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6
書迷正在閱讀:掌上嬌、快穿近蕪香、一平方、[綜]大預言家、盲婚、(繼承者同人)惡毒女配、男神竟然結婚了、因為風就在那里、最難消瘦美人恩、反派BOSS總想攻略我
況特殊,林南完全不敢疏忽,就站在她對面不遠的位置,囑咐伊蔓有什么不舒服就眼神示意他。 每年的盛典最受關注的就是最佳男歌手和最佳女歌手,每次都是留在最后,作為最大的懸念。 林南對這個獎的自信并不是沒有理由,伊蔓在去年夏天發了一張專輯,收錄的都是她從前沒有發行過的自作曲。 因為風格不夠迎合市場,所以在以前的公司每次伊蔓交上去,最后都沒有被采納,就那么一直閑置了,算起來也有七.八首。 在環亞則不同,加上伊蔓在那之前的人氣累積已經足夠,風格上就有了更多的選擇,也不再有那么多的限制。 唱片一經發出,讓業內人士眼前一亮,也讓網友們重新審視了伊蔓創作者的身份,伊蔓甚至被稱作是“最有靈性的女性作曲人”。 前面的獎項按照順序頒發著,等待的間隙,她回憶起這五年的點點滴滴。 伊蔓是典型的一炮而紅,卻又與大多數一夜成名的歌手一樣,因再也沒有能和當初的成名作相媲美的作品,而被淹沒在層出不窮的新人與新作的浪潮中。 其實未必是后來的作品不夠好,只是當初的成名作留給大眾的印象過于深刻,無論之后的作品在專業上認可度如何,于普通聽眾來講,不喜歡的聲音總是多于喜歡的。 久而久之,他們后續的作品被遺忘,人們只記得他們那一首成名作;再后來,人們只記得成名作的名字,忘了歌者為何人。 就這樣,這類歌手被貼上了這樣的標簽:一夜成名,再無作品。 伊蔓如其他歌手一般,大火半年,大火的余熱半年,而后公司趁熱推出她的第二張原創專輯,也并沒能挽救伊蔓的下坡路。 創作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就好比歌手會紅的不少,但詞作人和曲作人能紅起來的,屈指可數。 縱使公司把原創這點作為宣傳的噱頭,也并沒多少路人關注到,當初那首感動了無數人的成名作,是伊蔓本人所寫。 是啊,聽歌的人,當然只管歌好不好聽,誰管你背后創作艱不艱辛,才華是否橫溢。 好在去年的專輯出來以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伊蔓在作曲方面的天賦。 一首歌,最了解它、最能充沛地表達其中感情的人,只會是她的創作者。 伊蔓的作品由她本人來唱最合適不過,最佳女歌手非她莫屬。 沒有一個創作者會不在乎自己作品能否被肯定,淡泊如伊蔓也如此。 當屏幕上響起熟悉的旋律時,當主持人念出年度最佳女歌手獲得者的名字時,伊蔓的心難以抑制地激動著。 她先看向了林南。 他們兩個共事有五年的時間了,她風光過,也落魄過,林南無暇顧及她過,也拼命為她爭取過。 伊蔓想起她被林南找上的那時候。 她讀的國內名列前茅的音樂學院,學費高昂,而她從高考畢業、志愿表填上學校名字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不再打擾姑姑一家,來到另一座城市靠自己生活。 因為是音樂學院,學校周邊有個有名的酒吧一條街,靜吧鬧吧都有。 伊蔓身上帶的錢在交過學費后就所剩無幾,那天晚上,她在馬路上逛著,想熟悉熟悉學校周邊環境,便發現了那一條街。 入口處是鬧吧,街的盡頭是靜吧,一鬧一靜,很是分明。 一路走走停停,她走進了最里面的一家。 店面很小,裝修卻很精致,屋內的裝修將古典與現代巧妙地結合了起來。桌椅并不多,全都是實木制成,花紋大氣而不失質感。 上方的暗燈垂得很低,藤蔓造型,和木桌相得益彰。而真正起照明作用的物件,是一個橢圓柱鐵籠,被放置在木桌正中央,昏黃的燈光透過鐵籠打在光滑的桌面上。 麥克風前并沒有人在唱歌,店里正放著一首名不經傳的鋼琴曲。 地處最角落,又是剛開張,那晚,店里竟只有伊蔓一個客人。 那天以后,伊蔓陸續去過挺多次,再后來,她成了那里的駐唱歌手。她需要穩定的收入來源,以供大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 直到她大學畢業,因為無處可去,索性依舊在那里唱歌。 林南是為了挖畢業生來的伊蔓的學校,一天下來,毫無收獲,獎金又要泡湯了。 當初因為缺錢而屈身現在的公司,毀了自己的前程,他每天都在因為那時的決定而后悔。 他漫無目的地走在那條頗有名氣的酒吧街上,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盡頭,抬眼就看到那家不起眼的靜吧。 推門而入。 吧內只有三兩客人,伊蔓正坐在高腳凳,兩只手搭在麥克風上,此處沒有歌詞,剛好是輕聲地哼唱。 慵懶隨意的唱腔,配上她微亂的短發,雖然燈光過暗看不清伊蔓的五官,林南的眼睛依舊亮了起來,一天的疲累也瞬間散去。 幾首歌結束,伊蔓去吧臺倒了杯水,坐到一處角落休息。林南便立刻湊了過去表明來意,近距離看見伊蔓的臉,他的心情更激動了。 聽著林南的自我介紹,伊蔓詫異了一瞬,稍作思考就答應了下來。 林南看她如此爽快,不禁有些納悶??烧f她迫不及待吧,她臉上卻沒有絲毫的欣喜。 但他有預感,這個清冷的女孩一定會大火一把。 其實那時伊蔓倒沒想那么多,她正無處可去,簽個唱片公司正好可以維持生計,她又恰好寫過幾首歌無處發表。 之后便是順利地簽約、發唱片、一曲成名。而隨著她第二張專輯沒能激起大水花,慕嵐歌手成功轉型演員,反響又頗為喜人,公司對她的資源傾斜再不如從前。 各種場景在眼前一一閃過,伊蔓耳邊回響著林南總掛在嘴邊的,他的夢想。 那又何嘗不是她的夢想。 從十二年前在西塘寫下那張明信片起,她就一直默默努力著。 這個獎項不會是終點,卻是前行之路的一份重要見證。 無聲的眼神交流中,伊蔓和林南的眼眶都有些熱。 伊蔓穿了一雙細高跟鞋,或許在化妝間的那個插曲導致的心理原因,她站起來的時候有一瞬間的暈眩,林南趕緊上去扶住她。 到了臺上,伊蔓沒讓他下去。 她握住話筒,站在最矚目的舞臺中央,沒有華麗的感謝詞,言語提及的都是粉絲,可在拿過獎杯的瞬間,她眼神示意著林南。 林南覺得自己一個大老爺們兒差點激動得熱淚盈眶簡直神他媽矯情,可他還是控制不住手指的顫抖,忍著鼻頭澀痛,上前一步,共同接住那一份見證。 從此,的記錄冊里永遠記下了伊蔓的名字。 * 兩天后,伊蔓到達英國,這次世巡的最后一站。 束楓這兩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