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7
們齊聲喊道,霞老師好!韋老師好! 她和阿霞都聽到有一個孩子在哭。一邊哭一邊抹著眼淚。嘴里還說,我要mama。我要回家。說完,又是一陣嗚嗚、、、、、、 她向那個孩子走去。阿霞攔住了她。說,不要去管他。要不了多久,他自己會好的。 面對繁瑣的教育工作,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她是這個幼兒園的核心人物,也想從事一線的幼教工作。只要肯努力,要不了多久她將成為一名出色的幼教工作者。離開了上海,離開了龍泰,離開了玫瑰園。她又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幼兒園的這些可愛的孩子,將成為她傾注所有愛的對象。下一節課,將是她顯身手的時候。緩緩走進自己的教室,可并不知道怎樣展開自己的工作,只有靠自己即興發揮了。教室變得很寧靜,孩子們似乎是在等待著她展開工作??粗粡垙執煺娴男∧?,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挺重的。她說,小朋友。這節課韋老師和你們在一起。說著說著,很順利地展開了工作。她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們唱兒歌。下課啦,與阿霞充份地交流,吸取經驗。金莎莎也時常給她上課,這份工作她干得越來越得心應手。 時間長了,她會抽出時間去關心其他班的孩子。陳爽、劉玲就是她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曾經在招生處,他們給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個是跟著爺爺一起生活的留守兒童。一個是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她非常同情他們的遭遇,也愿意給予他們更多的愛。整天和天真的孩子們在一起,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雖然辛苦,卻無時無刻不在幸福中度過。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她躺在幼兒園里溫軟的床上,不時懷想往事。懷想過她的童年,那段時光竟是那樣的灰暗。懷想過登卓,那個帶她去大城市闖蕩的人。懷想過仙客來,那是她人生中的最有突破性的作品。懷想過龍泰和玫瑰園,那是她曾經的夢想,也是無奈。她的人生閱歷豐富得足以讓她身邊的人羨慕。下一次去上海,她不再是居民,而是一個旅行者,享受著充份的自由。陪著一些孩子在幼兒園里玩滑梯和木馬的處境,要比她一個人在上海街頭孤單地逛街要好上千萬倍。人是群居性很強的動物,過于的孤獨會使人發瘋。上海和蘇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上海,能感覺到自己是幸福的人很少。上海人的幸福感的起點都太高。在蘇北,許多人都能感覺到自己是幸福的。蘇北人幸福感的起點較低。她回到蘇北,能這么快找到自己的幸福,也許是冥冥中命中注定的。 在平凡的幼教工作中,許多人漸漸感到枯燥。從各方面來看,她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人。為了讓工作更有新意,她想出了一些與孩子們溝通的新花樣。儼然成了一名幼教天才,孩子們都很喜歡她。 她把一個自制的很漂亮的木盒子訂在cao場旁邊的樹桿上。木盒子不大,正方形,大約四十平方厘米的樣子。她將這個盒子命名為‘藍精靈信箱’。并告訴幼兒園里所有的孩子,只要將自己的愿望寫在紙條上。再投放到‘藍精靈’信箱里,就一定會夢想成真。這是她從事這份工作以來最有意思的一項創意。有越來越多的孩子用這種方式,將自己的愿望投放到‘藍精靈’信箱里。她每隔三天就會開一次信箱。及時了解一部分孩子的愿望,幼師們會共同幫助這些孩子實現他們的愿望。但,都是較大一些的孩子,寫的字也是歪歪斜斜的。較小的孩子們都不會寫字,影響了他們向‘藍精靈’信箱投放紙條。通常她會在早上打開信箱。孩子們的很多愿望,幼師們都能幫他們一一實現。時間久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這個信箱,并在精神上依賴它。她不得不再在樹桿上訂第二個信箱。孩子們所有的愿望都是樸實無華的,基本上可以幫他們實現。 蘇北的夏天雖然很炎熱,可比起上海的夏天,要涼爽得多。幼兒園也快要放暑假了,此時幼師們的工作比平時更加繁忙。那天夜里,她在cao場的一角散步,離信箱不是很遠。無意中聽到了兩個孩子的談話。一個孩子說,走快點!辦完事兒,我們的回寢室去。 另一個孩子說,別出聲!不然等會兒許愿就不靈了。 她仔細看了兩個孩子。一個是陳爽,一個是劉玲。他們在朝著‘藍精靈’信箱走去。她在一個比較隱秘的地方觀察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他們在‘藍精靈’信箱下面停止了腳步。 陳爽說,你好!藍精靈。我好想吃棒棒糖哦,很久都沒有吃過了。 劉玲說,我好想mama,見到她就好啦。 陳爽說,我們許了幾次愿都不靈。會不會是我們不會寫字的原因?下一次,我一定要把這幾個字寫在紙條上。 劉玲說,會不會是藍精靈討厭我們?我們回去吧。 陳爽的愿望,她可以幫其實現。實現劉玲的愿望,則非常困難。也不知道從何處幫起,要設法與其在上海工作的母親取得聯系。她在心里開始對劉玲產生更深的同情。她不希望這個孩子年紀小小的就有這樣的遭遇。眼看就要放暑假了,她為劉玲的事感到有些著急。決定去劉玲的外婆家一趟,問清楚,劉玲母親的近況。她希望在這個暑期里,這對可憐的母女能夠團聚。并很快就開始行動了。 她選擇在傍晚騎著一輛電動車去劉玲的外婆家。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天色已經黑了。她費了好大勁才找到劉玲的家人。劉玲的外婆看上去很憔悴,兩鬢的銀發在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整個屋子里,燈光非常幽暗。家里再也沒有其他的人,房子也十分破舊。她感覺就像是回到了二十年前自己的那個舊家中。她很難想象,劉玲是誕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加可憐劉玲。在劉玲的身上,甚至找到了自己兒時的影子。她慢慢地向眼前的這位老人說明來意。 她說,老人家。我是劉玲的老師。 老人說,是不是劉玲在幼兒園里不聽話呀?你們得替我管著點兒這個孩子。她mama在上海工作,已經三年沒有回過家了。 她說,劉玲在幼兒園里很好。只是,她有點想mama了。 老人說,哎!命苦啊。她mama在上海拼命工作,也是為了這孩子。這么長時間里,她父親居然對他不聞不問。 她說,這個世界上,怎么會有這么不負責任的人呢? 老人說,提起負責人,哪兒輪得到這孩子呀。 劉玲的父親前不久再次結婚,女方帶來了一雙兒女。小兒子與劉玲的年齡相仿,大女兒也只有十歲。一大家子全靠劉玲的父親一個人工作的薪水度日,哪里還顧得上劉玲。兩個孩子在繼父的‘關懷’下都沒能入學。他們的處境比劉玲更加糟糕。劉玲的父親想顧及到劉玲恐怕也無能為力。 得知這些,她心情沉重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