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
制琴大師都有點詫異的,一千余年的木頭??!沒有一絲絲腐朽,反而仍舊彈起來音色這樣通透!江顏沒法說自己的琴也就是日常保養,它看起來這么好是因為琴師和器靈都在。 還好大家也沒有太過糾結于琴,接下來就把高老爺子請上來為大家演奏,順便科普教授古琴的一些基礎彈奏方式。高老爺子的孫女這次是一起到過巴黎的,所以江顏相當于他們家救命恩人。加上小姑娘人也一直不驕不躁的,琴技十分了得,很得老爺子歡心,所以老爺子科普之余,不著痕跡的把江顏夸上一夸。不露痕跡的賣安利,后果就是這一期結束之后江顏微博又多了三十多萬粉絲。 其實不止江顏,華夏古琴協會官博粉絲也都均有所長進。其實華夏人不是不愛自己的國家,不是不愛自己的民族樂器。只是時代發展太快蒙住了眼睛,走的太快來不及回頭?,F在因為,又有人把我們祖先留下的,我們遺忘的,再次撿了起來。于是掀起了一股古琴熱,不說大家都去學,但是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聽不進去太高雅的,就買張聽一聽,不會彈也會哼哼。 家長們也開始把目光放在了我們民族樂器上,不再單一的勸說孩子學鋼琴學小提琴,而是會考慮要不要學個古琴,學個琵琶,學箏或者二胡。 ......這些影響慢慢的開始滲透,一大波宣傳,于是我們古老的手藝活兒再次興起,街頭巷尾開始出現了布老虎、草編的蜻蜓。年輕人不單單迷戀手游,沒事兒自己也買卷兒線玩刺繡。到不一定說這些人真的會下苦工或者真的做得多好,但是全民熱就會讓更多人眼光聚焦到這里,總有那么一兩個能發現自己是打心眼里面對這個喜歡,愿意從事這個行業。 我們祖先留下的手藝,就不至于失傳,不至于斷流。而且大家都開始喜歡,意味著更多的人愿意做,意味著市場,意味著發展!社會是怎樣進步的呢?靠人??!喜歡的人多了,大家可能會有各式各樣的想法,各式各樣的創意,把這些傳統的東西帶動起來,玩出花樣來,于是就精進了,貼合大家的生活了。 一部分留下完整的傳承,一部分我們創新改革,我們總要會些什么,記些什么,這樣以后和我們的后輩才有交代,而非迷失在進步和水泥森林中。我們都要知道自己是誰,讓子孫后代知道,我們也有,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再完整的留給他們。 禮樂華夏開始,課堂撿起了,孩子們啟蒙的故事,除了,占了一席之地。古詩古文不再是死記硬背,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從網絡上購買漢服,于是八月重陽,還能看到帝都的街上,更多人穿著曲裾直裾,更多人去茶樓品個茶,讀讀詩。 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就讓大家慢下來。兩周一集,一集一個小時,兩集一樣樂器,滿滿都是干料,其中普及到某樣樂器的發源地,還附帶地理風情和當地的好吃的!什么地方適合讀書,什么地方適合彈琴,什么地方適合游山玩水,你看準能知道。為人父母讀什么書,為人子女怎么盡孝,為人師表怎么授業,為官做宰什么最重要,你看也能知道。 老祖宗的智慧并不止這一點點,滿月抓周是禮,結婚嫁娶是禮,喪葬出殯也是禮,從降生到死亡,禮樂中國會告訴你我們需要遵守什么,我們忘記了什么。甚至吃個飯拿筷子我們都有不同的講究,不然怎么叫上邦大國呢! 在魏晉時期開始,不守禮節的都是野蠻人,包括哪些不會用筷子的人。衣食住行,婚葬嫁娶皆有講究。偏偏這個節目講的并不枯燥,他還會給你對比古今的差別。包括我們的陋習,也會一一剖析,我們比祖先進步的地方,我們不如前人的地方。還會展示一些古董國寶,當然,關于樂器遺留的不會很多。 從弦樂開始,半年有余才將將講完吹奏樂器。打擊樂器就要登場,伴隨而來的正是更熱鬧的行業——戲曲。戲曲還有另一檔節目,是接檔的,這個還在籌備中。打擊樂器熱鬧的地方多了,用的地方更多,比如婚假,比如喪葬,比如京劇,比如相聲。沒錯,這就是響銅和響木——快板和大鑼小鑼呢。板請了兩位,一位是她的師父言喻,一位是德云社的二爺,一位京劇,一位太平歌詞。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下班太晚了。節目差不多明天就能寫完,然后我們江·弓箭手·顏就要去環游世界偶遇莊羽去了。節目是用來刷信仰之力的,猜一猜下面一位出場的大神~猜對有紅包哦! 謝謝大家的收藏和評論么么~沒有收藏的記得收藏一下哈~愛你們哦! 然后非常感謝大家的營養液~么么噠! 第28章 征程:神與信仰 京劇中的“板式”說的是唱腔,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散板等等,是一種表現手法。今天言喻來展示的此板非彼“板”,說的是京劇里管用的打擊樂器,板。也就是響木中的一種,這個一般唱旦角的不怎么用。但是作為唱念做打四門功課都學,言喻到現在,京劇的基本樂器,弦兒啊板啊自己也在慢慢琢磨研究。 二爺來介紹的是太平歌詞用的御子。叫御子其實就是兩塊板,一般為竹子制成.相聲演員演唱太平歌詞的時候當作伴奏工具,也是響木其中的一種?!坝印闭謶獮椤坝n”,其中還有一段小故事。 這幾位青年表演藝術家,從二爺到江顏,包括柳卿音、趙雷等等,這個人設就跟吹出來似的,但卻又都是實打實的功夫,不是開玩笑。背地里為了磨煉自己的一份技藝,吃過多少苦頭人家是自己知道,從不往外說。柳卿音憑的是什么去給國外的皇室、國王演奏,光長得好看就完事兒了?真不是吹,我泱泱華夏就不缺人,14億為基調,里面好看的海了去了。真的下苦工??!去摸一摸人家手上的繭子就知道什么叫真練,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練習,領悟,創新。 老時候看這個人從事什么行的,一眼就能瞧出來,有著氣質。從談吐,從走路,你就能知道,嗯,唱戲的。聽說話的強調,唱曲兒的。聽說話的頻率,嗯,說相聲的。這不是什么可恥的事情,相反,“他們將自己鐘愛的行當,當成了生活。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多么了不起的精神??!”王老師也感慨著。言喻一上臺,一亮相,都不用開口,你就能看出來,這個人應該是曲藝工作者,他走路的姿勢,他的神態。靈動優雅,神采奕奕! “看您小徒弟呢,怎么,不放心???”王剛看言喻一直瞧著江顏,就出口調侃?!斑@個孩子主意大,這幾次沒給我嚇出個好歹來。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