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4
書迷正在閱讀:來自快穿的你、美娘來襲、重生到七十年代后的生活、陳年美酒釀、穿越七十年代末、連城、擁羅衾、寤寐思服[娛樂圈]、遇見冬青、在恐怖游戲里躺贏(快穿)
福了!” 楚春子還真不貪兒女的東西,以前唐桂芬要給她不許,那是不想讓唐山一家沾唐桂芬的便宜,覺得唐山窮,唐桂芬給東西也得不著好。但是唐山和張蘭芝自己掙的錢,楚春子還真是一點都不惦記。 當時楚春子說吃煩了,那是說著膈應人的,楚春子一輩子飯上最緊要,不管遇上什么事,就是天塌下來了,我也得吃飯,吃的還多,張蘭芝給那些油條,楚春子吃了還想呢,還真就沒吃夠,但是等到張蘭芝賣了一個月油條了,楚春子可是吃的夠夠的了。 油條在這會也是好東西,每天賣剩下的四五斤,張蘭芝就唐湖家一斤,南嬸家給一斤,香子繡子家時不時的給點,都能算是打人情的好東西了。 等到一個月下來,張蘭芝和唐山算了算,扣出成本,收的那些麥子也都不算,掙了有200塊錢了,算上那些麥子還不止這些,張蘭芝和唐山數著這些錢面面相覷,兩個人眼對眼的看了好一會,才像兩個大傻子似的哈哈大笑個不停。 第五十三章 一個月掙兩百塊錢順帶下個月的本錢也不用算了,因為小麥已經都換回來了,這種簡直是天上掉錢的感覺真的是爽歪歪,張蘭芝覺得自己很應該土豪一把,正好現在六月份了,天快熱了,家里一人一身新衣服怎么樣? 張蘭芝自己還好說,但是現在的張蘭芝急于想給孩子一切好的東西補償的心理,張蘭芝真的是覺得做多少件衣服買多少鞋子都是不夠的,這個cao【蛋】的時代,衣服和鞋子簡直就是天價。 這會正興的確良布子,供銷社里什么顏色的都有,黑色的給唐山,藏青的給楚春子,當然了,有楚春子的張蘭芝怎么可能忘記自己媽呢,當然藏青的也有一塊是張母的,廣子的是白色的,這臭小子這會就已經開始愛美了,淡粉色帶花的給玉子,最后深藍的給自己。 的確良的布子很薄,只能縫了小褂夏天穿,春秋冬基本上都不能穿,而且還不便宜,8毛錢一尺,廣子和玉子也長大了,做衣服也費布子了,算算張蘭芝下剪子再怎么省,也得四尺半一個人,六個人就是九米布子了,一下子就是21塊6,張蘭芝也沒覺得特別心疼,還能掙不是。 布子買回家,白天炸油條,晚上張蘭芝帶著夜給一大家子縫衣服,楚春子和張母的尺碼張蘭芝都有,就先給兩個老太太縫,兩個老太太的做完了又給兩個小的做,最后才輪到中間這兩個上有老下有小的,直到要割麥子了,才將將做完。 說起來割麥子正是油條好賣的時候,上山干活都累,婆娘們懶得做飯是一重原因,給家里干活的吃點好的也是一重原因,當然后者的比重更大一些,張蘭芝想來想去也舍不得停了生意,關鍵是唐山到山上還真干不了什么活,他那瘸腿不能彎腰不能蹲的,怎么割麥子? 在家里還能燒著火炸個油條,這么一想,兩個人就愉快的決定了,張蘭芝不出去轉圈了,自己上山割麥子,唐山在家里做生意順帶做飯。而且也就一畝三分地的麥子,張蘭芝還真沒放在眼里。 玉子和廣子都有麥假,這會也已經放假在家里,廣子十一歲了,長得人高馬大的,也能頂個小勞力用了,張蘭芝娘仨早上拿著鐮刀上山,唐山在家里炸油條。 “哎呦,有你們兩個幫忙,咱三個人今天一天就割完啦!”早上五點來鐘娘仨就往山上走,張蘭芝笑著鼓勵兩個小的,好在兩個小的這會都不懶,玉子從頭到尾的一直都不懶,廣子也是后來因為爹娘離婚了以后受到各方面的刺激,才自我墮落的破罐子破摔了。 到地里張蘭芝開始割麥子,看兩個小的一本一正經的拿著鐮刀,張蘭芝還很有些不放心,雖說兩個人會使鐮刀,但還是擔心小孩子毛手毛腳的割刀,自己往前割著還不斷地叮囑,“你們兩個不著急,慢點割,不許割破手??!” “放心吧,媽,我們又不是小孩子了,知道的!” 玉子這話說的張蘭芝直笑,還不是小孩子,八歲在10年后還是窩在父母懷里撒嬌的年紀,不是小孩子那是多大的孩子? 說道張蘭芝家里這三畝地,還真是不多,別的家里地就多了,村子里地那么多,怎么可能都在那里費著?一家子十來畝地是常態,張蘭芝一家就這些地是因為家里就張蘭芝一個能干活的,唐山腿瘸著怎么干呢,是能翻地還是能起壟,還是能收莊稼?這三畝地也是村子里照顧,才一家子就分了三畝,足夠一家子吃的,還沒有特別大的負擔。 中午廣子回家拿過來的飯,張蘭芝在山里吃了一口,喘了口氣接著干,玉子和廣子上午還有點迷迷瞪瞪的,下午就有精神了,兩個人差不多能頂上張蘭芝自己了,三個人等到天擦黑的時候,已經把麥子捆好挑到場上去了。 這會也已經有麥子脫粒的機器了,不過是大隊買的,當然也是要花錢的,張蘭芝家里的麥子少,割的也快,可以說一步先行步步先行,第二天起了個大早打麥子,等到中午就已經在場上曬麥子了。 玉子和廣子就開始了看麥子的生活,倒不是怕被人偷,當然了,要是不看好了還真有可能被偷,村子里手不老實的還是有幾個的。最主要的是看著麻雀之類的鳥類,不要讓這些小東西落下來。 張蘭芝還要時不時的到場上拿著木锨翻麥子,老天爺這幾天很給面子,每天都是艷陽天,收麥子的高興,曬麥子的也高興,曬了五天,別人家的將將把地里的麥子都收回來了,張蘭芝已經領著兩個孩子裝袋子往家里收了。 因為在泥地里曬上面的麥子裝好了,地下剩了挺厚的一層麥子泥土混合物,一點一點的先用篩子把泥曬下去,再把大一點的石塊減出去,剩下的基本就是家里孩子們的活計了,一點一點的把小石頭粒子都撿干凈。 這種需要耐心又很容易消耗耐心的活,大人不愿意干,小孩子也不愿意干不是,不過今年大人們有了新的誘惑孩子么撿石頭的法子,那就是“你們趕緊撿,這些底子撿干凈了,都給你們拿去換油條吃!” 場上熱熱鬧鬧的打麥子,就是給麥子脫粒,但是統共就一臺機器,大隊收的錢也不多,用機器快又省事,村子里就都在等著,還真沒有去費那事自己脫粒的,這就造成了場上每天從早到晚都是人擠人,家家戶戶守著自家的麥垛,來來回回的跑到機器那里詢問什么時候能輪到自家。 這期間兩家因為早晚的問題掀起罵戰的還不只一例兩例的,因此兩家婆娘們彼此膈應不說話的也不是一家兩家的,大隊的機器從早起四點來鐘就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七八點也不停歇,場上早就拉了線,按上個燈泡,晚上一直亮到九點,大晚上的人聲鼎沸,蛾子飛蟲這些喜光的蟲子也過來