已經由不得自己。 以他如今跟皇帝的關系,絕無緩和的可能。后面的人頂著他不能后退一步,而李定宸也需要借由他在朝堂上建立起自己的權威。 下面的人折騰了半晌,想出來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廢了這個皇帝,重新扶持一個上去。但坐在那個位置上,但凡有點能力,誰又甘心一輩子只做個傀儡呢?若是半點能耐都沒有,真坐上了那個位置,眼前是痛快了,卻終非長久之計。 只要翻翻史書,就知道一個昏庸無能的帝王,對一個皇朝而言意味著什么。 何況……唐朝以各州節度使掌兵,于是自從安史之亂后,屢有節度使作亂、自立乃至犯上。晚唐五代史,就是一個個節度使推翻了上司下臺,然后又被自己的下屬推翻的歷史。直至宋代周而立,節度使便成了朝廷不敢實授的虛銜。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了成功的例子在前,后來的人誰能夠忍得住這種誘惑? 君臣之禮是定身份。這身份定下來,每個人才能各安其職。 不臣之心,一旦生出來,那就無論如何撲滅不了。 今日他王霄若當真一手掌控帝王廢立,叫后人看了,只要有這樣的機會,有幾個能忍得住不去效仿?千秋萬代之后,恐怕史書上留下的,不會是他做了多少實事,只會是臭名罵名。 王霄想得入神,也就難免有些恍惚。聽見身邊有人喚自己,他抬起頭來,才發現內閣已經到了,自己卻一直站在門口沒有動。 叫他的人就是杜卓華。 內閣通常滿員四人,但通常都只有三個人。他是王霄援引入閣的,就是為了壓制次相顏錦泉。所以,不管什么事,他都是跟在王霄身后,鐵桿的王黨。 之前他說了那句話之后,也沒敢在外面就繼續,便分開走了,還特意放慢腳步給王霄讓路。誰知王霄走到這里就站住了腳不動。他站在門口,其他人自然不敢隨意進出,但政務繁忙,不敢耽擱,因此都一臉焦急呢。他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前詢問。 王霄擺擺手,示意無事,慢慢的邁著步子往里走。 他的年紀其實不大,今年才五十五,但外表看上去卻跟六十三歲的內閣次相顏錦泉差不離,甚至更顯蒼老。王霄平日里不服老,這會兒卻打心底里生出了幾分力不從心來。 心不在焉的處理了一日的政事,回到家里,自然又有不少人過來拜訪。今日小皇帝已經在朝堂上擺明了車馬,他們就須得要想好應對之策,不能事到臨頭再去發愁。 奉了茶水點心,眾人各自落座之后,誰都沒有立刻說話,氣氛一時也不免沉凝下來。 片刻后,王霄才開口,“都是什么態度,說說吧?!?/br> 眾人面面相覷,還是沒人開口。最后還是杜卓華這位三相站出來,“首揆不是聽不進別人意思的人,有什么想法,就說吧?!鳖D了頓,見沒人接話,便道,“我就先來拋磚引玉?!?/br> “其實此事也沒什么可說的,如今擺在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順順當當的讓陛下親政,屆時要如何處置咱們,就只能聽憑圣裁了?!彼壑?,說到這里停了下來,沒有繼續說二是什么。 這件事在座的人有一個算一個,誰沒想過?但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只能在心里想,只能用眼神和動作意會,真的下定決心去做之前,誰也不會說出來。 心里想想和開口說出來,那是絕對不一樣的。 氣氛仍舊沉悶著,半晌才有一個人小聲開口,“由著陛下,豈有我們這些人的活路?” 從來政權更替,多的是血流成河。雖然大秦素來沒有殺官的風氣,除非罪大惡極,否則最多也就是貶謫、流放,最多奪了功名。但對他們來說,那與死了又有何異? 王黨勢力龐大,皇帝不管是要立威還是要讓自己的人上位,都必然要動一批人。為了安撫人心,下面的人或許還有活路,但今日坐在這間屋子里的人,只怕一個都跑不了。 “那第二條路,可不好走?!币恢北3殖聊睦舨可袝喰幸宦掏痰拈_口。 王霄不由看了他一眼,這個時候站出來唱反調,未必是不想走這條路,或許只是想要激出眾人的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