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
祖母,還使喚不了她了? 雖然在這件事上,老太太使了點心思,但她卻不覺得自己狠心。還打算著,一旦林憶昔摔了碗,就讓丫頭們散播出去,說堂堂安平侯爺的嫡女嬌貴不中用,連碗粥都端不了。她本來不想把事情做絕,可為了憶蓉,只有犧牲憶昔了。況且,自從崔氏掌了家,就開始作妖。說什么侯府奢華太過,不是長久富貴之法,要節約,各房的用度都降了一等,連自己的粗使丫鬟都裁了幾個。 她正有氣沒地方撒呢。 崔氏也太張狂了,仗著自己出身好,便不把她這個婆婆放在眼里。 今年四皇子、五皇子就要滿十六歲了。按規矩,皇子年滿十六就要出宮建府。如今,兩位皇子分別受封為吳王、鄭王,宮里已經開始從功勛貴女中為兩位親王遴選王妃。據小道消息,太上皇有意從自己家選一個,老太太覺得寶貝孫女憶蓉希望還是很大的,當然,前提是林憶昔那臭丫頭落選。即使老太太不想承認,她心里也明白,現任侯爺的嫡女比已故老侯爺的嫡孫女,勝算要大的多。 何況林憶昔兩者都占了。 一個府里不可能出兩個王妃,如果林憶昔選上,自己的憶蓉就徹底沒戲了。 所以,為了二丫頭,也不得不犧牲大丫頭的名聲了。 可是,她沒想到,接下來發生的事,超出了她的預料。 林憶昔覺得自己的手都快被燙掉了。眼看著端不住了,遂把心一橫,暗道:她們這是謀劃好的,想讓我吃個啞巴虧,也不看看我林憶昔是不是古代嬌滴滴柔弱弱的小女子;認識我的人誰不知道,我林憶昔什么都吃,就是不吃虧;這賬,我林憶昔記下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不過,今兒也不能便宜了她們! 林憶昔咬著唇,額上青筋都爆出來了,可見在忍受著極大的痛苦。她右腳邁出一步,左腳不著痕跡地踩在右腳后腳跟上,身子前傾,頓時不受控制,應聲跌倒,將整碗guntang的燕窩粥全數蓋在了林憶蓉大腿上。 林憶蓉當場飆淚,鬼哭狼嚎。 先是叫“祖母”,后又罵林憶昔許多難聽話,一邊哭一邊大喊:“祖母,好祖母,她定是故意的,您可要為蓉兒做主!”一邊哭一邊罵罵咧咧,一邊發狠,“打她,大板子打她!讓人打她!不,這樣太便宜了她,翠紅,去拿瓷瓶子”她喊貼身丫鬟的名字,“打碎瓷瓶子讓她跪在外面!”這是她懲罰不聽話丫鬟的慣用方法,十分有效,如今那些小丫頭子見了她,哪個不戰戰兢兢? 林憶昔暗嘆,這么小,就如此歹毒,該把燕窩粥蓋她臉上的。 也趁機叫:“祖母冤枉,我真不是故意的?!?/br> 一時丫鬟婆子跪了一地。四姑娘憶如也跪著求情,三姑娘憶云原本作壁上觀,見滿屋的人都跪下,便也跪下,五姑娘才八歲,嚇得埋頭在奶娘懷里哭。 老太太看到寶貝孫女疼得臉色煞白,哭得撕心裂肺的,早亂了分寸,自然是她說什么就應什么。再加上本來心中就郁結出來的怨氣、怒氣,一股腦兒的沖上天靈蓋,沖得她理智全無,也一疊聲的喊人拿瓷瓶子、打碎。若是平常,她就算生氣,做起事來也有分寸,斷不會罰得如此重。畢竟林憶昔是侯爺的嫡女,他夫妻倆又都是護犢子的。 跟林憶昔來的丫頭婆子看這陣仗,都知道大事不妙。 慧香、菱香更是急紅了眼,跺著腳叮囑林憶昔:“姑娘別真跪,您是侯爺的嫡出大小姐,身份不是二房姑娘能比的。將來滿府的人都要仰仗侯爺照拂呢,您執意不跪,這些婆子們誰也不敢動您一根指頭,老太太也沒法?!币幻孀屓巳ソo崔夫人報信。 無奈門口的婆子得了老太太的令,死活不讓她們出去,推的推打的打罵的罵,扭做一團。 小丫頭香兒趁亂跑了出去。 林憶昔卻不像菱香慧香那樣想,崔氏雖說有手段,但對老太太到底還留有情面。自己要想平安且順心的生存下去而不須防備這個防備那個,必須讓崔氏對老太太強硬起來。起碼被欺負的時候,不能一味忍氣吞聲,最好能適當的反抗。 有些人,就是愛撿軟柿子捏,她林憶昔可不做這冤大頭。 老太太不是想拿她做法么? 今兒她就索性將計就計,演個苦rou計,看親娘還會不會手軟。 可跪瓷片,是真疼??! 林憶昔膝蓋一下去,就不收控制的飆淚,差點暈過去! 崔夫人趕來的時候,林憶昔膝蓋下已經血紅一片。她眼淚汪汪的看了崔氏一眼,放心的暈了。這不是裝的,她穿來的這具身體本身就虛弱,又雪地里跪了那么久瓷片。能撐到崔夫人趕來,全是憑著一股子意氣。 “兒??!”崔夫人大叫一聲,沖過去。 抱起女兒,眼淚便撲簌簌而下。 回頭看站成一排的丫鬟:“都是死人啊,還不快請太醫!” 丫鬟聞言忙出二門喊小廝去請太醫。崔夫人又讓婆子們抬來一頂小轎,好生把女兒扶上去。 看著女兒蒼白無血色的小臉,崔夫人哭腫了一雙杏核眼。 一時也顧不得長幼尊卑,對老太太一頓搶白。 老太太先還理直氣壯,說大姐兒要害二姐兒的命,自己不過是懲戒一下而已。后來見林憶昔昏厥,眉毛頭發上都是冰碴子,出氣多進氣少的樣子,才覺得事態嚴重了,況且深究起來,倒是自己理虧在先,便道:“我原不過想教教耗子,不想大姐兒如此嬌貴,是我下手重了些,你帶大姐兒回去,好好請個大夫瞧瞧,別落下什么病根。我乏了,也該回去了?!?/br> 崔夫人一心惦記著女兒,便也不再爭辯,只吩咐婆子好生抬到自己屋里去。 但,心里不免發生了變化。 從前總想著自己是侯爺夫人,名正言順的當家主母,沒人敢欺負自己兒子、女兒。便是老太太護著二房又如何?老侯爺仙逝后,仍霸著侯府的正院不搬走又如何?終究自家侯爺才是名分正當的繼承人,等哪一天,老太太走了,二房還能繼續霸著玉磬堂不成? 但自己終究是高估了老太太的仁慈,只當她再不濟,也不會置兒孫的生死于不顧。 沒想到,沒想到啊…… 她竟如此的狠心…… 以后,自己得牢牢把住侯府的掌家權。 二房再想要什么份例之外的東西,對不起,一個子也沒有! 理由也簡單。 為了林氏子孫的富貴綿延,要未雨綢繆、厲行節約,都敗光了,讓子孫和西北風??! 當然,老太太要是心疼寶貝兒子,拿自己的體己貼補,自己無話可說。 她是小戶出身,沒多少嫁妝,老侯爺一向廉潔,留下來值錢的東西也不多,看她能補貼到幾時? 她們要再敢動什么歪心思,在自己兒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