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
家里的薄田,一天吃兩頓稀得不能再稀的粥就好。 他坐了一晚,她想了一天。 等他再回到家里,李翠已經幫他收拾好了包袱,烙了兩張餅,見他回家,說:“你去吧,我會照顧好爹娘?!?/br> 說完就背身,止不住抹淚。 家里沒了個壯丁,以后的日子要更苦了。 她也不知道為什么會答應,只是一直想著他說的話。 “翠啊,國要亡了,那家也沒了?!?/br> 她還記得丈夫臨走前,用力抱住了她,那是她唯一一次的心動,發現自己是喜歡他,而不是只想湊合過日子了。 丈夫去當兵后,李翠拼了狠勁,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沒一個月,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公婆很高興,他們在兒子決意去參軍時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兒子是回不來了。獨子要走,想留,留不住,只能讓他走。 現在兒媳有孕,至少喬家有后。 李翠也高興。 但很快村里有了謠言,說李翠肚子里的孩子是別人的。還說成親一年沒懷上,怎么男人剛出門一個月就有孩子了。 兩老有苦說不出,家里沒壯丁,只有被欺負的份。 李翠本來不在意這些,但聽得多了,在村里也有人指指點點。她終于忍不住,尋了謠言源頭,帶了把砍柴刀跑到那人家門口,大聲問:“你哪只眼睛看見我勾搭漢子了?你說出個人來,我死在你跟前,用血來換我的清白!” 那造謠的人本來就是嘴碎,這會見她跑到大門口揚刀怒喊,嚇了一大跳。起先還狡辯兩句,但村里人都是認識的,不敢亂指一個人。在村民的圍觀下支支吾吾說不話來,還罵了李翠兩句。 誰想李翠拿了砍柴刀就沖上來拼命。 要不是村民勸著,他覺得自己就真要被砍死了。最后只好求饒,說自己胡謅的,李翠這才罷手。 李翠一路提著柴刀回家,雄赳赳,氣昂昂,村里的人都看在了眼里。 她回到家,把門一關,柴刀咣當落地,蹲地痛哭。 要是家里有能出頭的男人,她才不想去做這種事,丟人。 她哭了一場后,就收起了眼淚,在她男人回來之前,她要堅強些,做家里的頂梁柱。 不過因為有李翠這一出戲,村里再沒人敢造謠,欺負他們喬家。 等她的月份越來越足,挺著大肚子下地干活時,別的婦人看不過去,也會過來幫忙。 日子雖然艱難,但至少過得下去。 但是她的男人,卻一直沒有消息。 等到了第六個月,已經入冬了,天很冷,是身體虛弱的老人最難熬的季節。村里陸續有人離世,大概是到了年底,外頭陸續回來人,陸續帶來消息。 李翠每天盼著丈夫能有個消息,哪怕是有一點點壞的消息也沒關系,總比無聲無息地好。 再有一個月,李翠就要生了。 公婆把兒子的事忘得差不多了,一心一意為了老喬家未來的孩子做準備??删驮谶@時,李翠聽見當初跟丈夫一起離村當兵的狗子回來了,但丈夫卻沒回來。 她走到狗子家里,只見狗子斷了一條腿,耳朵也缺了一只,原本壯實的人現在瘦骨嶙峋,看著就想落淚。 狗子一見她,就痛哭起來。他一哭,李翠的心就慌了。不等他說話,李翠就急忙走,怕聽見什么可怕的事。 她顫顫往家里走,心里止不住害怕。不,她男人一定還活著,狗子哭只是……只是什么…… 李翠忍住淚回到家里,推開門,就見婆婆掛在房梁上。 沒氣了。 ——她的兒子死了,她也不想活了。 婆婆已經先去了一趟狗子家,知道自己的兒子沒了。她努力試著去忘記這件事,但兒子死去的消息傳來,她還是沒有熬過。她以為自己做好了心理準備,可是這種準備,就算是二十年,也做不好。 李翠動了胎氣,胎兒早產,喬念沒有足月就出生了。 剛出生的喬念很虛弱,還是村里的嬸嬸們過來接的生,喂的第一口奶。 李翠那幾天什么都不想,不敢想,怕想多了會一直沒有奶水。 婆婆出殯了,身體一直不好的公公沒過幾天,也走了。 白天有村里的婦人陪著,李翠還能打起兩分精神,到了晚上家里空蕩蕩的,李翠就忍不住哭,抱著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哭。 又過了半個月,住在另一個山溝溝里的娘家人聽見了,急忙趕過來,說:“你還年輕,婆家又沒人了,把孩子扔了吧,娘再給你找門親事,還能嫁?!?/br> 李翠搖頭,不舍得孩子,她沒有親眼看見她男人的尸體,就不相信他已經死了,她要等他回來。 娘家人急了,可勸不動。最后只好把身上的一點錢都給她,臨走前抱了抱孩子,忽然覺得不對勁,問:“孩子出生多久了?” “一個月了?!?/br> “怎么還沒開眼?”娘家人用手撥喬念的眼皮,這一撥,就看見了一雙沒有瞳孔的眼,大呼,“是個瞎子!” 李翠一怔。 “扔了吧,你要被拖累一世的!” 李翠抱住孩子,死也不肯放手。 無法,他們只好離開,讓她好好照顧自己。娘家也窮,實在沒有辦法顧著她。 李翠就這么帶著孩子下地干活,沒日沒夜,瘦得身上沒有幾斤rou。自己耕種的不夠吃,等別人家收成了,她會去別人地里一粒谷子一粒谷子地撿起來,能撿一粒是一粒。 她從牙縫里省下的糧食,養大了喬念。 喬念三歲了,又乖巧又懂事,李翠終于沒那么辛苦了。 只是喬念不知道自己是瞎子,他跑去跟別人玩時,總聽見“瞎子瞎子”的話,漸漸明白自己跟別人是不同的。 他不愛出門了,不愛說話了,整天待在家里,坐在院子里的雞圈旁,聽它們咯咯叫。 李翠不想兒子這么消沉下去,但她不知道要怎么教他。她想了又想,拿了點米去鎮上換了點糖,回來給了村里的一群孩子,讓他們帶喬念玩。 村里的孩子來找喬念玩時,喬念又驚又喜。 就這么度過了童年。 李翠想給喬念找個私塾,但拿不出錢。外面越來越亂,戰火都要燒進這山溝里來了,村民的日子也不好過。 李翠厚著臉皮帶喬念去見了村里一位據說是秀才的老先生,讓他收喬念做學生。 老先生已經老眼昏花,拿筆的手都在發抖。見還有人相信他的學識,很高興,就收下了。 李翠有空了就會去河里撈點魚,做好了送去。去山上摘點野果,也給老先生送去,自己一口也舍不得吃。 喬念十歲開始認字,雖然晚了點,但李翠覺得自己沒有對不起喬家。 過了五年,老先生去世了。喬念的學業中斷,因為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