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4
還得在外面放風。 這樣洗肯定洗不痛快,總有一種沒洗干凈的感覺。終于回家了,那肯定要好好洗洗。 溫熱的洗澡水讓人都有一種昏昏然的放松,洗完澡出來后,兩人都有一種慵懶的自在,果然家才是一個人最放心的避風港啊,張小魚拿出熱氣騰騰的水煮牛rou,紅燒rou,烤羊排,炒青菜,野菜湯,四菜一湯,完美。 這一次的炒青菜是芹菜段,也不知道是不是受限于時空,她想要吃的炒秋葵沒有出現,大概超出了現在的人的菜譜范圍。張小魚略有些遺憾,就沒在意,畢竟她對蔬菜不執著,什么都可以。 當然這四個菜由于分量大,張小魚拿出來的都是半份,另半份明天吃。 自從吃了烤鴨差點露餡,這一陣子兩人吃的都是rou包子血腸或者他們儲存了很多的熟rou熟雜碎,雖然包子也是熱氣騰騰的,但放涼了再吃,沒有rou香味散出去,也不會引人注意。畢竟大家鼻子雖然靈,到底不是真狗鼻子。只是對于rou香,特別敏銳而已。 兩人坐在自家大方桌邊放松的吃飯喝湯,偶然聽到外面一兩聲狗叫,有一種安逸的氛圍。 張小魚喝了一口野菜湯,略有些遺憾,一直喝野菜湯,她其實挺想念鴨血粉絲湯,蓮藕排骨湯,魚頭豆腐湯,山藥排骨湯之類的,野菜湯雖然也不錯,經常喝也有點單調了。 但韓小笑心滿意足得很,美滋滋的吃飽喝足,用手帕擦擦嘴,然后乖乖的捧著碗筷去洗了。張小魚沖著廚房說了一句:“我去睡了?!甭牭巾n小笑回了一聲,就吧嗒吧嗒跑到院子里,打了一套拳后,又吧嗒吧嗒跑回自己的房間,啃了一個包子,倒頭就睡了。 就這點不好,打拳之前無論你吃多飽,之后都要吃點rou才行,弄得好像自己是個飯桶一樣,張小魚很懷疑這食物不是走一條道,指不定這rou從另一個胃里消化了,可惜她沒找到那個神奇的胃。 第二天一早,張小魚就扛著一面袋子黑面饅頭送到大柱叔家了。她倒不是不想給大柱叔家好的,但是一來大柱叔肯定不要,二來她也不好解釋出處啊。村子里有去挖渠的人經常帶回來黑面饅頭或者黑窩頭回來,索性她把兩人領的黑面饅頭都攢起來了,全都送了過去。 這丫能放很久,堪稱干糧里的模范標兵。 張水根打開一看:“怎么這么些?你們自己都不吃的嗎?” 張小魚張嘴就忽悠:“我和做飯的認識?!笔O碌拇蠹揖妥约耗X補,無需多少。 大柱叔說:“聽說我們這里還要接收知青了,附近幾個村子陸續都通知了,唉,本來就吃不飽飯,又來些不頂用的娃娃,這不好好的上學,干嘛要來農村里呢?咱農村娃都想跳出農門,怎么別人想從城市里到農村來呢?” 水根說:“現在城市里鬧得工廠都不上工,就算城里人也不好過日子吧?” 大柱叔很不痛快:“你說好好的日子不過,折騰啥???這城市娃到了農村,能干什么???” 張小魚安慰他:“這農活學學就會了,多了些人干活還不好???” 大柱叔不是很相信的看了她一眼,水根擠眉弄眼的笑。 張小魚:大柱叔,我真的會干農活,就是天賦有點不樂觀。這真不怪我。 從大柱叔家里出來的時候,張小魚手里還提著一兜核桃一兜花生,興致勃勃的對韓小笑說:“我們回去烤花生吃。核桃也是個好東西,補腦的?!焙笫烙谢ㄉ颂夷?,可流行了??上в螒蛏痰昀餂]有賣的。 一直到天冷了,修渠的人才陸續結束活計,返回村里。大柱叔和張水根之所以一直沒去干這活計,是因為桂花嫂懷孕了,對于兩父子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大柱叔還去打點零工,張水根根本就沒敢怎么出門,干活也是就近,每天晚上都回的那種。 農閑時候很多人家會考慮蓋房子修屋子,都會請人來幫忙,一般都不用給工錢,就是管飯。所以活計也是不少的,但多半攢不下幾個錢,這時候也顧不得掙錢了,張水根到處給老婆找吃的。大柱叔也到處找活計,孫子比較重要。 張小魚暗暗發愁,這個時代的人營養不良身體太差,近些年才略好一些,但是生孩子的話,很多都會夭折。桂花嫂盡管嫁到張家后日子好過了些,但之前在娘家的時候,身體虧空的厲害,這一懷孕,人更是瘦的很,偏偏肚子慢慢起來了,張小魚總覺得她精氣神不大好。 她有心要給她補補的,可是真沒法解釋出處。 現在都不許人打獵了,就算她要找這個借口,大柱叔都是不允許的。她現在都沒法拿出豬rou來忽悠別人是買的,城里豬rou都沒得賣了。還有城里人跑到農村買rou,可農村早就割了資本主義的尾巴了,連養雞都不許養了,豬都是公家的財產,誰敢偷殺啊。 到了冬天,村里倒是來了外人,不過不是知青,是下放改造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狼狽得很,押送的人也對村里說不用客氣,這些都是黑五類,害人蟲,要用革命的手段對其身心改造。 在村里開了幾次□□會,7要求大家對他們進行身心的教育后,就給扔到牛棚里改造了。 村里人淳樸,但總有幾個唯恐天下不亂的混混,很是激揚憤怒的對黑五類反動派進行拳□□加的教育,但大部分人就是隨大流的罵幾句,扔點土塊什么的。 張小魚:菜葉子沒有,雞蛋沒有,這真是個節儉的時代啊,都不舍得糟蹋東西。體力也是很重要的呀,打人難道不會手疼的么?難道不會餓的么? 于是張小魚像看傻叉一樣看幾個蹦跶鬧騰的混混,其中就有劉愛國,這會兒臉紅脖子粗的在喊著口號,剛打完人,又激動又氣喘吁吁的。 這時候一下子看到張小魚鄙夷的睨著他,一個激靈,趕緊縮了。 張小魚對下放人員不感興趣,她再同情這些人,可她能拗過時代洪流嗎?還有漫長的十年呢,熬不下去的,就只能等死了。 無數人死在這場浩劫里,能堅持到下放到這里,都算命大的,很多人在運動初期,就死了。 這場浩劫持續十年之久,種種苦難,唯有當時的人們深深的記住,但他們寧可可以遺忘。 第233章 第 233 章 這一年冬天,張小魚覺得特別冷。在年底那歷史上著名的號召中,大規模的知青上山下鄉開始了,從這之后,每年無數知識青年都離開了家,奔向五湖四海的農村去種地去了。 多少人家哭著送走了年輕的孩子,十年后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