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6
去一點不像村里人呢? 長得好穿得好,雖然背著兩個大行李卷,但那氣色,立馬就把這個時代的人甩一邊去了。 就有好奇的就上來問:“你們找誰???走親戚的?” 張小魚看了看對方,露齒一笑:“周三嬸子,我是巧兒啊,你不認得了?”那大嬸驚訝了,仔細端詳張小魚,一拍大腿:“唉吆喂,真是巧兒啊,你這是打哪里來啦?這是發了大財回來了?” 一邊大嗓門的就吆喝大家:“哎,你們看這是誰來了???巧兒啊,張木楞家的巧兒啊,前幾年出去的,跟她奶出去,她奶路上去了,她后頭去新省找她小姨了?!?/br> 然后呼啦一大堆人就圍上來了。 其實要說現在的張小魚和曾經的原身,那簡直就沒什么相似之處,但架不住村里人認識原身她爹媽爺爺奶奶,很多人都和她家連著親啊,她那樣子脫不開原身父母的模子,一認出來,大家就不拘謹了,七嘴八舌的,一邊問一邊跟著她往前走。 張小魚:“俺大柱叔沒說俺去新省了嗎?” “是說過哩,大柱他們回來后,都說你去新省找你姨去了,這,這咋混這么好哩?這還回來作甚?” “哎呀,你懂啥,這叫衣服回鄉,出息了能不回來么?” “啥衣服回鄉啊,那是衣錦還鄉,戲文里都這樣,發達了得回來看看?!?/br> “新省那么好生活啊,唉,俺那時候咋就沒去呢?” “那你也得在那有親戚???總不能去找人家巧兒她姨吧?” “咋不能咧?俺家和巧兒家是同宗來?!?/br> “這不廢話么,張家莊里姓張的都連著親呢?!?/br> “唉吆喂,這還有個小后生呢,這誰???長得怪俊的,這娃咋這么俊呢?” “這是巧兒的表哥吧?城里的娃就是好看啊?!?/br> “長得不像啊,是巧兒的同學吧,巧兒去了新省得上學吧?現在和城里人一樣了,這是帶同學會來玩啦?” 張小魚和韓小笑奮力擠出人群,滿頭大汗的張小魚:“幾位嬸子大娘讓讓喂,俺得去書記那兒落戶了,俺家那屋還在不?俺那屋沒給旁人吧?” 大家頓時面面相覷,一個大娘訕訕:“那屋還在,你家不是沒人了嘛,給了你土蛋叔住了?!?/br> 張小魚其實也沒出意外,但也要裝裝樣子的:“那,那俺不就沒地住了?這咋行呢?” 那大娘:“你,你不是去了新省嘛,大家都以為不回來了呢?!?/br> 張小魚:“俺咋能不回來呢,不回來也得轉戶口啊,俺家就俺一個,俺奶早說了要落地招婿的,俺這不是帶著女婿回來落戶了嘛?!?/br> 韓小笑差點行李卷落地,臉頓時成了紅柿子,得虧天色晚了,沒人看出來,嘴角壓也壓不住。 這時候早有人去喊了村支書,等張小魚到了門口,村支書一家都遛彎回來了,就接了張小魚進去,一些村里人也跟著進去,都留在院子里一邊閑聊一邊聽著里面的動靜。 村里都這樣,誰家的娃吃了個白面饃都能聊半年的,何況如此大事。 必須圍觀,這是能說一年的大事啊,必須從頭跟到尾。 饑餓木有把人類的好奇心給磨滅了,大家都有一種拼死看熱鬧的精神。 張小魚一邊把手里一包東西塞給書記老婆一邊說:“三叔你看這咋辦???聽說俺家的屋都給人了,俺這回來沒地住了?!?/br> 村支書苦著臉:“巧兒啊,這事難辦啊,你這幾年沒回來,那屋都給了張家墩了,這都住了好幾年了,要是要不回來了。你家這不是一直沒人嘛,你又是個女娃,去了新省了?!?/br> 張小魚:“三叔你得講理啊,主席都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咋俺是個女娃就搞歧視呢?俺奶都說要給俺招贅了,你咋把俺家都給了旁人了呢?俺家那可是五間大房一個大院子呢?!?/br> 村支書:“那要張家墩搬出來也不成啊,那也不是旁人,是你隔房的堂叔呢。要不,村后頭的老房子還有呢,你兩個小人家用不了那么大房子,先住著,回頭讓張家墩家出力給你修一修,也能住?!?/br> 書記老婆這時候從屋里出來,插嘴:“老林子旁不是有現成的?給巧兒和她小女婿住唄,我看挺好的?!?/br> 村支書遲疑了一下:“那不是老鄭頭的二兒子想買的嗎?” 書記老婆:“那不是還沒買嗎?不是嫌貴嗎?說剛分家沒錢,磨來磨去,還不是想白要嗎?那是沒收的,是公家的財產,誰能白給出去,那不是損害集體利益嘛?!?/br> 村支書想了想,轉頭對張小魚說:“是有這么個院子,里面還是青磚大瓦房呢,偏了點,舊了點,破了點,但修一下是不錯的,準能住幾十年呢,就算村里新修的屋子都不定比得上。原來是地主家的管事住的,沒收后一直當村里庫房用呢,就是偏了些,挨著林子,但圍墻高,進不來野物。就是貴了點。得兩百塊錢?!?/br> 現在農村蓋新房子也用不了二百塊錢。宅基地是劃分的,材料是自己準備的,蓋房子是大家幫忙的,就請個飯,算下來也不過一百多遠,好點的才二百上下,可那是新房子。這舊屋子要住還得花錢修,算下來得將近三百元,對農戶來說,那就是巨款。 村支書也知道這回事,不然有意的人家不會一直磨,就算不能白要,那也不能交這么多。 都知道劃算,可誰家能有幾百塊存款???借也借不了這么多。 村支書只好解釋:“兩百塊錢看著多,可真劃算,都是青磚大瓦房,照著能住百年建的,當年我爺爺都跟著去干活的,我爺爺都說,那房梁的梁木,都是從外面拉來的,連圍墻都是磚墻,原來圍得大得很,塌了幾處,村里就拆了些,縮成小院,多出來的磚頭好幾家都拿去蓋屋了呢。你要是能買,我就給你辦了?!?/br> 張小魚當然是買了,這種好事咋能不抓到手里呢? 好在她這樣衣錦還鄉的樣子,利索的拿出兩百元也沒引起書記的懷疑,很快就辦了手續,書記說:“你這戶口還在,沒銷了,你女婿入戶的事情好辦,你們年齡不夠不能扯證,先落兩個戶口,這在村里登記好了,什么時候去鄉里蓋戳就行。但這房子是上面有登記的,得去縣里辦房契。著急的話,明天就去?!?/br> 書記老婆問:“你們這晚上的沒住處,要不住家里吧?!?/br> 張小魚:“我們去大柱叔那里住幾天,明天辦了手續,這幾天就好收拾出房子來?!?/br> 張小魚千恩萬謝的走出來,院子里人還沒散呢,都圍上來問長問短的,就在這時候,張小魚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